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文是唐代说唱伎艺转变的底本,它已经具备了成熟小说的特征,是唐代与文言小说并行的通俗小说。佛教变文来源于佛经故事,题材与内容都是讲神魔之争,它的基本特征是神变、斗法。佛教变文创造了一个人神混合的世界。形式上,佛教变文散韵结合,善于铺陈,这些写作手法被明代神魔小说所直接继承。所以,佛教变文就是唐代的神魔小说。  相似文献   

2.
敦煌目连变文与戏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探讨了目连变文与戏曲形成之关系,勾稽了目连故事的演变轨迹,研究了目连变文的宗教性、民俗性及其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唐代变文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讲唱文学,讲唱文学作为一种叙事性的文学样式,与主要依靠读者视觉阅读的叙事文学不同,它是一种诉诸于观众听觉的艺术,必须时时刻刻注意读者听的效果,因此其叙事艺术有诸多个性。本文尝试以《秋胡变文》为例,来分析考察其叙事艺术的特色,以及其叙事艺术所表现的宽度与限度。  相似文献   

4.
变文变相关系论──以变相的创作和用途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贤时彦研讨变文之定义,多有从它与变相之关系入手的。许多学者甚至把二者同一化,认为只有用变相相配合的释家讲唱本才是变文。本文试从变相的创作方法、用途及其在变文讲唱中的作用入手,阐明了变相的含义,并由此推定它和变文并非同一之关系。  相似文献   

5.
敦煌变文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敦煌变文新论陈海涛(兰州大学历史系)敦煌遗书中被人们称之为“变文”的俗文学作品,最先引起中外研究者的广泛注意,由此引发的争论也最为激烈。正如美国学者梅维恒所说:“我一接触变文这门学问,便吃惊地发现尽管变文极其重要,但几乎在有关变文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  相似文献   

6.
背景链接 《孔子项讫相问书》是一篇唐代变文,变文是唐代兴起的说唱文学。“变”指“经变”,是佛教用语,最初是寺院里以通俗语言解说佛经的俗讲,连说带唱,后来趋向于以故事为主题的方向发展,内容逐渐扩大,也演唱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清末在敦煌石室里发现了一批唐、五代的俗文学写卷,即敦煌变文。  相似文献   

7.
"消失"是鲍德里亚思考当今世界的一个关键方式,而艺术又是鲍德里亚哲学思考的重要维度,在《濒临消亡的艺术》中,鲍德里亚提出了关于艺术消失的三种可能,分别是纯粹的商品、艺术的共谋和幻觉的消失。纯粹的商品被鲍德里亚视为艺术品伟大的现代冒险,以"绝对对象化"的方式避免了自身的消亡。而在艺术的共谋和幻觉的剥夺中,艺术则真正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前者是事物的普遍审美化,后者是过度的拟真,二者使艺术消失的诱惑无法延续,面临着陷入真正消亡的危机。  相似文献   

8.
在艺术的发展中,新旧艺术形式的并存实际上就是艺术发展的非进步性、非进化性的主要表现,同时,旧的艺术(形式)可能比新的艺术(形式)更有价值。艺术的发展不等于艺术的进步,艺术的发展也不遵循“进化”这一规律。艺术发展的非进步性、非进化性不会使艺术趋向退化和消亡,退化论和消亡论乃是人们较之于过去对今天的艺术表示的一种深深的失望和不满。最后,人的本质和艺术的审美本质决定了艺术发展的非进步非进化性。  相似文献   

9.
说“变文”     
关于什么是变文、变文的来源和界定等问题,历来众说纷坛。“变文”与“变相”是相辅而行的,是“变相”的说明文。“讲唱”,是“变文”作为一种文体的形式,是中国本上固有的东西。但“变文”不同于“讲经文”、“诗话”、“话本”等其它敦煌讲唱文学写本,不能以“变文”一词笼统称之。  相似文献   

10.
敦煌文献所见变文与变相之关系[俄]孟列夫著杨富学译众所周知,所谓的变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地或间接地与后来的文学,如戏曲、小说、口头文学等都有着很密切的联系。这些变文写本的初次发现是在1900年,随后有不少的研究著作相继发表,逐步证...  相似文献   

11.
变文塑造人物形象时采用的艺术手法对神魔小说产生了重大影响。变文初步使用的二元对立的人物设置模式、"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方法、类型化的手法对神魔小说人物塑造具有开创之功,另外,在具体的描写方式也影响深远,如人物外貌和语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敦煌变文在严格意义上并非是一种单纯的"文学体裁"概念,其思想内容和文体特征并不统一,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文中具体分析了前人对于变文名称的争议,强调用"变文"这一历史概念来统称敦煌写卷中的这类通俗文学作品是可取的,也是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对变文文体的来源进行了深入辨析,认为变文是中外文化交流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北图新0866卷《李陵变文》首残尾全,题目是据故事拟补的,敦煌写卷中只存此一本。关于《李陵变文》的创作时代,笔者以为《李陵变文》是唐代河西陷蕃时期的作品,上限可定在786年,并且《李陵变文》的产生时代与《王昭君变文》相近;其作者应为敦煌陷蕃地区的文人。  相似文献   

14.
变文艺术影响后世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文艺术影响后世一例刘瑞明关于敦煌文学对后世的意义和贡献,学者们从宏观上已有很好的论述。《敦煌变文集·引言》叙及变文类作品的“先驱作用”有三方面。“其次是采用了接近口语的文字,并集了一部分口语词汇,为宋以后的民间文学初步地准备了条件。同时对于人物的心...  相似文献   

15.
俞晓红 《学语文》2006,(1):48-48
“处”是敦煌变文中的一个高频词。钛目乾连冥问救母变文》中18段韵文,有15段用“……处”句式作为引导,如“吸着和尚化为灰烬处”:《降魔变文》有16个“处”字句,如“舍利弗共长者商度处,若为——”。另如《王昭君变文》:“乃哭明妃处,若为陈说。”《李陵变文》:“李陵共兵士别处,若为陈说。”《张义潮》:“汉将雄豪百当千处。”《张淮深》:“不觉流涕处,若为陈说。”《汉将王陵变》:“二将斫营处,谨为陈说。”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考察唱导生成与衍变的过程,发现唱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从而推定它与变文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亦随历史的发展而变化。这种关系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即六朝的变文与唱导是并行不悖的,唐代的变文,尤其是故事类变文与六朝的唱导则有渊源之关系,而唐代的变文与唐代的唱导则浑融为一了。  相似文献   

17.
任何宗教艺术都是为表现其宗教思想服务的,释家的变文讲唱也不例外。本文抓住业报轮回这一最基本的佛教思想,具体地分析了它的来源及其在敦煌变文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姜伯勤先生对变文的界定,通过对《弘明集·正诬论》的考证,从而推定早在东晋初年就已产生了广义的变文概念。  相似文献   

19.
对变文的源和流概而言之有三:外来说,本土说,合流说.通过从传统文学对"变"的解释看非佛教变文及从经文和"变"的关系看佛教变文的论述,证明变文这种体裁源于中国本土文学,形式多样是题材不同而非体裁之异.  相似文献   

20.
敦煌文献佛经变文中斗法场景所敷演的充满魔幻色彩的能力源于佛教"神通"。"变文"之"变"字即"神通现变"之意。变文作者对"神通"大肆敷演,使变文生动精彩,增强了变文的故事性,客观上提高了变文作者群体的整体文学创作水平,吸引了变文读者或听众对佛法的信奉,促使信众布施,增加了寺院的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