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谷英村集生态美学、社会历史、科学技术、经济条件、人文意识于一体,是历史与现代衔接最生动、最置观、最具文化底蕴的实物记录,其布局之妙、巷道之幽、排水之奇、空间之活是湘北民居建筑风水学生态美的代表,被中国建筑史学会高级规划师郑孝燮先生称为我国“湘楚明清民居的化石”。以堪称世外桃源的张谷英村为例,从古村的外围环境、总体格局、通道布局这三个方面探讨生态美学在古村风水理论中的表现,从生态美学的角度为张谷英村格局规划、环境保护、传统民俗文化提供继承、保护、利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座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张谷英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课题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围绕"提升张谷英村的文化价值和处理好其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创新"这一研究主旨,探讨分析张谷英村旅游发展中的文化价值与文化保护,以提升张谷英村文化资源的价值,实现古建筑和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动岳阳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全域旅游背景下,传统村落面临文化资源产业化带来的传统元素衰落、文化定位不准、空间形态破坏等问题。本文从文化传承度、空间保存度、历史延续度、物质维持度四个维度构建了旅游型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稳定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湖南省岳阳市张谷英村为案例地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当前张谷英村文化景观处于比较稳定状态,四个维度的稳定程度差异较大,其中空间保存度>文化传承度>历史延续度>物质维持度。(2)旅游业给张谷英村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有利于精神文化的传承和村落各类空间的保存,另一方面又影响着传统建筑风貌、功能及材质的维持。(3)构建的文化景观稳定性评价模型能较准确地评估文化景观所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根据各指标的分值可确定造成张谷英村文化景观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并制定精准的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4.
乡土建筑是乡村里的历史建筑,古朴典雅,底蕴深厚。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封建社会宗法制度下,一个组群的乡土建筑往往就代表着某地的一个宗法共同体,全面盘点和梳理古村张谷英的建筑群,并加以分期、分类的分析,旨在全面认知中国古代汉民族血缘聚落与自然村之间的区别。此外,了解血缘聚落的建筑特征,将有利于张谷英村文物价值的保护与旅游业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张谷英村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自然景观特征和人文内涵的乡村人文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毋庸讳言,张谷英村的开发和管理尚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其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对知识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分析,认为张谷英村自身以及后期的旅游开发和管理过程中都积累了大量的知识要素,具备了构建知识管理系统的充分条件,可以在其内部构建科学而规范的知识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6.
张谷英村     
《新高考》2009,(1)
张谷英大屋是一座古老的张氏家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张谷英大屋所在地的张谷英村,在1994年被岳阳市评为“岳阳十景”之一,定名为“古村遗韵1102002年11月,张谷英村又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评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  相似文献   

7.
教育发展到今天,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困惑。如何创造有效、优效的教育?需要教师智慧寻"道",把学生引向"好学"。教师要理解学生,智慧寻找识学之"道";把握差异,智慧寻找教前之"道";研发策略,智慧寻找教中之"道"。  相似文献   

8.
<正>【专题解释】精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联读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理解两人的感情,了解新月派的"三美论",欣赏两首诗歌的韵律之美、绘画之美、建筑之美和情感之美。【预习任务】1.查阅资料,梳理现代文学"新月派"代表诗人、诗歌主张及代表作品。2.搜集阅读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社会关系资料,概括两人家族和生活上的共同点。3.搜集阅读徐志摩和林徽因的人生交集关系资料,寻找两人感情经历上的交集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纵观建筑历史长河,中国传统建筑作为东方传统文化和哲学的物质载体,是中国人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沉淀,映射着中国严肃的传统伦理规范,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同时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伦理思想浓郁的"恋土"倾向、"恋木"情结、中正和谐之审美和建筑之术的道德制裁等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0.
校园环境作为教学活动的空间载体,涉及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以及环境情感体验。近年以规模扩张为主导的大学城校园建设导致大学校园逐步丧失其文化传承与环境育人功能,而沦为了一般性的教学空间。观今宜鉴古,我国古代书院建筑在环境育人方面独具代表性,它集建筑空间与环境育人于一体,教育内容之"礼"与建筑形制之"礼"相得益彰,贯穿于整个选址、布局、装饰过程之中,教化于无形。研究书院建筑之"礼"的实现途径,对我国当前大学校园育人环境的营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野狐岭》的叙事有两条线索,却都贯穿和承载着关于"寻找"的主题。外层叙事在历史与自我的双重寻找中联结着宏大叙事与个体言说的经络,内层叙事在"镜"与"灯"的双向寻找中用救赎与超越的智慧之光烛照着俗世的百态人性。两条线索上的各自"寻找"既构成了作品的叙事内容和形式表达,又在某种意义旨归上,开掘着作品题旨的多维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2.
巴赫金的主体间性以"人"为中心,在自我与他人的观照中认识生命的本真,在"我眼中之我"和"他人眼中之我"中寻找对话交流的可能性。在审美的积极参与性中,在自我的责任意识中确立自我的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13.
《同学少年》2014,(11):44-45
<正>梁思成寻塔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他曾系统地调查、整理和研究了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在寻找中国乡野中散建的众多古代建筑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梁思成听到了一曲河北小调《小放牛》,其中有一句唱词是:"赵县的桥,应县的塔。"梁思成当时就想,既然赵  相似文献   

14.
车从岳阳出发,转入盘桓黄土路,去探访一个古老神秘的村庄。 这个属岳阳县渭洞区,有600余年历史的家族式村庄——张谷英村,是一个保留古老民情风俗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5.
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设置"障碍"或"不协调",令学生产生"愤悱"之情,可引起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促使学生去寻找协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建筑是文化的结晶,文化是建筑的灵魂。草原特色建筑离不开草原文化的本质显现,彰显民族和地域特色的现代城市建筑,具有承载文化意向、传承地域文脉的权利和义务。"草原丝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一环,其推进过程中对草原特色建筑文化的保护、利用与传承、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日益凸显。一、正视我国当代建筑文化之"千城一面"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隐士,陶渊明之归隐既是"止泊之隐",又是"于世之隐"。其"止泊之隐"不仅是陶渊明寻找的精神的故乡与归宿,也是魏晋士人精神寻觅的目的地,成为魏晋玄学的主流;其"济苍生"之志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这使陶隐在众多隐文化现象中成为典型代表之一而垂范后世。  相似文献   

18.
和,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最具特色的审美特征,散发着独特的东方魅力。这种特质,得益于传统文化的浸染和历代匠人的传承。其中,文化的力量是关键,而儒道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故而是核心的力量。一方面三家各有所秉,但另一方面都讲求一个"和"字,因此,在三家思想的交融塑造下,中国传统建筑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和"之美——儒之中和、道之天和及禅之心和。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道德教育遭遇着尴尬的困境。用案例指出我国道德教育困境的种种特征,如"有道德的人"之困、榜样之困和道德评价标准之困等,分析造成道德教育困境的两个重要原因,一为道德教育实践中"人"的缺失,二为道德教育实践指向的单一性,并从实践哲学角度为道德教育寻找脱困之策。  相似文献   

20.
《上海教育》2013,(16):12-12
石桌静立,粉墙黛瓦,翠竹环绕,一派幽静清雅的江南书院之景。七宝中学校内的这栋古色古香的三层建筑,便是"学子人文书院"。外展的屋檐和飞翘的斗拱彰显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庄重典雅之美,前端仿东林书院的石牌坊更显古朴厚重。在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