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办得好坏,直接影响着电视台的声誉和收视率。如何使其优势和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此谈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国外电视产业的重要指标之一,收视率被引进中国。20年来,收视率一直伴随着众多电视节目的发展和变化,成为我国电视业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虽然没有人否认收视率的重要性,但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人们对收视率的认识运用出现了偏差,收视率的作用和  相似文献   

3.
亲子类节目也能赢得超高收视率,在《爸爸去哪儿》出现之前可能没人会相信。这档融合了明星、亲子、教育等多重话题的节目,在一片同质化的歌唱、相亲类选秀中突出重围  相似文献   

4.
成晓瑞 《新闻传播》2012,(9):116-117
笔者从对电视节目收视率的认识入手,剖析了谁在使用收视率,并从加强新闻和电视剧节目的策划、创新性,精心创办或扶持一两个拳头节目,对节目进行合理定位,合理安排节目播出时间和巧妙安排电视剧类型节目的推出时机五个方面提高和稳定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对策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5.
方红 《新闻通讯》2013,(7):24-25
电视节目收视率评价自引入以来,对于提高节目质量,促进广告经营以及推动电视节目改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收视率监管体系不够成熟以及电视媒体对于收视率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其使用陷入了一定的误区,一些机构和个人受利益驱使,出现了收视率“被制造”的现象,引发了收视率的信任危机。本文论述了收视率出现危机的原因,探究科学使用收视率指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西方公共电视的节目评估:收视率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营和编辑上试图独立于政府控制和商业影响的西方公共电视系统在评估节目时面临着使命与效率的冲突。收视率依然是公共电视系统在判定理想节目时的关键指标 ,但是并不是唯一的“指南针” ,各公共电视系统往往是综合使用收视率和收视质的表现评估节目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林娜 《新闻窗》2006,(3):60-60
随着电视媒体竞争的日益加剧,收视率的高低已成为关乎电视媒体生死存亡的生命线。要找出正确调整和改革电视节目、提高收视率的方法,就必须强化对收视情况的分析和研究。通过近年来笔者对收视率的统计和分析表明,影响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四大因素为:节目质量、品牌效应、节目编排、自我宣传。  相似文献   

8.
收视率,电视行业永远不得回避的一个话题,伴随着电视行业的兴衰发展而存在,是评价某个节目受众市场大小的一个关键性指标,是电视节目组招商引资、维持自己节目发展的资本,成为行业的硬通货。由于收视率对每一家电视台的生死如此重要,因此收视率的调查衍生出了一个近百年的产业。本文起手于描述美国、中国的收视率发展历程,随着中国收视率调查行业的市场化,剖析我们还需要做出哪些努力来弥补之前的弱点。  相似文献   

9.
耿新歌  张渤 《今传媒》2012,(10):142-143
一般而言,受众测量技术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测量受众具体行为的技术,另一方面是记录受众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并与受众行为进行关联的技术。作为电视业的"行业货币",现在市场上通行的收视率指人员收视率数据,即以个人为单位的收视状况的记录数据。而在上世纪中叶,以家庭户口为单位计算的家户收视率数据曾被早期国外的广告商采用,现在,这种方式虽已不再为市场青睐,但它却是早期受众调查技术手段向自动记录方向迈进的起始点。本文将主要介绍早期家户收视率的特点,并结合当前收视率调查的特点进行若干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从《还珠格格》的收视率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还珠格格》的播出至后来的重播,在全国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格格热”。央视索福瑞公司的收视统计也证实了这一点。以文化较为发达的北京、上海、山东为例,收视率均在40%以上。针对其成功的商业运作有人称,《还珠格格》成了一棵摇钱树。  相似文献   

11.
章艳 《新闻世界》2010,(4):48-49
电视媒体的商业化生存中,收视率的竞争作用日益凸显。在收视率语境下,寻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绿色收视率作为解决之道由此提出。绿色收视率包括“绿色节目”、“绿色数据”和“绿色使用”三个部分,打造绿色收视率体系就要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今年NBA总决赛难得地打满了漫长的7场,尽管11年不遇的第7场决赛创5年来最高收视率,NBA也进行了一系列为提高收视率的改革,但仍无法挽回NBA比赛收视率整体下滑的颓势。  相似文献   

13.
绿色收视率显现的媒体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国惠 《当代传播》2006,(5):106-107
绿色收视率概念提出尚不足一年。本文分析这一概念提出的背景及意义,认为绿色收视率作为电视传播效益指标,有利于抑制当前不少电视节目低俗化的趋势,增强传播者的社会责任感,有效实现电视媒体的良性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4.
“伪收视率”和“唯收视率”是目前收视率在中国所受到的两大诟病。其中,“伪收视率”指向了技术层面,是对收视率调查方式、数据质量、指标体系、分析路径、应用策略等方面的质疑和探究;“唯收视率”则指向了内容层面。可以肯定的是,种种谴责似乎并不是收视率自身的错,更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电视人“工具理性”意识的影响。因此,在收视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拐点,为收视率正名就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5.
省级电视台和副省级电视台开办少儿频道.是广电总局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6.
林燕 《东南传播》2015,(12):113-114
在电视频道竞争激烈的今天,收视率已经成为市场分析、节目评估的重要参数。因为,广告主在那个方向或者说那个栏目投放广告,投放多少广告是以收视率为依据的。收视率本来是测量收视效果的客观数据,但由于利益的趋向,电视收视率被抬到了一个空前(不恰当)的高度,成为了"方向标"。为了追求收视率,迎合所谓"大众化"口味,庸俗、猎奇、低级趣味的节目在荧屏时有出现。于是,有人说:"收视率导致中国电视节目集体趋下的局面"。同时也有人说"收视率不科学,根本没有用。"那么,如何看待收视率?对收视率的测量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应该怎样去解读它?建立一套什么样的电视节目评估体系才算科学?收视率与满意度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因此,重新认识收视率,客观看待收视率,理性思考收视率,会对电视工作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海波 《今传媒》2011,(10):85-86
在对众多的电视节目进行编排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例如时间因素、受众因素、竞争对手因素等,在准确把握这些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对电视节目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使电视媒体有限的节目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达到好的播出效果和收视效果。本文将通过研究案例着重探讨电视节目编排与收视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情况下的电视节目编排策略及其对收视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收视率导向批判——社会的醒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视率导向体现的是一种商业意识形态通过社会科学的变种向传媒文化所传递的诉求.以社会科学研究面目出现的收视率参与建构了电视商业性的物质基础的那一部分,提供了电视工业流水线的生产标准.如果不进行相应的反思和积极的体制探索,收视率导向的恶果将同样戕害远未达到丰裕社会发展水准的中国内地的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20.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电视媒体收视市场上,从电视台的宏观决策,到节目编制和排期,从节目质量评估到广告时间价格的制定,收视率的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衡量电视媒体强弱和自身价值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