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熟"这个词,对于我是个久违的字眼。说久违,并不是我听不见、看不到它,也不是对它的含义没有一点儿思索,而是年轻时落下的病。这个"病"使得我经常有意地疏远这两个字,当周边的人们兴趣极浓地议论所谓"成熟"的时候,我就缄口不语,甚至会躲得远远的。  相似文献   

2.
光明 《新闻三昧》2008,(11):18-18
9月13日上海某晚报《一支香烟烧了航母的警示》中,作者告诉大家,大多数可燃物的“自燃点”均低于燃烧着的香烟表面和中心的温度,一旦发生接触,极易发生火灾。  相似文献   

3.
《声屏世界》2008,(10):53-53
如果将一瓢水倒进桶里,再用瓢去舀水,能舀出一瓢水吗?当然不能。如果将桶里装满水,然后再用瓢去舀水,会怎么样呢?你很容易就能舀出一瓢水来。深水不响,响水不深。作为一名称职的新闻工作者,一生不懈追求的目标,就是要拥有“一桶水”。虽然你写出的作品是“一桶水”中的“一瓢水”,但这“一瓢水”是“高质足量”的,是无愧于心的。我们应该这样要求自己。  相似文献   

4.
一生 《新闻三昧》2005,(2):39-39
在报刊上,“艰苦”、“坚苦”二词容易搞混。比如“革命军民坚苦卓绝扭转战局”常被写成“……艰苦卓绝……”。实际上二词是有区别的。一是“坚苦”重点在强调行为主体的内在精神方面,如坚忍刻苦、坚韧不拔、坚持到底的意志,“艰苦”则强调行为主体面对的艰难困苦客观环境方面;二是“坚苦卓绝”是一个固定词组,“坚苦”除了与“卓绝”搭配,一般不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5.
6.
《新闻爱好者》2010,(3):158-158
音近形近致误,是媒体用字的一大误区。2009年8月28日《湖州晚报》有一篇文章,标题为《湖州吴良材眼镜7年磨励出一把技术剑》。显然,这里误把词语“磨砺”写成“磨励”。“磨励”在汉语中是不存在的。之所以会把“砺”写成“励”,可能是作者对“砺”字含义缺乏了解吧。  相似文献   

7.
"不可理喻"的意思是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客人愚昧、固执或蛮不讲理.清·俞樾<右台仙馆笔记>:"有某甲与之(指阿庆)忤,庆纠其党,欲殴之.甲惧,奔告于庆妻之父.其妻父曰:'是不可理喻,汝谨避之而已."巴金<家>八:"卖票的人告诉他们,这和普通戏院不同,不买票就不能看戏.  相似文献   

8.
大凡火车站、汽车站的候车厅里,一般都设有“问讯处”。但是,你注意了没有,“问讯处”大都成了“问询处”。《现代汉语词典》1522页“问”字下列有词条“问讯”而无词条“问询”。问讯的义项有三个:(1)询问。如问讯处。(2)问候。(3)僧尼跟人应酬时合十招呼。也说打问语。  相似文献   

9.
郭利霞 《现代传播》2022,(12):10-17
“newspaper”这一概念自清末民初进入汉语后,先后至少出现过13种中文译名,包括直译的“新闻纸、新闻篇”,高频用于报名的“日报、新报”等,最终定型为“报纸”。这一方面是清末民初社会历史背景使然,可以说,外报衰落、民报兴起、官报失利、反教常态化,共同促成了“报纸”的胜出;另一方面这也是词语分工及表义明晰化的结果,“报纸”比“日报、邮报、新报”等词外延广,又比“新闻纸、新闻篇”等词表义明确,它根植本土,且顺应了汉语词汇发展的双音化趋势。概言之,“报纸”胜出是风云突变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语言和社会互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杂文报》2009年10月9日第6版刊登《尴尬的监考》一文,文中说:“考试不到十分钟,就戚戚私语,声音越来越大,我进行了严肃批评警告,以引起考生重视。”  相似文献   

11.
12.
2009年11月16日《天津老年时报》副刊载有《幸福从来不复杂》一文,里面有这样一段话:“真正的幸福其实比较简单,此时相遇,此生相知,花开蒂落,水到渠成。”这里的“花开蒂落”一词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新闻前哨》2009,(3):84-84
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乐”。直该读lè,往往被误读成yuè。  相似文献   

14.
常从某些都市报的文娱版上看到或从电视台的娱乐节目中听到“香港歌手昨日用国语唱歌”、“你的国语说得很棒呀!”等词语。须知上述“国语”一词用得是很不妥的。  相似文献   

15.
郭立珍 《兰台世界》2006,(8X):56-57
“节俭”一词在先秦汉代的文献中就已经时常出现,作名词表示在人们在生活或消费上的克制、约束行为。“节俭”为什么能表示人在生活、消费行为上的克制、节省行为呢?本文旨在对这个词进行一点浅显的考证。  相似文献   

16.
黄鸿森 《传媒》2002,(8):37-37
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毁英帝国主义巨量鸦片的事迹是家喻户晓的。 “林则徐,烧鸦片”,说说可以,写在书面上就要用“销”,不能用“烧”,因为林氏是用化学方法销毁的,不是点火烧毁的。笔者阅读书刊,不时还可见到用“烧”的。例如: (1)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  相似文献   

17.
栾轶玫 《视听界》2014,(5):36-38
面对传统媒体人才不断外流的现象,本文着重分析了媒体人的两个心态变化:一是早期媒体人都带着"成名的想象",到了媒介市场化与自媒体发达的今天,媒体人的职业荣誉感被职业倦怠感吞噬,成名的路径也不再依赖传统媒介;二是媒体人从崇尚"新闻专业主义"到"专业性失联"。文章还分析了媒介融合带来的多元业态、企业媒体化生存与企业媒体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西安出版社的《今传媒》杂志,2006年1月号(下半月刊),第一页以“本刊评论员”名义发表的评论《共铸民族创新之魂》,主题选得好,所论也不错。但是,遗憾的是结尾3个排比句出了差错:“妆点2006(此处的“年”字不宜省略),妆点21世纪,妆点祖国世世代代的春天!”这里的3个“妆点”全都错了。查《现代汉语词典》,没有“妆点”一词,只有“装点”,意思是“装扮、点缀”。毛主席诗词《菩萨蛮.大柏地》有“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句,用的就是这个“装点”。□不是“妆点”,是“装点”@秦殿杰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经济往来过程中,由于对"定金"与"订金"的解读不同而时常出现纠纷。本文通过对这两个词的法律和汉语词义的分析,比较几个经济案例中分别使用这两个词导致的迥异结果,提醒大家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20.
"失独"家庭是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特殊形式。由于独生子女的伤亡,"失独"父母的生活面临很多困境和问题,如精神受损、医护困难、养老困境、经济困窘等。因此,建立、管理和充分利用"失独"父母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