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惟庸案是明初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对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史料对此案的记载疑点颇多。但是,如果我们把它置于明初特殊的历史和社会矛盾中,就会发现胡惟庸案决不是一个偶然事件,它是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重要步骤。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发展.使它具有与以往朝代不同的特点。对明初中央集权问题,我们既要看到它对维护统一方面所起的作用,而它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不能低估。  相似文献   

2.
两汉社会存在着的官私奴婢是否影响两汉的封建社会性质呢?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两汉官私奴婢主要是通过破产农民、掠夺贫穷人民的子女、极少量的罪犯及亲属和战俘而产生的,两汉社会的基本阶级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奴婢仅是奴隶制的残存孑遗,在社会生产关系中仅作为一种补充辅助性劳动,主要是皇亲贵族和大官僚、地主富人豪奢生活的装饰品。因此,官私奴婢的存在不能影响两汉社会的封建性质。  相似文献   

3.
军乐与军乐歌辞是一个不应被文学或者音乐忽略的问题 ,中国军乐在先秦时期已经产生 ,并且在军旅中频繁使用 ,而与之相关的军乐歌辞保存下来的却寥寥无几 ,这与先秦军乐的依附地位有关。至两汉 ,军乐渐渐独立 ,军乐歌辞的保存出现专类 ,这当是军乐与军乐歌辞发展的一大进步。本文试图通过先秦两汉时期军乐及其歌辞关系的初步探索 ,简单勾勒出这一时期二者发展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4.
先秦儒学发展到两汉时期, 在意识形态领域中逐渐取得独尊地位, 并称之为经学。经学与两汉专制皇权紧密结合, 加强了对史学的控制。其原因是统治者对史学功用认识的不断加深所致。其手段是皇权控制了史学工作的全部外在条件, 而经学则从内部控制了史家的史学思想与价值观念。皇权与经学对史学的控制使史学日益成为经学的附庸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两汉不同时期陶塑的类型和特征的分析,梳理出其艺术风格形成、发展、流变和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为一种独特文化现象,它是汉代文化艺术和工艺技术发展的物化;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形式,它是雕塑艺术和陶瓷艺术创作的结晶;它是两汉文化现实主义土壤中的产物,其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一直处于发展演变状态。  相似文献   

6.
7.
方铭 《职大学报》2007,(4):82-84
2007年11月1日,是我的老师北京大学教授褚斌杰先生去世一周年纪念日。褚斌杰先生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论文和著作,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古代文学教育,特别是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与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对褚斌杰先生的先秦两汉文学作了一个简要的总结,以表达对褚斌杰先生的纪念。  相似文献   

8.
孙凯 《江汉学术》2011,(6):105-109
太常作为管理礼仪文教事务的职官,在两汉官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两汉王朝各个阶段礼制建设的发展,太常选任及地位也产生变化;反之,太常这一职官的变化,又对当时整个国家的礼制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两汉时代的太常选任及地位变化,是理解两汉礼制,乃至整个汉代文化史的关钥。  相似文献   

9.
两汉时期疫情较为严重,从地域分布来看,北至草原地带,南至岭南,均有疾疫。从发病时间来看,以春、夏两季居多。分析正史中关于两汉疾疫的记载,复原两汉疾疫概况,揭示两汉时人对疾疫产生的制约因素的认识,主要包括月令气候制约、环境灾害制约、天人感应鬼神怪物的制约等三个因素。同时,两汉时期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疾疫应对机制,包括医药治疗和禳疫两种形式。研究两汉时期的疾疫应对机制对我们现在应对流行性传染病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毛光源 《职大学报》2006,(4):106-107
先秦时期,扬州、言山和武昌等地均有锡矿,有的还在大量开采;而其时云南与中原的交通尚未畅达,滇王尚未归顺中央王朝,此时个旧大锡输入中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汉初,中原锡矿的储量逐渐枯竭。汉武帝之后,个旧大锡输入中原条件成熟,个旧锡矿日渐崛起并在全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两汉时期开始,孔子由一个有血有肉的思想家而逐步走上神坛,演变成充满奇异怪诞色彩的神灵。究其主要原因,是两汉时期谶纬之学的盛行。谶纬之学的核心是一些儒生们为迎合统治者的需要,鼓吹天神意志,强化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这样做的结果是,孔子从此步入神庙,成了神圣,而不再是“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先秦两汉时期和古希腊的体育文化,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为我们以后更好的研究古代中西方的体育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先秦两汉时期和古希腊的体育文化,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为我们以后更好的研究古代中西方的体育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两汉之际"道"之观念出现了新的变化,即"道"向万物靠近的趋向,而促使这一趋势得以可能的原因在于作为"道"之分身的"一"的出现,而"一"的出现又加速了"道"万物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先秦两汉时期存在着大量的故事图画,这些图画,在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多有记载,新发现的岩画或出土的陶器画、画像砖石、壁画及漆画、帛画中有大量实物.其时有数量不少的文献赞颂英雄圣主,讲诵故事,描述情节,语言上节奏感强,韵律和谐,明显带有讲诵的遗迹;甚至还有图画和赞诗合为一体的作品.先秦两汉时期与故事图画相配合的文体,与敦煌石室出土的俗赋极其类似.所以,看图讲故事是俗赋传播的方式之一.秦汉俗赋是变文的源头之一,变文的看图讲故事正是从早期俗赋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6.
先秦两汉时期史传文学的嬗变表现在四个方面(一)由简单的记事向复杂的写人发展;(二)人物类型由上层逐步向下层扩展;(三)作者感情由隐而显;(四)风格由简朴、单一向纵恣、多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纵观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是在两汉时期,其代表作是两汉的乐府诗,而“叙事情结”正是两汉乐府诗的一个重要特征。造成中国古代叙事诗“失语”的关键就在“叙事情结”的丢失。  相似文献   

18.
先秦两汉时期地质灾害种类多样,发生频繁。先秦发生地质灾害35次,西汉发生地质灾害59次,东汉发生地质灾害120次。这些灾害在年际分布上具有频发期与稀少期相间的周期性;在年内分布上存在着季节的不平衡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区域的差异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有其自身复杂的规律性,并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长久性、复杂性、破坏性的严重影响,这使得统治者对其极为重视并积极实施救灾、减灾、防灾政策加以应对。探寻先秦两汉时期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总结历朝政府应对灾害的功过得失,对当今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两汉诗歌     
两汉诗歌,特别是汉代民歌,具有强烈的人民性、战斗性。比兴象征等艺术手法在汉代诗歌中得到继承、发展,有些佳作的水平甚至超越了诗骚;三言诗大量出现是汉代独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洛克对性质和实体的概念分析,阐明并讨论了他对于性质和实体之间关系的论述,最后指出洛克在这个问题上显示出的实在论立场和经验论立场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