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文化学研究,常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分,其概括与提炼的基本特征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本文是在广义文化学基础上的一种概括和提炼,是对于人类所创造的所有成果基础上的一种本质认识,它涵概了人类文化存续过程中所有的文化成果,因此是认识文化,了解文化精髓内涵,全面进入文化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精华所在。相信通过"自然性与超自然性的统一""个体性与超个体性的统一""普遍性与民族性的统一""阶级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累积性与变异性的统一"等五个方面的概括,能帮助我们认识文化学研究的全面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李钧 《文化学刊》2009,(6):107-112
“生态文化”是近年来广为使用的一个新关键词,但是大型工具书都未收入,遑论明确定义。本文梳理了从“生态”到“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生态文化”、“生态文化学”的语源生成、内涵延展,及其文化学意义。生态文化学作为一种主体间性哲学,一种关系思维,一种关于天人关系的物理、事理与情理的科学,一种多元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必将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科学文化哲学主要有两种形态——科学文化-哲学与科学-文化哲学,前者是“关于科学文化的哲学”,即人们对科学文化进行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哲学反思,后者是关于“科学的文化哲学”,即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反思科学;科学文化哲学作为一种广义的科学哲学,它不仅包含了传统科学哲学的大部分内容,而且还包含了对科学的历史研究、科学的社会研究、科学的文化研究甚至科学的政治研究等成果的概括与总结;研究科学文化哲学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丰富科学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文化学所反映的乃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并将揭示出存在于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依从关系及变化动态。所以,应对文化做出如下定义:文化就是通过人的活动、思维、语言和行为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界之间所有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与联系。文化学的前景是:它必须从新的角度思考文化发展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全部历史,并详细研究生态文明等当代全球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5.
傅璇琮先生的学术活动起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从“文革”结束至今 ,他的学术论著源源不断问世 ,同时 ,他还推动、规划并组织实施了唐代文学研究的一些“大型合作工程” ,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影响 ,其人其文已经成为当代重要的文化现象 ,引起了学术界乃至思想界、文化界的广泛关注。进入九十年代以来 ,学术界便对于傅先生的学术活动特别进行了归纳、总结 :或称为“文学的社会历史学研究”①,或称为“文学的历史文化研究”②,或概括为“实学研究与文化探索”的结合 ③,或概括为“文化学的批评方法”④ ———就具体研究方法和学术成就而言 ,这…  相似文献   

6.
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据说有一二百种之多,概括起来,较有影响的是被称为狭义的“精神文化”说,和被称为广义的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文化”说,而后一种又以“四层次”说引用较多。对此两说.笔者向有不同看法,这里提出来和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志在探求"文化学"基础概念的本原。认为,"文化",就是指人文化成。就是说,文化是人类在不同地区生活的民族先哲创造发明文字,用以教化人类自己脱离原始野蛮式的动物生存状态使自己成为文明人和用人自己的劳动实践开发开化原始自然物成为人化自然物也。包括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精神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只要是人类创造发明出来的自然宇宙界没有的新东西,都可以概括入文化概念范畴。这应是本原意义上的广义文化概念含义。今人看来,"文化",是仅指观念形态的文化或精神文化,这应是狭义文化概念含义。同时,将文明、价值、哲学和新实学的概念做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文化概念演变及文化学研究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文化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吸引了各个学科的众多学者。对“文化”概念的理解歧义丛生。国内外有关文化和“文化学”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这里试做一番梳理。  相似文献   

9.
神话不作“广义”和“狭义”之分,神话的范围是由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决定的,即它只是人类“童年”时期产生的一种原始性的、真诚的幻想形式的文化结晶;马克思关于它们是“不自觉的艺术加工”的论断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文化生态是文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包括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主要考察在人、社会、自然之间互相关系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有的学者把文化生态称作“文化土壤”。小说的文化生态环境也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诸因素对整个文化,或者对小说的生态的决定不是直接的,不像对人本身那样随时身感神受,中间有若干中介因素。这些中介因素主要是“人”,即人在自然、社会制约下所创造的固有的历史文化和当时的思想意识、哲学精神、审美兴趣、道德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中国古代在六朝时兴起的“说话”艺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元平话小说,地域范围是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但不能说黄河及其自然生态是“说话”、“平话”生成的直接决定因素,而是在黄河及其自然生态环境之上所形成的大陆民族文化、农业社会文化和宗法制度文化等。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拟定以下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小说文化的生态。  相似文献   

11.
刘伟 《文化学刊》2011,(5):157-161
“伊藤虎丸继承和延续了竹内好的“文化的观点”,但不像竹内好那样侧重于对文化自律性与主体性复杂关系的思考,而更注重从近代化的根柢里发掘文化的意义。把文化看作是一种本源性的精神的东西。揭示中日在近代化进程中对于西方文化不同认识与理解,并且从鲁迅那里看到了关于西方文化根柢的一种对应性的存在,即鲁迅对欧洲“近代”“根柢在人”的独特而深刻的发现。  相似文献   

12.
一、文化学相关理论概述 (一)文化 对"文化"一词有多种解释,其中<辞海>定义道:"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我国著名的民族传统体育专家白晋湘教授认为:文化是某一特定民族通过长期的历史实践所创造的物质成果、精神形态以及制度、规约、交往方式、生活习俗、语言、思维方式的总和或复合体.  相似文献   

13.
陈长安 《职业圈》2008,(3):19-21
文章概述了“企业文化”的含义、内容和特点,概括了企业文化的作用,论述了我国企业文化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以望企业管理者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翻开人类语言史,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是:文化。文化,这个无网之网是世界与人生的巨大包容体。然而,对于文化是什么,是否存在一个文化之网,以及文化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形态等,一直是人类探讨的重大课题之一。面对汗牛充栋的文化研究资料,再来苦思出一个文化的精确定义,或许有其价值,但未必是文化深入研究的最佳通道。与此相通的是,我们难道不可以问一句:什么不是文化呢?是的,文化概念的界定往往表现为一种文化观念,而观念的价值形态的不确定性则往往是文化研究歧义所在的根本。 难道文化研究已无路可走?比较文化的兴起似乎给文化研究打了一针强心剂——在中国,在西方世界,以异域文化为参照的思想系统正在显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但是,“文化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作为一种前提,加之文化范围的无所不包,使此类比较文化产生了更多的歧义,墨子的“一人一义,十人十义”可作为对这种纷乱状态的最好诠释。面对文化研究如此的“多义性”,我们是否能找到牵系文化乃至比较文化的至关重要的“神经”呢?  相似文献   

15.
古文字学(甲骨学),训诂学(考据学),历史学,人类文化学等学科的成果证明了中国避讳的实质及其起源.从地下发掘的材料,传世典籍材料,以及人类文化学的研究材料,证明避讳的产生是由于先民们的性忌讳而产生的,它的起源应当是在由母系时代到父系时代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16.
众多企业文化定义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概括不完整,抽象不彻底的逻辑问题。“论企业文化是一种意识形式和生活方式”,首次提出企业文化“双式论”,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由传统文化、现代意识和管理经验融合而成,为特定企业所共有的意识形式和生活方式。在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上,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乐记》不仅肯定了人类拥有的宇宙精神,而且还把宇宙精神转化为人类精神,把满足和谐社会的需要,视为乐的最高价值取向,对文艺提出了应有的更高要求,并由此出发,阐释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对禽兽的审美能力给予了直接的否定,认为“惟君子为能知乐”等,倡导礼乐文化对“口腹耳目之欲”的超越。在人类社会进化史上,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创新永远体现着人类的文化化或文明化的主题,而这一主题的本质内涵,恰恰在于人性对动物性的超越。《乐记》倡导人对于动物性的超越,用礼乐文化来修身养性,“以道制欲”也就成了重要的人生乃至社会主题,以促进人类理性和感性的统一,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乃至人类文明史上,有两个最为复杂的概念。一是"文化",因为文化是多元的,多视点审视、界定"文化",难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再即"人",因为人类是文化的、社会的高级动物,"文化"是"人的文化"。到底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什么?一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民族振兴、国家强盛呼唤文化学的建设,经济全球化的形势需要文化学的面对。  相似文献   

19.
发刊词—……·,·,…··,…………创刊号·阎纯德题词—…………………………·创刊号·柳斌任继愈张岱年季羡林萧乾杨庆华卷首,冬之絮语…………………冬之卷·阎纯德中国文化论坛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生命力—…··’……………………·创刊号·张岱年1ZI世纪与中华文化……………创刊号·张岂之4中国未来文化建设的途径—…·创刊号·杨国章8完成从选择文化学向认知文化学的过渡”“’”’”’””’”‘”““””’”“””’””·‘·’……冬之卷·王富仁2中华人文精神与当代人类社会一”“’”””””’”””’””’“’”“…  相似文献   

20.
艺术是什么?艺术是一种心灵的感悟,一种审美的创造,一种对历史的回望,一种对现实的开掘;艺术或许还是一种对苦难的回忆与伤痕的抚弄,一种寄托于精神之上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批判。 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影响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身的文化实践活动。马克思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就提出,在物质的生产力之外,还存在“精神的生产力”。这种把文学艺术确定为“精神生产”的观点,为我们进一步认识艺术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