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绕三灵     
大理白族人民的传统民间盛会绕三灵的活动,是在每年农历的4月23日至25日。这几天,大理附近的几个县的白族人民都要穿上节日民族盛装赶来参加。所谓“三灵”即佛都崇圣寺: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奎寺。绕三灵就是串这3个寺庙的意思。相传古大理国时,爱民的皇帝段宗傍善施仁政,曾出兵援助缅甸,抵抗过狮子国的侵略,深受百姓爱戴。他死后,百姓为纪念他,尊为“神明天子”,“神中之神”,并在大理的庆洞村为他建了一座庙宇,庙号“建国神宫”,也叫“圣源寺”,庙中塑有他的塑  相似文献   

2.
白剧作为白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形式,广泛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并深深扎根于白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白剧艺术的文化生态空间包含了白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学特色、民族审美、音乐艺术等方面。通过前期的调研发现,白剧艺术面临着文化生态土壤流失、剧团建设不完善、断代现象严重、传承机制存在低效与漏洞等诸多问题。该文针对大理白剧现存问题,提出构建白剧创作与评估机制、进行探索性教学、拓宽白剧文化传播渠道和更新白剧传播等创新策略。保护与传承白剧艺术,应垒实文化生态基土,保证剧种有“物”所用;完善剧团建设体系,改善传承“断代”问题;提升非遗传承效能,不断补全缺失漏洞;加快确定白剧道白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3.
大理白族服饰蕴含着本民族历史、民族审美、民族信仰等文化内涵,白族人民创造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艺术。本文将从大理白族服饰的面料样式、色彩风格、图案装饰等多个艺术视角剖析白族服饰的艺术特征,由此归纳出大理白族服饰的文化特质与艺术审美内涵,以期为世人更加深刻地认识白族服饰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和艺术底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白族丧葬仪式对于白族文化的传承、社会的教化、社会的团结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构成白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价值。该文运用阿诺尔德·范热内普的“过渡礼仪”概念对白族葬礼仪式进行分析,并对洱源白族丧葬仪式所蕴含的信仰及其价值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5.
秋风送爽时节,好戏连台。10月12日晚,荡气回肠的新编历史越剧《大唐骊歌》在温州大剧院拉开了第三届中国越剧艺术节的帷幕。本届中国越剧艺术节,围绕“戏曲故里、文化浙江、越剧盛会、人民节日”主题,突出“汇集越剧精品,展示地域特色,实践文化惠民,凸显市场运作”的办节思路,搭建起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平台,集中展示中国越剧艺术繁荣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推动越剧艺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合理运用民族文化关键符号能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强化文化认同,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该文通过开展田野调查,梳理纳西族文化关键符号三多节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归纳丽江运用三多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经验,总结三多节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推动作用,提出可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搭建节日宣传平台、创新节日活动形式、深化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融合、加强节日文化教育等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运用民族文化关键符号促进民族团结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传统民居建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有重要的实用和艺术价值,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多民族聚居地,久居其地的白族,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地域与民族特色的民居。该文以白族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调查访谈,梳理白族民居类型、价值、保护现状与面临困境,探讨白族民居数字化保护的有效路径,为大理白族民居的保护传承及建筑文化数字化数据库的构建提供有益参考。结果表明,加强政府的组织作用,强化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规范建筑文化数字化的数字资源标准,助力白族民居的网络传播与营造数字文化的良好传播氛围,将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8.
王倩  夏银珍  石凤 《文化学刊》2023,(12):139-142
民族节日承载着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文化信仰和精神追求,具有强化民族文化深层认同的价值,笔者研究对象为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节日,这些少数民族节日数量多、内容丰富、传播力广,形成了历史悠久、民族特色鲜明、文化内涵深厚、品牌影响力大的少数民族节日文化。通过从起源和庆祝形式来梳理少数民族节日类型,揭示少数民族节日凝聚民族精神、映射民族文化心理、传承民族文化成果、坚定民族自信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关系,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困境,提出从精神满足视域,创新少数民族节日活动形式、转变少数民族节日运作模式、丰富少数民族节日文化内涵、构筑民族节日教育阵地体系,强化民族节日对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中国传统节日遭受到外来节日的冲击,西方外来节日大有超越甚至取代中国传统节日的趋势,这种现象引起了一些文化守护者的担忧,为什么会产生种种现象,人们很少关注。本文重点论述了节日文化“洋”盛“中”衰的现状、原因,分析了如何对待两种不同节日文化的态度,并对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吉国秀  詹娜  李阳 《文化学刊》2009,(2):136-144
通过最近的调查发现,东北地区的二月二已从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意义中悄然退出,逐渐演变成为一个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岁时节日。如今东北地区的二月二俨然成为了老年人的节日,年轻人已不再注重相应的仪式和行为。一个几千年来具有农耕意义的二月二节日给当代年轻人留下的,只有“剪龙头”、“吃猪头肉”、“起名带个龙字”等一些模糊、碎片化的记忆,东北地区二月二节日传承出现了部分主体的缺失。  相似文献   

11.
在湄公河此区域各国,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那珈信仰。这种文化现象代代相传,已经融入该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成为该地区宝贵的文化财富。老挝语中关于那珈的词汇较多。如■等。因其身似中国龙,因此我国翻译界常将它翻译为龙王、那珈龙等。在老挝的传统风俗与节日中,有部分是与那珈信仰相关联,本文将选取老挝几个风俗节日,进而剖析其隐含的与那珈信仰相关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文化学刊》2010,(6):106-106
董全权在《政工研究动态》2009年第2—3期撰文指出:文化软实力衍生文化生产力,文化软实力本身就是现实的生产力。传统节日文化的背后实际上存在一条“文化产业链”,节日食品、节日服饰、节日吉祥物、节日文艺展演、节日旅游、信息服务、交通服务等,节日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几乎都可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元素,这些元素如果得到了适当的开发。不仅有利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大理白族本主庙的对联是本主庙的组成成分之一,本主庙对联与大理地区人文风俗、宗教活动以及民间神抵崇拜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本主庙对联,不仅能领略大理优美的自然风光,也能感受到白族的传统文化,还起到教化规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丁凡  伍江 《中国名城》2024,(2):12-17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视察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这为上海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实践方向。详细梳理人民城市理念的发展背景以及在上海城市更新中的多样化实践,以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为主体,论述了其发展演变历程,探讨新时期人民城市建设背景下滨水公共空间更新的特殊性,提出“以公共性塑造人民的水岸”的城市发展路径,并进一步拆解为“公共的文化发展理念、公共的空间塑造方式以及公共的空间治理模式”三部分。在“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一江一河”发展战略部署的背景下,提出对基于人民城市理念的黄浦江水岸发展的积极展望。  相似文献   

15.
客家节日与城市文化空间的融合,即是客家节日对城市文化的物质空间、精神空间、行为空间中的塑造,具体阐释为以下三个方面:客家节日在城市文化中的价值传承,具体包括保持良好的道德价值、扩大城市文化空间群体的文化认同、传播生态发展意识;客家节日的娱乐性与公共性开发;节庆旅游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6.
《文化学刊》2012,(6):141-141
董金权在《中华遗产》2008年第5期撰文指出,在节日生活中激活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的关键是要改变人们参与传统节日的模式。家庭作为社会纽带联结人们的功能在逐步减弱,而职业共同体成为现代社会整合的基础。我们可以因时代而变,把传统的血缘共同体节日习俗与现代业缘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把原来在血缘共同体内部的节日习俗与伦理仪式通过现代手段运作,变成业缘共同体内部人人可以平等参与的集体狂欢仪式:将传统节日文化与各类业缘组织内部的大众文化(如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进行“对接”,从而实现传统节日文化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得以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徐今 《文化学刊》2009,(4):108-111
本文对“隻”类字进行了多角度观察,以加强对殷商鸟文化的认识。主要认识有三:其一,“隻”类字反映了殷商先民捕食鸟类的活动,有违图腾禁忌,故而推测殷商时期可能并不存在玄鸟图腾。其二,获取义由从又从鸟的“隻”而非其他的动植物来构形,说明鸟对殷商人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奥秘可能在于鸟类产卵孵化的生殖过程与能力。“隻”、“得”、“取”同处获取义语义场,说明各自包含的文化意象在殷商人的生活中大抵处于同等的地位。其三.“佳”和“鸟”的重要不同不在外形而在功能,“鸟”比“隹”更具神力,是自然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苗青 《文化交流》2010,(6):63-68
今年春天,受国家文化部委派,浙江婺剧团一行22人来到南美的巴西,进行为期14天的交流演出。作为随团记者,本人有机会在巴西感受别样的节日气氛,体会到了巴西人民对中国人的友好和热情,以及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和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9.
李明军 《职业圈》2013,(8):141-141
作为“国家一级文化馆”的河北省迁安市文化馆,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党的文艺“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创新工作思路,大胆探索文化管理模式,努力营造活跃、丰富的文化环境,切实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在全市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了广大市民的文化素养。一、送文化下乡一是在每年的春节前夕。迁安市文化馆开展送春联下乡活动。活动由市文化馆联合迁安各界书画名家及爱好者,免费为广大群众送春联.为他们带去新春的祝福。二是迁安市文化馆承办每年的秧歌展演活动,在春节期间,来自各镇乡的秧歌代表队精心装扮、穿戴整齐地走上街头,为广大群众送去传统文化的盛宴,极大丰富了群众的节期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20.
端午原本是时间,作为节日活动传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代表端午节的粽子、艾草、雄黄、龙舟等符号在流传的过程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精神,成为一种符号象征。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传承的文化思想和文化理念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选择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