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又是一个“三八”节,孩子们都知道这一天也是老师们的节日。做点什么礼物给老师呢?在小班的时候,还不懂什么是“三八”节;到中班时,孩子们每人给老师画了一张画;现在是大班孩子,要在幼儿园过最后一个“三八”节了。孩子们议论了半天,最后决定问问老师。“老师,您...  相似文献   

2.
《教育文汇》2006,(11):F0002-F0002
2004年6月5日,刘舒老师写道:“其实让孩子们爱你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你先去爱他们,我要做的,就是温情地去爱孩子们。”2004年10月19日叶秀莉写道:“真正的教育不仅要让孩子能感爱到春天的生机,品尝到秋天的果实,同样也要教会他们如何找到酷夏中的快乐和严冬里的美丽。”2004年10月24日张宇松老师写道:“请在孩子‘异想天开’的时候给一份鼓励,在孩子‘胡说八道’的时候给一份理解,在孩子‘为所欲为’的时候给一份宽容。”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在拜读山师附小朱立金名师到上海竹园小学所写的教育教学随笔,受益匪浅,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思考。用竹园小学田荣俊校长的一句话说:“25年后,我们的学生会成为社会的栋梁,他们会思考:我的老师曾经教给了我什么,给我带来了什么影响,如果我们坚持用‘小孩子需要我们做什么’的观念去实践,那么他们的答案一定让我们欣慰。”基于此,我向我现在所教的一年级的孩子进行了调查访问。结果有点让我出乎意外,我每天挤时间、见缝插针地给他们读书,竟然成为孩子们最喜欢老师为他们做的事情。还有的孩子喜欢现在我们上课采取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校园内外活动。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在拜读山师附小朱立金名师到上海竹园小学所写的教育教学随笔,受益匪浅,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思考。用竹园小学田荣俊校长的一句话说:“25年后,我们的学生会成为社会的栋梁,他们会思考:我的老师曾经教给了我什么,给我带来了什么影响,如果我们坚持用‘小孩子需要我们做什么’的观念去实践,那么他们的答案一定让我们欣慰。”基于此,我向我现在所教的一年级的孩子进行了调查访问。结果有点让我出乎意外,我每天挤时间、见缝插针地给他们读书,竟然成为孩子们最喜欢老师为他们做的事情。还有的孩子喜欢现在我们上课采取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校园内外活动。  相似文献   

5.
我要自己做     
家长:我的孩子什么事情都想做,可他又做不好,经常给我们添麻烦,真拿他没有办法,什么时候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老师:别担心,这是正常现象,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共同特点,也是他们需要经历的一个特殊阶段。  相似文献   

6.
当大家拿到这期刊物的时候,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每年,老师都会带着孩子们搞活动,父母也会给孩子买礼物、带着孩子外出游玩。那么,如果给孩子们一个机会,让他们为自己安排活动选择自己过“六一”的方式,他们会怎么想呢?我们对北京万寿寺小学和其他学校的部分孩子进行了调查和询问,孩子们的想法可能有的出乎大人的意料。因此,老师或是父母,在这个儿童节来临的时候,不妨问问孩子们,听听他们的愿望,也许,孩子们会由此过一个不同以往的给他们留下很深印象的节日。  相似文献   

7.
孩子刚上学的那段时间的确很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也能够及时给他帮助,这会让父母安心很多。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要教会孩子自己去处理问题,尤其是一些和老师无关的事情更不要总是去打扰老师,因为老师毕竟面对的是很多学生。您需要做的第一步是给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老师很忙,一些和老师没有关系的事情就不要找老师了。另外,您可以给孩子讲解几种必须告诉老师的情形,如上课的时候不舒服了、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了等等。您也可以在家里和孩子演示一下,让孩子做老师,而您做学生,然后您可以把所有琐碎的事情都告诉孩子,不停地去“打扰”他,让他感…  相似文献   

8.
解读《纲要》,有一句话一直萦绕心头:感悟并理解孩子的童心,关注并满足孩子的内心需求。那么,孩子究竟需要什么?玩沙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每周一次的玩沙活动总是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开始的。当孩子们欢呼着奔向沙池的时候,睿睿却拉住了我的手:“老师,我不要玩沙,我只想留在老师身边和你说说话。”每个孩子都喜欢玩,是什么原因令睿睿舍弃难得的玩沙机会而执意要和我谈话呢?“我们一边玩沙一边说话,好吗?“”不好,那样你就不会只听我一个人说话了。”睿睿拉着我站在沙池边:“我有好多事情想和你说呢,过年的时候,我想打电话给你,可不知道…  相似文献   

9.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对“奥特曼”这一形象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书架上、学具柜中,随处可见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奥特曼大全》《奥特曼兵团》等书。我却觉得这些形象丑陋、怪异,对他们提不起半点兴趣,更别说去研究其名称、特点了。每次有孩子来问“老师,这个奥特曼叫什么名字呀”“老师,这个奥特曼有什么本领呀”时,我总是把目光集中到字注解上,有口无心地读给他们听,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我却压根没往心里去。  相似文献   

10.
在绘画方面,小班孩子说和做往往是两回事,当你问他们都会画什么时,他们会夸口说“我会画大飞机、大楼房……”但当他们真正面对一张白纸的时候却迟迟不肯下笔,还会噘着小嘴说:“老师我不会画。”孩子们往往是担心自己画不好。为了解除小班孩子在白纸上画的顾虑,我做了几种尝试。  相似文献   

11.
序:想说爱你不容易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我做得最多的事情是整理阅读区的图书,在孩子们“阅读“的过程中,它们已然遍体鳞伤!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我发现几乎没有一个孩子选择进入阅读区,在老师的动员下,有少数孩子乐意进入,当老师陪伴着阅读的时候,他们还能  相似文献   

12.
礼物     
我的学生是48个天真活泼的孩子,每当他们取得优异的成绩时,总喜欢问我:“李老师,你奖励我们什么呀?”按照惯例当然是给孩子奖励红花了。一天,小调皮陈希瑞提出希望老师奖励棒棒糖,孩子们纷纷响应。孩子们家里并不缺糖,看着他们充满稚气的笑脸.我知道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礼物。于是,我决定在元旦节前给孩子们一个惊喜。  相似文献   

13.
老师的遗言     
一位老师得了癌症,后经专家诊断,他的生命最多只能再延续两个月。临终前,他已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但是,他还是硬撑着给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写了一封信。信写完的那天,他也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追悼会那天,孩子们都来了,校长把老师写给他们的信一一发给了他们。孩子们回去打开信一看,一股暖流顿时涌上心  相似文献   

14.
钟自力 《教师》2010,(23):84-84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有些孩子对于学习只是完成任务的态度。他们认为学习不是为自己,学习是被迫的,是老师和家长让自己完成的任务。他们喜欢听到下课的铃声。为什么会这样?有时候我们老师应该找找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课堂中出了什么问题?我们都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最好的原动力,我们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们对学习感兴趣呢?  相似文献   

15.
姚兰 《老年教育》2014,(2):39-39
1.“你来决定……”如果想要孩子做什么事情,或想阻止他做什么的时候,可以这样说——“你来决定吧”。这样能给他一个清晰的认识:我自己决定了自己的行为,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做,既可以教会孩子选择就意味着承担后果,而且也可以使父母避免充当约束他们的“坏警察”角色。选择了,并且对它负责,这就是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6.
<正>某地的学校开展向刘胡兰学习的活动,一位家长听后很激动,并明确告诉老师不想让孩子那么小参与这么残酷的政治斗争。家长给老师写了如下一封信。老师:你好!不论是因为什么倡导孩子们学习刘胡兰,我都以常识和是非来理解发生在60年前这件听起来就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当同龄人还在草地上天真烂漫地追逐嬉戏的时候,她却和一群大人杀了他们的  相似文献   

17.
每一次上课,我总是希望孩子们能多拥有一种快乐的途径。我并不刻意地去想是不是要给孩子们艺术熏陶,只是很简单地想,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眼和双手,用智慧发现美,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快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还清晰地记得在《流动的颜色》一课中,有个孩子在吹色的时候跑来问我:“老师,我可以用手蘸着颜色画吗?”我说当然可以,你可以看看用手涂和用笔涂有什么不同。孩子高兴地去做了。没有多久,她欢呼着拉我去看她完成  相似文献   

18.
孩子的天空     
“六一”是孩子的节日,应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笑声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做父母的能够为孩子做些什么呢?我想绝不仅仅是去学校里观看一次孩子们的表演就足够了,那是孩子给予父母的。孩提时代,是一个做梦的时代。但我们却对孩子的梦知之甚少,很少有父母自觉自愿地去理解孩子的梦想,甚至有人认为那是孩子的话而不以为然。我们应该放下手中自以为重要的事情,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当中,做他们中的一员,平等地与他们进行对话,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要求他们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做什么,不做什么。让我们再担当一次孩子的角色,就会觉得孩子并不简…  相似文献   

19.
刘艳 《早期教育》2009,(12):47-47
【案例一】刚入园不久的孩子,进入角色游戏区就表现得很会玩,他们“炒菜”“吃饭”“抱娃娃”.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孩子装模作样地拿个筐子去买菜,空抓两把“菜”就回来了:有的煞有介事地给“娃娃”喂东西,一口又一口.自言自语地哄娃娃。虽然老师们希望孩子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但是,孩子们玩的时候一点也不考虑自己扮的是爸爸还是妈妈.他们既做爸爸的事.  相似文献   

20.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有些孩子对于学习只是完成任务的态度.他们认为学习不是为自己,学习是被迫的,是老师和家长让自己完成的任务.他们喜欢听到下课的铃声.为什么会这样?有时候我们老师应该找找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课堂中出了什么问题?我们都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最好的原动力,我们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们对学习感兴趣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