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芳 《教育探索》2003,(12):78-79
非母语教育从人的非母语交际接触开始,一直随其生命延续,在“教”与“学”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小学阶段非母语教育的“教”与“学”,在语料选择、返身互动、命题实践及学科融合方面“教”的比重大于“学”;中学阶段非母语教育的“教”与“学”,在语料选择、返身互动、命题实践及学科融合方面“教”寓于“学”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体现;大学阶段非母语教育的“教”与“学”,在语料选择、返身互动、命题实践及学科融合方面“学”的比重超过“教”而成为主导。我们所讲的非母语是“学”出来的而非“教”出来的,就是这个道理犤1犦。“教…  相似文献   

2.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有“人文教育”和“母语教育”之争,孰轻孰重,双方各执一词,见仁见智。认为“人文教育”和“母语教育”构成大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既不可互相替代,也不可分割,二者有机融合,才是大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3.
1949年,名称几经变更的汉语母语教学课程最终被命名为“语文”,这标志着汉语母语教育言文分离历史的终结,同时也为现代汉语母语教育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过去将汉语母语教学课程命名为“语文”,不仅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而且为母语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天“语文”的含义发生了泛化,这不利于人们对母语教学课程性质、目的、任务的准确把握。为促进母语教学的顺利发展,推进汉语的国际化进程,应将“语文”改为“汉语”。  相似文献   

5.
张正东教授说:“外语教学是学得的,习得只起辅助作用。”从我们的实际教学来看,在中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尤其是高中英语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将“习得”与“学得”截然分开,它们在教学中应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外语习得与学得的最大区别在于习得是指在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依靠先天机能发挥其作用而获得语言技能.尤其是指儿童母语的习得;学得是指成人在教育环境中有意识地通过后天努力和一般的学习规律来获得语言技能的过程。高中英语教学的主体一般都是15岁以上的少年,其机械模仿能力已开始弱化,理解记忆能力开始逐渐增强并占主导地位,多数情况下会自觉地从意义上进行分析研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已有的母语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来学习英语。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从宏观上把握学得与习得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是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上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7.
在"类似习得"的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语言环境,强化使用目的语,弱化母语等措施来促进儿童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让儿童在类似母语的环境中习得英语顺应儿童语言学习规律,有利于儿童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代汉语文教学从开始拟订现代学制章程算起,至今正好百年。可惜学习西方的这一百年,虽有成效,但留给我们的教训够惨重的了。其中致命的一点是背离汉语母语的“习得”规律,错误地未经研究引进了不符合汉语文及汉人习得母语规律的一套“学得”办法。习得与学得是语文教学工作中一对最基本的矛盾,需要我们作具体深入的研究。在学习心理学中,习得指个体在日常生活的环境中获得经验而产生行为变化的过程,学得指在教育目标指引下学习者获得经验而产生行为变化的过程。相应的,教育学界有人区分“生活世界的教育”和“科学世界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南轩 《甘肃教育》2013,(20):15-15
我基本赞同王旭明先生的观点。他在微博上说“我们的母语汉语正在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并非危言耸听。我们的幼儿园有双语的.小学全面学习英语,高考权重和语文数学同等,大学没过四级不能毕业……国内的教育环境缺乏对母语的热情。甚至连大学的中文系也几乎成了“第二外语系”。不少学中文的学生对本国大量的优秀文化典籍不屑涉猎,知之甚少,却对英语学习情有独钟,他们手里捧得,嘴里念的,往往不是“国学”,而是“托福”和“雅思”。因为这是“出国”和“晋级”的必备.是他们社会生存的资格和门槛.因此极大地弱化了对汉语的学习.这显然是不正常的。同时,英语热耗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成本高、收效低;学与用严重脱节,而且有很多行业,很可能一辈子不需要和英语打交道。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因学习英语而荒疏或降低了正常学业的水平.使整个中国的教育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应该不是毫无根据的臆断。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里的“生活”所指向的便是“人生”。这句话之所以能够成立.或者说被人们广泛认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语文学习即是母语学习。对于任何一个拥有自己民族语言的民族来说,语文教育其实就是母语教育。那么。语文教育应该承担起母语教育的功用.应该承担起“启迪人生”的任务。并进一步指导人生。  相似文献   

11.
“大语文”教育是指在“大教育”思想指导下,拓展语文教育外延,深化语文教学内容,拓宽语文教育渠道,优化语文教育合力,注重“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语文教育。下面谈谈对“大语文”教育的浅显认识。  相似文献   

12.
“特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特本质。黄厚江老师将“语文学科”的“特质”归结为“母语学习”。我以为,这种说法太过笼统。“母语学习”仅可视为语文的对象或者任务。从“母语学习”传统来看,“读写融合”才是语文学科所特有的。语文学科回归本位,我想首先应该回到这个传统上。从语文学科发展史看,“读写融合”已经形成了“一读写”理念和“读写一”实践。  相似文献   

13.
深化“五心”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佳木斯市第一中学校自1993年我校在全国率先提出“五心”教育以来,我们一直坚持深入扎实地在学生中开展“五心”教育,并不断研究、探讨深化“五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新形势下,我们在深化“五心”教...  相似文献   

14.
由江苏省泰州中学特级教师洪宗礼、南京大学教授柳士镇主持的“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1997年以来,国内大学学者、中学教师和海外专家计75人参加了该项工作。他们拓荒垦植,广泛搜求,密切合作,对美、英、法、德、俄、日、韩、澳以及我国大陆与港澳台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套母语教材和十几种课程标准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比较研究。在大量占有第一手材料和细心探求母语教材编写规律的基础上,课题组编写出版了《中外母语课程标准译编》《中外母语教材选粹》《外语文教材评介》《汉语文教…  相似文献   

15.
日语是日本的母语,但“日本语教育”并不指母语教育,而是指以日语为外语的第二语言教育。日本的母语课程称为“国语”,自1900年“国语科”独立以来,日本国语教育不断发展完善。以民族文化为核心,以语言实用为原则,以国际理解为背景,已成为日本母语教育的鲜明特色。一、以民族文化为核心,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和传统的尊重教育承传人类文化,语言承载民族精神。母语教育强调民族特色,重视民族文化传统和精神是国际母语教育的总趋势,也是日本母语教育的基本方针。自“国语科”独立以来,日本母语教育在学习和吸收他国经验的同时,…  相似文献   

16.
日本人尊称母语课程为“国语”,自1900年“国语科”独立以来,日本国语教育不断发展、进步。纵观日本100多年的母语教育历史,特别是战后的日本母语教育,我们认为日本的母语教育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深化“两课”改革,加强“两课”建设,推进邓小平理论的“三进”工作,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是高等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8.
说话训练“三部曲”呼市19中张宏英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有相当多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文”而忽略“语”,甚至将母语教学简单地理解为“文章教学”。理由似乎很简单──从小讲母语,难道还得重新像学外语一样,训练听说?从这种语文教学观出发,语文教学重读...  相似文献   

19.
<正>阅读是教育的延伸,是生命的扩展,是思想进步、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之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整本书阅读教学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促进学生的脑力劳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阅读范围。这里提到的“语文”是语文课本,而“大语文”就是语文这个博大的世界,美丽的文字精神之旅。我们的语文教育越来越趋向工业化思维。符号化、技术化、标准化的教学和考核,泯灭了语文这个学科中特有的千变万化的魅力和它的丰富性。进入现代社会,科技进步了,可是居然越来越不会学自己的母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