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代文学批评正在向文化批评大规模位移,这种位移的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原因,而位移本身也具有合理性和现实价值。但不容忽视的是,文化批评的过度泛滥将会导致审美尺度的缺席,导致文学批评非文学化。只有以文学批评为目的,以文化批评为手段,才能真正发挥出文化批评参与文学批评的学术魅力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当代文化批评的操作背景及历史流向作了分析讨论,并结合文学批评的现状,指出文化批评不能替代文学批评,应该全力复兴新时期的文学批评事业。  相似文献   

3.
李华燕 《太原大学学报》2010,11(3):39-43,61
二十世纪中后期,随着“科学化”风气的盛行,文学批评渐渐被大众冷落,其存在的价值也遭到了质疑。面对这种境遇,美国著名的文学批评理论家杰弗里·哈特曼提出了自己的救赎之方:让文学批评重新回归文学。他从批评语言和批评的文体入手,对文学批评自身的定位进行了反思,并尝试探究这种“文学化”的批评在文化生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文化批评出现于当代中国,它既是文学和美学进行知识更新的要求,同时也源自社会环境的深度改变.我国文化批评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我国本土社会现象与文化现实的挑战,文化批评作为文学批评的一员,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是决然不同于审美批评.但是它们却无高低之分,而是互补的.文化批评既不是审美批评,也不是普遍存在的社会学批评.就批评对象而言,它与文学批评具有相交性.文化批评在文学研究中的合理运用,取决于文学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本文关注结构主义理论从语言学到文学批评的转化过程,探究转化过程中理论本身的移植、扩展与改造;探讨理论的文学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文学批评去政治化策略之一就是从“语言转向”来探索文学的形式美学,逐渐摆脱“文革”时期的政治功利和新时期初的社会功利,突破以工具论语言观为基础的语言分析,走向以本体论语言观为基础的语言审美批评,完成了从文学的政治性向文学的语言性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8.
本认为《救》的理论观点有一定现实针对性,但它从一元对立的的思维模式出发,实际上完全否认了化批评在学批评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导致了其理论上的一些偏颇和自相矛盾之处,应提倡多元的学批评,以利学批评的繁荣和深化。  相似文献   

9.
关于文学批评的学科定位,从文学批评的独立性、科学性、文学批评的理论化以及批评家立场的多样化四方面系统阐述文学批评是一门现代学科。  相似文献   

10.
周扬建国前的文学批评理论是自成体系的,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积极推崇文艺斗争是周扬建国前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周扬建国前的文学批评实践则是作为政治家的社会政治批评与作为文艺家的审美鉴赏式批评的矛盾统一。对周扬建国前的文学批评的研究和阐释,可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提供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研究的崛起标志着文学批评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文化研究源于60年代的英国,盛行于20世纪90年代.以阿尔都塞为代表,强调主观意识的能动性,反对简单的经济决定论,但他对于文化结构--也就是结构对于主体的决定性的强调多少压抑了主体的反抗意义.葛兰西的理论则不像阿尔都塞那样,把意识形态和人类的主观意图同实践截然分开,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对立.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结构作了更为深入的分析.相对于以往的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出现了一些显而易见的转移.文化研究重视的是大众文化--特别是一些大众传播媒介的文化生产.对于主流文化所排斥的种种边缘文化和亚文化,文化研究也表现了特殊的兴趣.当然,文化研究对于大众文化的青睐,不会影响文学经典仍然充当文化研究中的主要话题,而且,即使在文化研究的名义下,文学批评仍然要坚持文本和形式的研究.总之,文化研究的出现表明,人们不再将文学想象为一个高贵的天堂,同时也表明,文学仍然可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12.
对“学批评学”的学科定位问题进行探讨;关于学批评学学科定位的几种观点;辨析学理论、学批评、学批评学三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明确学批评学的学科定位;为“学批评学”进行“学科正名”。  相似文献   

13.
14.
从网络文学批评的特点出发,分析了网络文学批评再现了古代文学批评的风貌,这种再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多元化的社会生活造就的欣然自得的生活态度;篇幅短小自由的点评式的批评方式;整体性思维下的意象化的批评语言。提出了应当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对待网络文学批评的建议,希望对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论到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论述,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一直是文学理论关注的重要问题。一方面,意识形态制约着文学生产;另一方面,文学又以审美的方式生产出意识形态。文学往往通过“形式的意识形态”而产生意识形态的批判功能。80年代以来的形式主义的纯文学论、纯审美论对文学的极端政治化具有纠偏作用,但对美学超离意识形态性的过度张扬却使人们对文学的认识变得有些肤浅了。  相似文献   

16.
南朝文学批评沿袭先秦儒家文质观,更为明晰而广泛地将其作为衡量诗文的标准。这一时期的主要批评家都受到儒家传统文学观念的影响,但由于个人在文学思想和艺术追求上的不同,对于儒家文质观的接受情况也存在差异。在他们提出的批评观点中,或是倾向复古,或是偏重形式表达,其中尤以批判继承文质观的刘勰、钟嵘和萧统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  相似文献   

17.
在文学上英国和美国是有着解不开的关系。尽管如此,在文化上两个国家又有着许多差异,那么在文学评论上两个国家也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受着这样文化差异的侵染,也就导致两国的人们会从不同角度出发来看待问题,就英国与美国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展开了探索,就其作用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出两国因文化差异对文学评论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性别批评作为一个整合的研究模式,是对女性主义批评的扬弃和发展。性别批评的发展使文学研究扩展到社会性别现象之中,从而对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和男性的性别建构进行社会文化分析。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女权主义已经使得女性的声音不再成为一种边缘化的声音,但是总体上看女性作家和批评家的“生态意识”都很薄弱,文化思想界关注作家的“精神生态”的人很少。鉴于此,从生态女性文学批评文化理念建构的角度切入这一时代的困惑,通过女性原则的重新确立、女性形象的重新塑造、“生态精神”的大力倡导三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强调在21世纪的全球化时代,人类应该重新思考自己的文化命运,大力倡导和建构生态女性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