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环画,是由书籍插画演变而成的;鲁迅先生在《“连环图画”辩护》一文中就曾说:“书籍的插画,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这种画的幅数极多的时候,即能只靠图像,悟到文字的内容,和文字一分开,也就成了独立的连环画。”这种脱胎于书籍插图的连环画,有图文并茂、生动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世界上与时间逆行最远的?是文字吗?照片吗?时间可以令这些寻常的东西变得充满了神奇的魅力与不可预测的力量。但是我们究竟能和时间逆行多远?记忆、胶片、文字似乎都抵挡不住岁月的侵袭。也许只有一种姿态,可以抵御岁月的剥蚀,那就是阅读,它可以在文字中寻觅到永恒所在。 阅读时,读者处理了文本,他们创造出影像和言辞的转换来呈现它的意义,他们靠着知识的层累、对经验的记忆、将书写的句子、段落之间建立起关联,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报道中记者通过文字技巧使读者在接受新闻内容的同时,呈现一种视觉上的感受和体验。也就是说,采写一篇新闻报道,一定要让读者感觉到文字的力量,感觉到故事中的细节,这种感觉或者是一种视觉的,或者是一种嗅觉的,也可能是一种触觉的。自觉地借鉴电视媒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使记者以更为独特的感知方式和丰富的审美眼光去发掘生活,从而使我们笔下的叙事语言更加形象、丰富,增强报纸新闻作品的感染力、可读性和吸引力,提高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4.
报纸美术也叫新闻美术。干这一行不同于新闻记者到处抛头露面.更没有社会上的画家那样潇洒。但新闻美术工作者依然有自己特定的用武之地。同文字相比绘画是一种直观的形象的语言形式。既然工作的性质能与新闻直接联系起来.我们就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党和人民效力。下面就这些年来自己创作插图、速写、连环画等谈点粗浅的体会:关于插图。鲁迅先生曾对文学插图说过:那力量.能补文字所不及。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插图是艺术,是与文学的有  相似文献   

5.
谢奕 《新闻前哨》2009,(3):15-15
全世界都遭遇到了金融风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能传达一些信息,一些积极进取的信息,一些成功的信息.让我们整个传媒业能得到一种向上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插图浅谈     
我们在办报过程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给这篇文稿来个插图,美化一下版面吧!”一篇文稿,配上一幅或几幅题图插画之类的确可以使版面活跃不少,生动许多。但,如果认为,插图的作用和功能仅此而已,那未免就太不公允了。诚然,美化版面,活跃气氛,这是插图的一个很重要的功用。实际上,插图比较大的、且容易被人忽视的功能是;变相对抽象的文字叙述为具象的视觉再现。它在深化文稿的思想内涵、增加文稿的宣传效果等方面,有比较独到和特殊的功能。鲁迅先生曾指出:“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鲁迅  相似文献   

7.
书籍是一种文化载体,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它是知识和身份的具象化表现,也是文字和书写的抽象化符号。纵然技术革命改变了书籍的形态,但不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都在人类社会中保留着其社交功能。文章通过对历史和当下社会中与书籍有关的文化现象进行观察与梳理,探究书籍在人类社交实践中的角色与地位,发现书籍在人情往来、学术交流、互动共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提出出版业应进一步紧抓读者需求,传承优良传统,精准定位社群,用心维护社群,并尝试突破社群,打造全社会的尚“书”之风。  相似文献   

8.
一 本文涉及的是人类使用文字的两种形式--阅读和写作--以及借助于两种对比文体,说明如何塑造后者以使前一种经历尽可能有意义.尽管"以计算机逻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经使我们的世界网络化了",因特网引发了人类生存所有方面信息的激增;尽管现在处在一个似乎很多人都推崇图像的世界里,但大部分信息仍然通过文字传播,也就是说我们继续、并将永远需要文字.正如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公共演讲人、前总统演讲撰稿人兼顾问Don Watson所言,"图画统治,但是文字定义、解释、表达、统一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知识.它们帮助我们表达原有的想法、接受新思想,所有这一切都源于文字."当然,文字写作是一回事,赢得读者则是另一回事.因此,我们越来越感到文字若要吸引视线需要变成"警语式文体".  相似文献   

9.
有人觉得,一条电视新闻不过一两分钟,小天地小格局,纵然武艺高强也施展不开。于是.便满足于用摄像机“推拉摇移”拍几个画面,从现成的文字材料上摘抄凑成几百字的解说,节目编辑播出,就算功德圆满了。  相似文献   

10.
送哥哥远行     
怀着一种伤痛不已的思念,心送哥踏上远去的征程。哥,你要远行!那里是极乐世界,那里有鸟语花香。纵然你有太多的不舍与挂牵,但只要少了肉之痛、体之苦;即使我们对你有再多的不舍,也不忍心将你困扰。哥,我们知道,以后人世间、  相似文献   

11.
说起汉字的起源,人们自然会想到甲骨文,甚至大汶口的陶文,但是甲骨文已经是一种很成熟很系统的文字了,显然不会是最早的汉字;至于陶文,由于我们能见到的材料很零散、很孤立,虽然可以确认其中的一些具有文字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正>如果说文字是一种语言,那字体绝对是一种情绪。字体可以表达喜怒哀乐,可以体现力量、信念、温情,甚至更多……方正:从字库到字酷把握时代脉搏上世纪70年代,方正奠基人王选教授主持研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王选教授发明的汉字字形信息高速还原技术、不失真的文字变倍技术,成功实现了汉字在计算机上的信息化处理,并随之开启了计算机字库产业。数字化中文字体、字库是汉字书写文化在计算机时代的载体和表  相似文献   

13.
周骥 《新闻实践》2008,(2):F0002-F0002
现代报纸的版面语言包括文字、图片、线条、色彩等。在设计编排版面时,我们往往比较注重后三者的选择、运用和变化,而忽视了文字。而代表着人类文明的现代文字,许多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文字都带有图形的本源,从广义上讲也是视觉元素的一种。文字又恰恰是报纸版面最主要的元素,占据着最大的比例。让文字发挥作用、闪现亮点,将使版面光彩熠熠。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文字的诞生,使人类文明向前跨出了巨大的一步。远古时代,人们占卜记事、刑律法典、歌功颂德、树碑立传,都已开始使用文字,那时文字的载体是龟甲、兽骨、铭鼎、石鼓、竹木简、摩崖等,这可以被称为是人类最古老的书籍了。在这些“古籍天书”之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朦胧又大气磅礴的最原始神奇的气质,作为宇宙间万物之灵的人类,有着大自然赐予的最神奇  相似文献   

15.
文字,首先是一种文化的符号。第一次走进西欧,那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罗马式、哥特式、罗可可式建筑有别于我们的飞檐斗拱,蓝眼睛、白皮肤、高鼻梁有别于黑眼睛、黄皮肤……然而,也有我们所熟悉的、感到亲切的,那就是中国货和中国文字。中国文字主要是出现在报纸上和店名上。本文主要谈谈我所见到的中文报纸。  相似文献   

16.
汶川大地震,文艺界的反应算是近年来最迅速的一次。《中国青年报》发表韩浩月的文章说:中国作家,在这次灾难面前没有沉默。作家虽然不具备明星身上所环绕的巨大光环,作家的文字虽然不像影像那么及时地传达喜怒哀乐,但文学的力量,却会在某些特定历史时期,成为鼓舞我们前进的特殊动力。因此,人们有理由希望,在救灾行动中,能看到更多作家的身影。  相似文献   

17.
“变形”记     
在奥运会新闻大战中,新华社记者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字记者或摄影记者,在许多场合下,我们既是文字记者,又是摄影记者,有时还要做翻译,或充当类似中国代表团新闻官的角色。仅就文字而言,新华社记者是本届奥运会上唯一用两种文字发稿的记者。我们既要写英文稿,又要写中文稿,工作量比别人大一倍,再加上一批为奥运快报和国内报纸写的专稿,实际上光文字就是三套稿子,每套稿子的角度、风格、用词又各有不同,而  相似文献   

18.
图书是一种古老的传播渠道,阅读更是一件古老的事情。人类进化到创立文字,这项伟大的发明在于克服了传播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从而真正创造了一项特殊的人类活动——阅读。拥有四千年的阅读经验的我们幸运地知道,通过文字的阅读我们能够了解此时此地之外的生活,积累知识,凝聚社会,传承文化,提供娱乐;通过阅读我们拥有了历史,发现自己简直是在和先辈们的精神遗迹一同生活,而我们也将会变的不朽。本文试图通过图书传播形成的中国人的阅读背景、阅读特点和阅读内容三个方面,探讨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的阅读生活,这或许能更好地诠释30年来中国人走过的心灵之路。  相似文献   

19.
我以为提高思稚能力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这项基本功许多新闻工作同志现在还注意得很不够。什么叫思维能力,浅近地说,就是指一个人科学地组织思想的能力,也就是使思想合乎逻辑的能力。一篇好文章由三种因素构成:首先是观点和材料,这决定于作者的认识水平和收集资料的工作;其次是文章的逻辑力量,这就决定于作者的思维能力;再次是文字的表达力量和文彩,这决定于作者的文字素养。三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0.
当我第一次听到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时,泪水几次涌上我的眼眶,我的内心深处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震撼。我是一名“80后”,很多人给我们“80后”的描述是茫然、冷漠和玩世不恭,觉得好像很难有什么东西能让我们有所触动。然而,我知道其实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时刻都渴望着能够有这样一位精神上的巨人来坚定我们的信仰,能够有这样一种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力量来洗涤我们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