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亚会 《收藏界》2016,(4):108-118
俑,也叫偶人,是中国古代丧葬习俗中使用极普遍的一种随葬明器。其最早来源于我国奴隶制时期的人殉制度,而到了封建社会,用人物俑随葬逐渐代替了残酷野蛮的殉人仪式,体现了社会正逐步进入文明时代,使用人偶陪葬也由贵族阶层扩展到一般财力殷实的地主阶层中。从现有资料看,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过关于俑的随葬。俑按照制作材料可分为陶俑、木俑、石俑、铜俑等,其中以陶俑居多;按照用途可分为仪仗俑、兵马俑、镇墓俑、生肖俑、伎乐俑等。我国目  相似文献   

2.
梁勉 《收藏》2008,(4):116-117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有两件一组的金代相扑俑(图1)。这两件俑1986年出土于陕西渭南,左边俑通高31厘米,通宽12.5厘米,厚10厘米。右边俑通高29厘米,通宽14.2厘米,厚11厘米。两俑上身赤裸,下身只穿短裤。  相似文献   

3.
《收藏》2020,(5):70-81
随葬俑是唐宋时期常见的一种明器,也是古代丧葬制度的重要体现。三明市博物馆收藏有一组南宋黄氏夫人墓出土的墨书人俑群(图1),多数人俑背后写有墨书,以表明此俑的身份。有些年代久远,字迹已难看清,人俑数量或有缺失。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目前暂没有同一个墓葬出土的墨书人俑群的发表材料,本文希望通过整理能从中解读其组合情况及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岳州窑胡俑     
陈锐 《收藏界》2013,(3):61-65
胡俑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陪葬俑,汉魏晋南北朝墓葬中偶有发现,如湖南衡南县的东汉墓葬中出土过一件青铜胡人牵马俑(图1)。目前已知的绝大部分胡俑出自隋唐墓葬,尤其是盛唐墓,宋及以后几乎不再陪葬胡俑。胡俑陪葬品从少有到大量再到几乎不见出土,与沙漠丝绸之路的兴起、繁荣到衰退密切相关。西汉政权派张骞两度出使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理西域事务,开辟丝绸之路。东汉重视对西域的经营和与中亚欧洲的往来,遣使往大秦(古罗马),大秦亦派使臣来洛阳,丝绸之路逐渐兴盛而成为横跨亚欧大陆的贸易交通、文化交流的主动脉。隋唐  相似文献   

5.
李曼丽 《收藏》2007,(9):62-63
十二生肖俑是古代人们用来“压胜”“辟邪”的镇墓明器,在唐宋墓葬中多有随葬。隋唐时期的生肖俑多为陶质,也有个别铁质、石质(图1)、瓷质(图2)的。宋代瓷质的生肖俑(图3)增多。但总体来看,还是以陶质生肖俑为大宗。西安市郊区唐墓出土的一组彩绘十二生肖陶俑(图4),组合完整,造型生动,堪称生肖俑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6.
梅则文  廖永民 《收藏》2010,(12):29-32
唐代是我国陶瓷业空前发展的繁荣时期,厚葬之风催生了在随葬陶俑上题字的盛行。 题字俑一般为中小型素烧俑或绘彩俑,三彩器也有发现,不过很少。有可能是三彩器表面光滑,字迹易脱落的原因。文字多题写在陶俑背部无彩之处,也有的题在俑的内壁、颈部.足部、裙下摆处的,没有固定的格式。  相似文献   

7.
付建 《收藏》2014,(5):80-81
秦始皇陵范围内发现了各式各样的陶俑坑,各个坑中均出土有不同的陶俑。一、二、三号坑中气势恢宏的兵马俑,0006坑中袖手而立的文官俑,9901坑中姿势各异的百戏俑等,都体现着陶俑这个大家族的奇特魅力。被俗称"百戏俑"的俑坑中,出土了20余件形状各异的陶俑,而新近出土的"泡钉俑",则完美地展现了秦代陶俑制造者们精湛的工艺水平及超凡的艺术天分。  相似文献   

8.
《收藏》2008,(8):39-39
本刊消息:于4月底至7月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展的“陕西古代体育娱乐文物展”,汇集了西安、宝鸡、咸阳等8个市27家文博单位的520件反映陕西古代体育娱乐内容的精美文物,其中投姿百戏俑、六博棋盘、马球俑等许多参展文物属首次公开对外展出。展览分八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奔马竞逐,弋射禽兽,即骑射活动,主要展品有秦射猎纹画像砖、汉骑猎纹画像石、唐骑马待猎俑等。第二单元是角抵对剑,缘竿扛鼎;即百戏竞技活动,代表文物包括秦百戏俑、唐杂技俑、  相似文献   

9.
邢宏玉 《收藏》2008,(11):95-95
河南博物院藏有一件罕见的宋代绿釉相扑俑,该俑为手塑,陶胎,低温绿釉。俑被设置在长3.6厘米、宽2.7厘米的长方台座上,通高6.4厘米。二俑皆裸体,赤脚,头系发髻,身束腰带,绷护裆带,弓步俯身。居上者上体饰有阴线圈,昂首张口,皱眉瞠目,右手扒对方臀部,左手抱腰,力决胜负。居下者亦不甘示弱,面部向内,双手紧扒对方左右股,作竭力奋争状。俑身饰阴线圈似象征大汗淋漓,汗珠如豆,更增添了二者相持不下,难解难分的紧张感。  相似文献   

10.
银乐伎俑     
《收藏》2012,(19):183
唐末宋初时,城市的兴盛和经济的发展使大量的金银器进入民间,酒楼伎馆和家境殷实的百姓都会藏有奢侈精美的器物,8件银乐伎组应当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的产物。这组银俑一套共8件,高度一致,其服饰、纹样、制法如下:如琵琶乐伎俑,梳高髻,面庞俊秀。上身着衫,下身着长裳,外系短裙,腰有丝带。衫之撰、襕均绣缠枝蔓草纹,前后身均嵌有牡丹大团花数朵,袖口有破式团花。纹饰原涂金,现已脱落。俑身为模冲半模,然后将两个半模合模焊接,再将俑头焊于俑身之上。制作工艺精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