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年代的先锋诗歌重视诗体现代性的探索。其诗体建设的理论主要是历史意识、叙事意识和语言意识等,从而促使新诗的写作动机、写作姿态、写作策略和写作风格发生深刻变化。在这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具有诗体实验性的尝试,如走向宣叙调性、走向反讽文本、走向语感诗体、走向叙事形态等。这种理论和创作上的诗体探索,同先锋诗人在特定年代里寻求新的写作精神有关,它的意义就是新诗创作由共名走向无名,把新诗写作建立在一种更为独立、沉潜的"个人"的基石之上。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末,到异地求学构成的地理空间位移的离散,生成了少数民族女性“结识”现代汉语诗歌的历史契机,催生了她们进行现代汉语诗歌书写的本体欲望和观念。经过对(异地或者说是现代城市漂泊)的家园、身份及文化离散经历的强化,少数民族女性形成具有女性主体意识、女性精神的现代诗歌认知与追求,她们的诗歌写作上升到当代女性诗歌和现代汉语诗歌的主流维度。在离散和返乡的想象与书写拉锯当中,少数民族女性诗人建构了少数民族女性诗歌的本体性审美话语,使少数民族女性诗歌具有空间诗学和当代诗歌史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潘菁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3):132-134
上世纪90年代先锋诗歌,处于"边缘"位置,准备突破.而学院批评家们占据着"诗歌话语霸权","老资格"总是会有意忽略先锋诗歌.在学院派批评家那里,它成为了匿名的事实,它的缺失损害诗歌(文学)本身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先锋诗歌在语言和观念、经验表达上有所突破,成为写作"时尚",优秀作品和诗人得以成长,一代新人得到哺育.  相似文献   

4.
就一般性观念来看,"诗学"只是一门涉及诗歌写作技艺理论的学科。圣童认为,这是自亚里士多德起西方"诗学"的历史性错误。柏拉图之前的哲学家则将"诗学"视为非技艺性的形而上范畴。因此,圣童对隐于诗歌作品背后的"客观诗本体"的存在性进行了揭示,并致力于从该立场寻找诗歌作品的存在意义及诗歌写作等方面的研究。圣童的诗学论著《形上本体诗学》,正式提出了"客观诗本体"的概念,从全新的角度将"诗学"重归纯粹哲学领域。  相似文献   

5.
诗,是对"此在"的敞开。而所谓"下半身写作",是对传统诗歌诗性的误读,是在一种非诗的情绪下对诗歌本身的报复和泄愤。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诗人如何发扬汉语和诗歌本体的自觉意识,诗歌如何立足于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中呈现人类存在的整体性命运和思考,应该是我们更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众多诗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诗学理念,在具体写作实践中也开始关注诗歌的本体建构,强调诗歌的叙事性因素,并建立起了一种体现个人化写作时代特征的个体诗学体系.这是90年代诗歌写作与理论阐释所出现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7.
朦胧诗之后,新生代诗人倡导的语感写作引起了诗界的巨大分歧。导致分歧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对语感及语感写作本身的认知,而在于评价视角完全不同。梳理当代诗歌语言变化的历史脉络发现:在社会政治文化视角下,诗歌语感写作获得了高度评价;但在语言学视角下,语感写作乃业界"常识"。在常态社会下,语感写作的定位自然要回归语言学本体,偏离"常识"和夸大"常识"同样危害诗歌发展。好诗一般都有"超语义"的韵味空间和个性特色,同时也离不开语言的意义空间和深藏于语言背后的价值理念的支配。因此,诗歌回归语言本体之后,对语感及其语感写作应有明确的定位:语感是当代诗歌创作中不能缺少又不能过分夸大的重要业务能力,是体现诗歌个性风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史诗神话、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写作、先锋情结、女性意识、身体写作等命题的全面寻绎,可以发现90年代诗坛呈现以下特点:史诗神话已离我们远去,长诗与作只是诗人们理想主义情怀的某种实现;“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例题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对立,倒是有着很强的通约性;先锋情结趋于淡化,乡土意识开始回归;走出身体写作的误区,成为诗歌中女性意识自觉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在迄今为止的女性书写历史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女性主义诗歌“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写作现象,它以一种激情而又不无极端的方式宣泄了女性生命中的压抑和渴望,表达着对女性历史的焦虑和对自由状态的强烈向往.这个诗歌群体的代表人物伊蕾、唐亚平、翟永明的诗作充分显示了女性生命意识觉醒后的书写倾向.  相似文献   

10.
《宜宾学院学报》2016,(3):34-40
"下半身写作"是20世纪90年代末重要的诗歌写作与文化现象,他们通过身体的去蔽与在场体验,以文学审丑颠覆传统的审美话语,不断打破既定的文学、思想秩序,走向了存在自由与精神解放,但其一味的口语化、欲望化书写也暴露了"下半身写作"的虚无主义倾向与语言的粗俗化、色情化的趋势,对当代诗歌书写易产生误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九十年代先锋诗歌的转变是深刻、复杂的.对应于新的历史语境,它必须同时防范意识形态巨型主题对于个人话语的代替、物质主义中大众惰性气息的滑坡,在多重的阻力之中又不能失去责任意识和重量感,而这种责任和重量的传达又不能失去个体的光泽.本文对意识形态写作和"第三代"中"非非"与"纯诗"写作进行了新的反思,力求在这种反思中寻找先锋诗歌新的写作与生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伊沙是90年代口语诗的先锋代表,但自90年代后期以来,这种"先锋性"的光芒实际上逐渐收敛。相应的,伊沙的诗歌创作走向"沉潜",于文本中展现具有个人化特色的"本城"意识,以富有"男子汉"承担感的"壮年写作"状态楔入生活,获得以诗歌形式凸显生命意识、进行抒情叙事的"自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先锋诗歌的文化境遇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在此基础上,对90年代先锋诗歌的内部演化状况及先锋诗歌写作的多元流向与审美格局予以了富有个性的描述与阐析.  相似文献   

14.
叙事性书写是20世纪90年代诗歌重要的诗学表征,它以戏剧、反讽、戏拟、互文等手段丰富诗歌写作的维度,而且这一文类突破与综合创造的企图,使诗歌写作始终以未完成的、生长的态势出现,从而成为开放写作的形式表征。  相似文献   

15.
以"新写实"姿态存在并具有一定先锋意识的作家方方,其书写的家庭亲情的人性撕咬,无疑颠破了传统伦理的道德规约。直面叙事伦理的荒原性叙事法则,方方书写的是一个个被肢解得体无完肤的人性恶和伦理失范的故事。从先锋意识这一切入口,对方方笔下的伦理失范叙事作一整体的观照。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文化转型,历史进入以后现代主义为特征的大众消费文化时代。伴随大众消费文化时代的来临,90年代的诗歌也发生转型,呈现出种种断裂性的后现代先锋写作特征。诗歌写作出现了鲜明的个人化倾向,诸如散文化、口语化、叙事化、非诗化。正是这种高度的个人化写作迅速瓦解了传统诗歌美学观念,使诗歌由传统的结构主义诗学时代滑向后现代的解构主义诗学观时代,呈现出一种非历史化的平面性狂欢写作状态。  相似文献   

17.
纵观中国当代诗歌写作的现状,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我们一直憧憬着并乐观地认为,众声喧哗的当下诗歌写作就是我们期盼已久的多元化写作局面,但事实上这只是一个混乱不堪的表面假象而已,其实质是个体精神无所寄托的一次次的异化分裂的诗歌践行。当下诗歌写作这种貌似多元的混乱局面,其深层次原因是诗歌写作伦理失范造成的,当代诗歌写作一直深陷于这种以断裂为主要方式的"伦理困境"之中。从消费主义习性、日常生活赋魅和语言本体狂化三个方面对当代诗歌写作的伦理困境进行详细的考察,由此确立雅化世俗精神是当下诗歌新的写作伦理。  相似文献   

18.
荣斌是广西诗坛中一名知名的"先锋"诗人。他的先锋性主要体现在"以诗论诗"的元诗书写、"卸下伪装"的救赎诉求、"面对枪口"的死亡想象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歌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相较于传统诗歌写作,1990年代诗歌书写反映出了明显的"祛魅"特征。这种"祛魅"主要体现在诗歌立场"祛魅"、诗歌主体"祛魅"、诗歌表意"祛魅"三方面。上述几点"祛魅",既有有效性和合理性的一面,又有各自的缺陷和偏颇。对以上"祛魅"进行剖析,可为1990年代诗歌的"生魅"和"失魅"辨析出依据和理由。  相似文献   

20.
诗人从容提出了"现代女性心灵禅诗"的命题,并以自己凝神打造的诗篇作为印证,其核心就是希望在诗歌写作中融入禅宗思维,提升诗歌的精神高度,从而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使女性书写从琐屑的生活流与狭隘封闭的心态中解脱出来。从容这一主张及其浸透着佛性的诗作,为当下女性诗歌写作带来了一股熙和的清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