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桂林 《中国记者》2014,(2):111-112
近几年,全国各地掀起一股强劲的电视问政旋风,其中武汉电视台的"电视问政"广受业界关注,并于2012年荣获中国年度电视掌声奖,及2013年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有关奖项。  相似文献   

2.
祁晨 《声屏世界》2013,(7):49-50
2013年,被称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版权引进年",包括湖南卫视、安徽卫视、江苏卫视以及央视在内的多家卫视都将引进节目提上黄金档。随着电视节目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电视节目的引进也成为竞争手段之一,在我国电视业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然而在这一繁荣景象的背后,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电视综艺节目引进为着眼点,  相似文献   

3.
许建俊 《视听界》2014,(1):108-110
时下,电视问政类节目之所以热,一是百姓对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诉求空前高涨;二是党中央越来越强调民主决策、权力阳光运行。问政目的,是把党委政府重视、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起来,  相似文献   

4.
张晓伟 《青年记者》2020,(11):55-56
经过多年的发展,电视问政节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节目类型,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电视问政节目架起了群众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促进并监督政府部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其中,作为群众和政府之间关系纽带的主持人,在节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持技巧和策略直接影响着问政节目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陈永和 《新闻前哨》2007,(10):37-38
爽秋宜人季,正是论剑时。9月1日,两岸三地电视业界、学界120位高层人士与专家学者聚首深圳,以第四届中国电视南方论坛为平台,共同探讨十年间华语电视在全球化语境下融合、发展的新态势、新格局。南方之风,前沿新锐。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和广东电视台、海南广播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电视问政节目特征,探讨了主持人如何做好角色定位,在电视问政节目中呈现出良好风格特征,在节目之中敢于讲真话,适度的进行情感渲染,代表群众的心声。对树立电视问政节目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观众的全面认可,提升节目主持人本职工作胜任能力,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智 《报刊之友》2014,(4):41-42,53
电视问政自2011年由武汉电视台推出之后,由于其参与性强、距离感弱等特点,使其区别于网络等其他平台的问政方式,并迅速在全国刮起了一股电视问政的风潮。但是“走上电视”的政府工作带着深刻的电视媒介烙印,因此利用电视媒介的特点,而不是被电视媒介所控制,成为在这种节目形式中暴露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电视问政是新时期电视媒体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由于形式缺乏创新,曝光问题不能及时整改,以及监督过度存在"干政"的质疑等诸多原因,在风光10多年后趋于沉寂。但在自媒体时代,社会急需责任媒体占领舆论高地,呼唤电视问政能够突围鱼龙混杂的新媒体,走出困境。其存在价值不容置疑,其生存空间拓展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王智 《今传媒》2014,(4):41-42,53
电视问政自2011年由武汉电视台推出之后,由于其参与性强、距离感弱等特点,使其区别于网络等其他平台的问政方式,并迅速在全国刮起了一股电视问政的风潮。但是"走上电视"的政府工作带着深刻的电视媒介烙印,因此利用电视媒介的特点,而不是被电视媒介所控制,成为在这种节目形式中暴露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比了电视问政与建设性新闻在概念、特性等方面的异同后发现,我国的电视问政注重媒体参与、聚焦解决问题、唤起积极情绪,具备建设性的面向。  相似文献   

11.
崔曜 《新闻世界》2014,(4):33-34
本文以武汉电视台“电视问政”节目为案例,结合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分析电视问政作为新闻评论的新形式如何建构新的公共领域。本文将围绕公共领域三大要素——“公众”、“公共舆论”、“公共媒介”,探析公众在节目中扮演的角色,问政中公共舆论如何形成的,媒体如何作为"公共舆论的载体"提供政府与人民交换意见的场所。  相似文献   

12.
电视问政节目是一项传播活动、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以"百姓参与、百姓评说、百姓监督"为理念,以百姓关心的问题为切入口,以政府官员与公众代表之间直接对话为主要形式。本文结合绍兴台电视问政节目的组织方式、运作实践、播出形态和实际效果,提出城市台电视问政节目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把干群沟通类节目、专题问政类节目、考核评议类节目作为重点进行打造,构建起政府联系群众的多方位"立交桥",使之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平台。通过电视问政,让各类民生问题得到及时、公正、合理、圆满的解决,促使政府部门转变作风,增加执政能力,树立起廉政勤政、务实高效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热相亲”的冷思考——兼论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年前,《玫瑰有约》舞动着“玫瑰”大旗,每周一次演绎着浪漫的情调,给予人们无限的宽慰与瞳憬。10年后,随着《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的相继开播,新一轮荧屏婚恋交友大战在2010年初春悄然拉开。这一轮交友节目因应了当下社会“剩男剩女”的热点现象,直接被冠之以“相亲”节目之名,凸显其功能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方联动机制的电视问政栏目作为当下一种社会治理模式,有助于民生问题在各方积极参与和理性沟通中得到快速有效地解决。但传统的电视问政栏目"一期一主题"的模式在城市社会治理整体框架中,缺乏立体建构与系统路径设计,存在着编导的感性主观安排,策划者与治理事项、治理主体易发生"越位""错位"。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来的一系列社会治理的缺点、弱点与盲点,给电视问政栏目如何推动社会治理智能化,不断提高治理精细化水平与治理效能提出了启示与要求。本文试图以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探索出一条不同的路径,以期使电视问政栏目从"模糊治理"走向"清晰治理"。  相似文献   

15.
张萍 《今传媒》2013,(11):14-15
电视问政自问世之日起就饱受争议,究竟它只是行政管理的创新方式还是电视媒介致力于建构公共领域的尝试,对电视问政的不同认识将生成不同的节目内涵与传播效果。论文重点探讨电视问政如何强化公共性,实现对民众公民精神的启蒙,推动公民社会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李翔 《新闻实践》2011,(7):59-60
从2010年下半年至今,“达人秀”热潮又开始席卷电视荧屏,诸多省级卫视的创新节目纷纷聚焦于达人的表演,这也成为此类节目吸引观众收视的重要撒手锏。不过在“达人秀”热播的背后,一些操作误区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达人表演迷人眼 各显奇招拼收视东方卫视推出的《中国达人秀》率先引领国内的达人秀节目。该节目旨在实现身怀绝技的普通人的梦想。由于购买了《英国达人》的版权,因此节目模式也较为类似。  相似文献   

17.
电视问政节目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在节目运作和传播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不规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问政节目的核心价值,是提高城市(或省份)的治理能力,而非仅让官员"红脸出汗"的舆论狂欢,应由"问政"变为"问策",对同类问题进行追踪和改进,纠正问题背后的作风之弊。  相似文献   

18.
祁晨 《现代视听》2013,(8):60-62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大众需求多样化的双重压力下,电视节目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电视节目引进也成为竞争手段之一,在我国电视业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然而我们应该看到这一繁荣景象的背后,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电视综艺节目引进为着眼点,试图在分析引进过程中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实现电视节目引进产生更多正能量,促进我国电视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毅 《声屏世界》2011,(7):39-41
近年来.全民电视选秀节目风靡中国电视荧屏。不设年龄、性别限制的游戏规则。让全社会在真正意义上体验到了选秀带来的刺激和快乐。但向所有年龄层赋予参与权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招致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成人化”儿童选手的频繁出现便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正自2011年以来,湖北、湖南、河南、宁夏、广东和海南等地方电视台纷纷推出电视问政类节目,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武汉电视台的《电视问政》和洛阳电视台的《百姓问政》。该类节目基本上源于政风评议类节目,内容主要集中在社会民生问题上,成为了政府执政的一大创新之举,深受各地观众的支持与拥护,在当地电视台均有着良好的收视成绩。百姓问政作为一种新的官民互动形式,能够增强干部公仆意识,树立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