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文霞 《家长》2013,(5):16-16,22
人们都说"‘忍’字头上一把刀",在我看来,在教育孩子上,如果家长不反思不忍耐,这把刀就会掉下来,就会伤到孩子的心。我相信许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考砸的事——孩子考砸了,家长该怎么办?是给孩子点颜色看看呢?还是静下心来,与孩子做一次长谈,分析分析孩子没有考好的原因,让孩子汲取教训?  相似文献   

2.
谈到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时,现实生活中。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说:“这东西太虚,现在把学习搞好了是最实际的,将来就什么都有了。”有关专家表示,家长一定要学会理想教育,帮孩子“立志”,当好孩子的领航人。  相似文献   

3.
望子成龙是家长的美好愿望,为此家长们也在付出种种努力。遗憾的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家教知识,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上事与愿违,走进了家庭教育的误区。一、包办式教育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有所作为,这种良好的愿望本身无可厚非。然而,父母在重视教育孩子时,往往把注意力  相似文献   

4.
当下,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家长的教育观念不同,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崇尚民主,有的秉持严格,有的提倡宽松。但是,每次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会殊途同归,无意间说出一些"气话"。这些"气话",深深地扎根在家长心中,是他们教育理念的外在表现,反映了一个家长的教育心态和自身素养。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咄咄逼人。"气话"之一:"你给我……""你给我好好听着!""你给我把作业写了。""你给我把地板擦干净。"……  相似文献   

5.
孙世红 《西藏教育》2012,(12):56-58
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工作中接触了很多身心俱疲的家长、老师。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声称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孩子,把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学生。可是孩子却并不理解,教育达不到预期结果,这让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其实我一点也不怀疑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爱,可是我却遗憾地发现他们爱错了方式,或者说他们不会爱。  相似文献   

6.
延春 《家教指南》2004,(11):11-14
关于奖励:不能不奖,也不能时时处处、小功微绩都奖记者问(以下简称问):许多家长都坚信“少批评多奖励”的教育原则对孩子是有益的,所以不少家长竟把奖励作为惟一的教育手段。有一位家长,孩子一上学,他就和孩子约定:单科考100分奖10元,期末考年级第一奖100元。孩子渐渐长大,奖励数额也不断提高。但后来他发现,这种奖励对孩子越来越不起作用了。于是,他感到困惑:难道“少批评多奖励”的教育原则不对吗?柴洁心答(以下简称答):首先肯定,这条教育原则是对的,只是这位家长没有把握好这个度,走入了奖励孩子的误区。我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需…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处理工作、生活中的问题,总是希望能够找到捷径,这样的思维方式也被带到了孩子的教育中——希望给孩子买一个什么东西就能开发孩子的智力了,给孩子上一个什么班孩子的大脑就会发达了,把孩子交给一个什么名师孩子就会好好学习了。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可能会有捷径可寻,但是孩子的成长却没有什么捷径好找。电子产品目前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离不开的物件,有些家长把给孩子买电子产品当作一种  相似文献   

8.
不少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越单纯越好,接触社会复杂环境越少越好。从小给孩子提供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生活环境是纯而又纯。从当前存在的现象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限制太多。有的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保姆照看。他们又经常把孩子限制  相似文献   

9.
许多家长认为给孩子的作业、试卷签字,太麻烦了!其实给孩子签字可以很快乐很轻松。许多家长认为老师要求家长给孩子签字是把自己的教育责任推给家庭,其实家庭教育也可以通过签字大做文章。  相似文献   

10.
如今的独生子女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为使孩子成龙成凤,不惜任何代价,也要给孩子报各式各样的特长班、辅导班。每个周末,家长带着孩子奔波忙碌于各个学点、考点,不把孩子的课余时间排得满满的,不把孩子折腾得精疲力竭睁不开眼睛,家长不会善罢甘休。可我想说是:孩子的教育是非常讲科学、讲策略的;不是付出越多,收获就一定越多;不是把孩子逼得越紧,让孩子学的  相似文献   

11.
李芳 《教育探索》2001,(4):31-32
一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因而家长倍加关心和爱护,这使得家庭教育在理念上有了保障,但同时也容易走进以下误区:(一)重智轻德许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文化学习和智力开发,而忽视对其思想品德的教育。孩子的学习表现及成绩常常是家长关注的焦点,也是家长最为敏感、最能引起情绪波动的关键所在。为了让孩子学习好,一些家长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找好学校,找好班级;有的家长自己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从牙缝里也要省出些钱给孩子买钢琴或让孩子学绘画。家长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  相似文献   

12.
“要开家长会了!”当孩子告诉家长这个消息的时候,家长们会是什么反应呢?是烦躁,害怕,还是期望?每一位家长都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这既是他们的权利,也是班主任的责任。开家长会是学校和家庭双方相互交流教育思想、共同寻找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径。那么家长会该如何开呢?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由于血缘关系和经济关系,家庭教育成为学生最亲切、最可信赖的教育力量,“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孩子受益一生”。新一代的家长都受过教育,他们都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比较认真地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但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正确,虽有教育好自己孩子的愿望,却事与愿违,走入了家庭教育的误区,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正>如今,我们大多数家长对孩子都是百依百顺,要什么买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对孩子的要求从来都不拒绝,不管是有理还是无理,有时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都摘下来给孩子。这可不是件好事,对待孩子,我们家长要学会拒绝,拒绝有时也是一种关爱。讲三件我和女儿之间的故事。故事1:这是女儿苏苏刚上学时发生的事,那年她6岁,有一次,我去学校接她,女儿出了门看到许多小朋友在买吃的,于是女儿就缠着让我也给买,我很生气,因为平日里女儿是不买零食的,并且要买的零食家里还有,就没有答应女儿的要求。于是,女儿越闹越凶,碍于面子,  相似文献   

15.
王璜 《辽宁教育》2013,(9X):90-90
<正>挫折教育是国外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很多学校开设专门的课程,家长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设置一些考验来培养孩子坦然"接受失败"。英国:英国顶级女子学校"失败周"教育学生英国家长们常常把"给孩子失败的机会"这句话挂在嘴边。孩子做某件事失败了,英国人的观念不是索性不  相似文献   

16.
如今孩子们的压岁钱数额越来越大,有的孩子过一个春节竞能得到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压岁钱。压岁钱如果处理不当,也会给孩子带来危害。有的家长把孩子收到的压岁钱一律“没收”,这也容易让孩子产生反感,家长也失去了利用压岁钱教育孩子正确认识金钱与消费、培养孩子节俭和关心帮助他人的优良品质的好机会。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引导孩子把压岁钱用在有意义的地方呢?  相似文献   

17.
谢桂华 《江西教育》2003,(10):30-30
有家报纸曾刊载过这样一则故事:某家长带孩子上街配眼镜。当医生说她的孩子眼球已变形时,这孩子却脱口而出:“妈妈,把你的眼球移植给我吧!”这也许是个极端的例子,但却透露出一个令人担忧的信息,那就是我们的不少学生已经缺乏健康的人格,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了。我认为,这也不能全怪孩子,因为从小就是你爱她、护他,为他做好了一切,可你从来没有要求他给你爱,没有教给他该为你做什么。正是由于平时家长的百般呵护,才有了诸如此类令人心寒的“给我吧”。要变“给我”为“我给”,就必须反弹琵琶,进行教育方法的创新。作为教师,我们要好好地帮…  相似文献   

18.
武永忠 《教育》2013,(2):38-39
尊重学生身心健康是教育的前提。但一些家长常常无意问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主观地把自己的理念强加于孩子。《教育》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诸多源于生活中不经意问的“忽视”,使一个个心灵遭际了创伤,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困惑……  相似文献   

19.
<正>一、家庭教育瘫痪,家长不会教育孩子社会是进步了,人心也不古了,教育也重视了,可效果呢?却没有明显改善。现在家长教育两极分化现象极为严重,看起来都挺重视孩子的教育,其实不然,某些家长根本不会教育孩子,要么一味地宠,把孩子宠上了天;要么一味  相似文献   

20.
张玉卓 《小学生》2013,(5):70-70
每一个孩子刚生下来时都是天使,只是由于降生在不同的家庭,获得了不同的教育,才使得人生变得迥然不同。教育的成功与否会给孩子的一生造成极大的影响。曾经出现的母亲将儿子打死的"夏菲事件",儿子将母亲杀死的"徐力事件",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现在我们面对独生子女的教育,让人忧虑的地方比比皆是:一些家长"要钱不要下一代",忙于挣钱,对孩子放任不管;还有一些家长,则认为孩子只要把学习搞好,别的什么都不重要。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不仅是一个社会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