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文化意蕴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在于有两个具有丰富化内涵的词,即“菊”和“南山”。菊花在晋代,不仅被认为有药物功效,同时具有君子之风、傲霜之气、纯洁之性、高尚之节。而“南山”则象征着昌盛、长寿、崇高,更主要的是它代表着归隐之意。这两句的意象各有侧重,但又息息相通,互为表里,表现了作的人生理想和对现实社会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三亚南山旅游文化景区是建国以来中央政府批准兴建的最大的佛教文化主题旅游区,是国家首批5A 景区。采用个案分析法,在对三亚南山旅游文化景区信息化运用程度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其不足之处,提出三亚南山景区信息化建设构想,以期为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旅游文化景区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郭刚  杨青舟 《阅读与鉴赏》2009,(6):59-59,6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酋中的名句。因为作品将寻常景象写得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对官场之厌恶、对自然之挚爱,流露了真实的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思想,所以成为世代传诵的名篇。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因于平淡中见淳美且语言含蓄、意在言外。所以引起无数后人对人与自然、与社会以及人际关系和谐的重新思考而成为千古名句,尤其“悠然”一词。因精当表现作者的闲适、自在和不经意更被历代文人及失意官僚咀嚼了近两千年。当然,从文化层次分析,还因为两旬之关键词“菊”与“南山”有着深刻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韩愈《南山诗》之“易”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山诗>是韩愈诗歌写景状物的代表作,首引后天八卦方位,以写南山位置之重要,又采汉赋之法为诗,诗中叠用五十一个"或"字,"或"句中连引<剥>、<姤>、<离>、<夬>四卦,以显南山雄奇之貌.韩愈本为儒家巨子,对易学熟稔于心,故本文试缕析<南山诗>中所引用到易学之"象",其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援用八卦的方位,以凸显终南山地理位置的险要;二,受<说卦传>的影响,铺陈且化用易象而成诗中之物象;三,深悟<易>取象之精髓,<周易>多人心营构之象,故<南山诗>之物象多非实写之象,取其象征之旨;四,体察易学观物取象,参赞天地之神,契取易学日月同功之用,故整首<南山诗>充溢着雄浑的气质,与韩愈此时愈兼济天下的志气相符.  相似文献   

5.
《岁暮归南山》素来被认为由孟浩然所作。唯韦庄《又玄集》署名孟郊。从《又玄集》成书年代与坊间孟郊已知刻本年代之比较、唐人诗互窜、“南山”争论、“不才明主弃”之辨看,此诗作权当属孟郊。  相似文献   

6.
无树 《辅导员》2011,(1):69
燕晗山默然静立,天鹅湖波光荡漾。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内,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山附属学校绿草茵茵,映衬着欧式风格的校舍,一派温文恬静的都市田园风光。在知名教育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特级教师李庆明校长的带领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山附属学校以奋发突进之势,全面推进"文化、自主、智能与都市田园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殡葬文化的发展,陵园作为生后的安息之地备受人们关注,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的解放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生态陵园建设思想也应运而生。渭南市南山陵园生态陵园遵循文化性、生态性的建设原则,旨在营造一个定位为集园林艺术、风水文化、祭祀、追思缅怀、文化传承活动、自然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陵园。  相似文献   

8.
深圳学府中学始建于2003年8月,坐落在美丽的深圳湾畔、后海之滨,地处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腹地。校园环境优美,建筑匠心独运,置身其间,凝重深厚的传统文化与浓郁热烈的现代文明完美融合,形成了和谐独特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9.
《青海教育》2013,(6):F0004-F0004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省属重点中学、省标准化学校、省英语高级实验中学,设有高中部、初中部和小学部,在校学生4000余名。学校始建于1954年,占地6.97万平方米。坐落在西宁市五四西路西端,前瞻南山,背依湟水,东接青海师大,西邻海湖新区,地理位置优越,环境清幽典雅,文化气氛浓厚,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  相似文献   

10.
试论陶诗的人格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千百年来,陶潜更多地被当作“隐逸诗人之宗”来解读。本文认为:陶潜最独特的魅力,是他对人生意义的终极追问,以及在此追问中所建构的新的人格范型南山人格;而正是南山人格的自然、真率与冲淡、虚静,铸成陶潜诗歌永远的神韵。陶渊明诗歌的人格精神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采菊东篱,躬耕南山”的生存方式,与“质性自然,任真自得”的人格理想,在诗性与神美的层面,达到了完满的契合,二是借“形、影、神”之间的人格对话消释人格主体“营营以惜生”之苦,将大钧之力、大化之功融入南山人格;三是兼用儒道之生死观,建构“乘化以归尽”的生命意识,使人格在生死之思中得到升华。南山之于陶潜,是诗性栖居之地;南山之于中国古代文学,则标识着一种独具魅力的人格范型。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10,(9)
世纪之初,北师大南山附小在南海之滨后海湾畔,树起了第一根桅杆。从此,北师大南山附小人便在心中结下了一个关于海的梦想。潮起潮落,浪奔浪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德育》2007,2(2):79-8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管理信息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山附属学校2010年发展规划》指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山附属学校将在完成初创的基础上,通过引进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优质教育品牌,利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资源优势,吸纳中外教育优秀成果,借鉴深圳特区改革经验,以创新、务实、高效的精神为动力,以富有最高价值引领的文化精神为追求,艰苦自立,追求卓越,深化改革,加速积淀,努力促进学校教育的国际化、现代性与民族传统的高度协同,将央校建设成为更加开放、更加自由、更富有文化品位与内涵的新型学校,成为中国基础教育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与窗口。为实现学校发展规划既定目标,充分发挥校本研究在体现教育本性,凸显学校特色,推进课程改革以及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特制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山附属学校校本研究推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滁州学院学报》2019,(4):58-62
皖西南山歌是安徽民歌中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源远流长,在独特的地域及语言文化孕育下,皖西南山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质。在皖西南山歌中,"慢赶牛"是其中代表曲种,本文即基于"慢赶牛"这一曲种,在对皖西南山歌及"慢赶牛"形成渊源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慢赶牛"的形态特点进行了研究,深入地挖掘皖西南山歌音乐背后隐藏的受地理形态和历史文化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14.
"川南山歌"为清代中期客家人迁入四川威远石坪后,将其独特的客家山歌与当地文化融合而成。这里主要从"川南山歌"的形成过程、歌词形态、歌唱形式等方面挖掘其蕴含的客家文化,并通过它与惠州客家山歌的对比,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南山素斋     
南山,在海南省三亚市境内,是全国著名的长寿区,“寿比南山”是千古流芳的名句。南山方圆数十里,山间奇花异树,青峦叠翠,祥云缭绕。近年来,南山开发成“南山佛教文化苑”,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南山素斋”更是天下一绝,它集寺庙素斋之精华,融宫廷素斋和民间素斋之风格,兼纳南北地方风味于一体,被海南省定为“国宾接待点”。现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大鱼大肉经常摆满餐桌,很少吃清淡的菜。最近各地又流行起吃素,为了使那些吃惯了荤腥的人也能习惯吃素,厨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诗中出现的"南山",成为一种象征,而非实指某座山."南山"作为文化原型,在《诗经》中广泛出现,在汉代文化里也有充分的表现,陶渊明的回归"南山"是一种文化认同,因此,他回归之后同样很满足,甚至还有幸福感,达到真归的境界,以至于成为后世文人的一种人格楷模.  相似文献   

17.
古诗歌中的"山",看似不经意,实则匠心独运。"山"是经过情感滋润、心灵涤荡的山。山,使诗篇别具神韵,情趣盎然。陶渊明之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诗人在庭院中随意地采摘菊花,自赏自得之际,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既可解释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也可理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的《饮酒》诗之五是历来被人们反复吟赏的名篇,其中“悠然见南山”一句俗本或作“悠然望南山”,自从宋代苏东坡在《题渊明饮酒诗后》中作了辨正之后,几成定论。然而,历来都把“悠然”一词解为修饰“见”的副词,意为陶渊明悠然地见到南山。这样的解释应该说是不够圆满的,因为如果仅把它理解为诗人单方面的悠然之态的话,  相似文献   

19.
您发表在2000年第2期《语文知识》中的《“悠然见南山”之“见”》一文,从审美的一个侧面,并联系陶渊明的生活态度,把“悠然见南山”之“见”理解为“现”,揣摩再三,不敢苟同,特陈一管之见与您商榷: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而言,正如苏轼《东坡题跋·卷二》所言,“因采菊而见  相似文献   

20.
说"南山"     
古诗文中的"南山"大多指陕西省西安市西南的终南山,首见于《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大意是:犹如上弦的月,好比初升的日,恰似长寿的南山,不会崩坍陷落.后"寿比南山"常用来比喻人长寿,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