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对人生存状态的关注和自由意志的赞美,是"五四"文学作品中普遍表现的主题,也是"五四"所特有的生命意识的体现.许地山<春桃>中春桃这一人物所具有的大胆的反叛精神、坚定的独立信念以及自发的仁爱情怀,正是对这一主题淋漓尽致的展现,同时,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再理解,我们也能深刻体会到许地山本人对女性解放问题的独特看法.  相似文献   

3.
朱力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6):114-115
《天狗》穿越时空,唤起了一代又一代中学生读者的共鸣。以往的研究多集中讨论作品的文学性,思想性,拟从《天狗》语言特色讨论她的可接受性。笔者认为《天狗》的语言极具特色:形式自由,节奏韵律完全随作者情绪变化;通篇排比,诗句多用主谓句、判断句、处置式,表达了强烈的主体意识。《天狗》的语言个性和句式特点,表现了五四张扬个性的时代精神,这种突出自我、强调自我的精神是中学生迫切期待的。这就是在"两极阅读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天狗》仍能被中学生接受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葛怡婷 《文教资料》2010,(24):73-74
在商业片大行其道、艺术片剑走偏锋的2006年,小成本低制作的《天狗》以其现实主义姿态呈现于中国影坛并获得业界的一致好评。本文主要从主题、影像风格、形象塑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从中国电影现实主义传统与中华民族美学传统角度解读这部电影。  相似文献   

5.
许地山凭借着作家特有的缜密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大批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本文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方式,从另一个崭新的视角对《春桃》中的三个人物进行了系统分析。他们在爱情面前所做的艰难选择,不仅揭示了伦理与现实的冲突,也讽刺了当时的黑暗社会。  相似文献   

6.
将现代性引入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无疑使文学获得了一个全新的阐释角度,同时也给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阐释空间。无论是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天狗》都已经具有鲜明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春桃>表达了作者对底层民众的关注和理解,包含着多重指涉.它揭示人生的荒诞艰辛,批评社会组织功能的缺失,更乐观地把民族国家的希望寄托于底层世界,因而成为一个寓言式的经典文本.  相似文献   

8.
在许地山后期作品创作中,宗教精神由外在宣扬变为内在情感体验,并以更隐蔽更有效的形式通过人物行动自发表现出来。本文将从人物命运、人物形象、语境氛围三个方面来分析许地山在《春桃》创作中的宗教精神。  相似文献   

9.
从作者创作心理的角度揣测《天狗》一诗中体现出来的言语细节来观照诗人在诗歌细节处理时的着力和处理,发现诗人在诗歌中体现出来的更多是对天才的赞誉而非学界以前所说的人性解放和生命新时代生成,尽管我们必须承认诗人品格中对人自身的赞美和称誉,但我们必须发现诗人的占有偏向的真实内心,即对天才的本能宠爱。  相似文献   

10.
接受美学的代表姚斯认为,期待视野主要指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作品显现方式的定向性期待。这种期待有一种相对确定的界限,它决定了理解之可能的限度。本文将结合西方接受美学中的术语"期待视野",从内容期待、结构期待以及期待视野与情境交融入手,对期待视野在影视艺术鉴赏中的运用进行阐说。  相似文献   

11.
桑地亚哥是一位"硬汉"老人,也是一位慈祥、善良、兴趣广泛、富有人情味的老人。在老人内心深处是无比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另一方面,老人灵魂深处也怀着关爱之心。桑地亚哥,一位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的勇士。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保持着一种在重重压力下的胜利者的优雅风度,是精神上不折不扣的强者。正因为如此,他才是一位不一样的、真正的老人。而桑地亚哥这种在精神上的永不可战胜也使其成为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硬汉"形象之一。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理想是将现实人发展成理想人。但是由于遗传、环境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诸因素负向功能的影响,现实人始终处于未完成、不完善和片面畸形化发展状态,而理想人的形成过程又极其漫长和繁杂,这是教育理想面临的最大问题。但是,依据社会发展的趋向和生命的超越性特征,通过真正落实全人教育,实施科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教育,依然可以满怀信心、走向教育理想的彼岸。  相似文献   

13.
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分析《雷雨》,认为是杀父娶母原型在现代中国的一次激活,曹禺说《雷雨》是自己的“蛮性遗留”,以及他所描述创作中不由自主的状态,都符合原型理论关于原型及其激活的特征。《雷雨》所蕴涵的杀父娶母的原型既指它的命运主题,又指它独特的形象构架。作为一部经典剧作,《雷雨》不是杀父娶母原型的简单翻版,而是一个变体,经由置换之后,时代意义和审美意义都有所增殖。  相似文献   

14.
从人与的自然的视角解读《老人与海》,会发现人类在面对自然时处于进退维谷的窘境。这种境况表现为两种相互纠葛的矛盾:其一,人类依赖自然而生存,热爱自然,希望与自然和谐相处;但人类在利用自然时却由于所谓的自信,傲慢和贪婪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二。人类可以凭借武器、经验和智慧也许可以暂时改造自然,而自然规律的不可战胜和崇高使人类有深深的负罪感并最终被征服。至此,人类面对自然时的“乐观精神”的实质值得商榷,老人的人生不能被打败的哲学也成为悖论。  相似文献   

15.
《老人与海》和《红岩》的作者都同样塑造了具有高傲、意志和坚忍不拔精神的英雄形象。本文试图比较两部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形象,从中找出相似处和相异处,对其进行分析比较,探索人生真谛,发掘世界丈学宝库中的精华以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传统农业社会文化为“天人合一”观念的滋长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民众相信,人与自然界息息相通,并通过各种活动来达到“绝地天通”,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目的。四季和生命是合而为一的,而四季就是天地精神的最好体现者,人们在四季中的民俗活动也都体现了与自然生命盛衰的协调与和谐交融,即“天人合一”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张岱年的"进化"思想,是其"新唯物论"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进化"思想,很有个性。其主要特点是:宇宙或宇宙之大全是以"物质实在"为根本;物质不是"一大机械"的、"被动"的,而是"进化"的;进化不是"一大有机体",而是"发展历程";历程是由"一般物质"到"有生命的物质",再到"有心知的有生物质"即人;而人"能自觉地创造自己的生活",使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这就既不同于机械唯物论的机械主义,也有别于有机主义者的生命主义。他成功地将有机主义者柏格森等的有机观与唯物论的物质观加以综合创新,作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学校通过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浓郁读书氛围;开展多样读书活动,培养浓厚阅读兴趣;建立评比激励机制,促进读书活动深入;发挥家校互动作用,共享亲子阅读乐趣,让学生"有兴趣读、有好书读、有时间读、有能力读",引领学生走进书香的世界,做有根的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天人关系为线索,阐述了国人自古以来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以及与这一过程相对应的对自然的态度,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所走的和谐、矛盾、再和谐和持续发展的艰难道路,论证了"天人舍一"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试论唐代文学中天人感应观念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感应主要从瑞应和封禅两个方面对唐代学产生影响:瑞应的发现、上报、认定、宣布等促进学创作,科举考试中以瑞应为题不仅让该观念在士子中扩散,也启迪了浪漫思潮和风;封禅观念影响唐人心理,并进而促进学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