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教育》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影响最大的教育杂志之一。它积极宣传杜威、孟禄等的教育改革思想、推动"六三三"学制的酝酿形成、倡导"教育独立"运动等,成为当时中国教育改革的思想源之一,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由"模仿日本"向"取向美国"的转型,影响了当时的舆论导向和教育政策的制定,调适了政府与民间的教育诉求,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演进。  相似文献   

2.
作为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及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长期间,开办平民夜校。提倡普及义务教育、男女同校,积极推动了中国近代平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教育思想及实践,开创了近代中国普及教育的先河,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卢作孚教育教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作孚是近代中国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一生投身于教育事业,形成了一套全面、系统和独创性的教育思想。教育救国是卢作孚教育思想的核心,普及基础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是卢作孚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为推动近代中国教育现代化和当今教育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可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4.
浙江教育家在近代教科书出版中地位显著.受浙江藏书刻书传统的影响和近代教育改革的推动,他们以务实的态度投身近代教科书出版.他们中有的积极创办近代著名教科书出版机构,有的主持或参与教科书的编写出版,从而填补了科学教科书的空缺,促进了国文、修身教科书的现代转型,加快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整个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留学教育是洋务运动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近代留学教育本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为中国近代化造就了各种新式人才,留学教育也对中国融入近代国际社会,推动了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对促进“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京师同馆的出现和发展,它是中国教育的一次大的创新,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初步动摇了中国古典人教育的传统。反思与回顾这段历史,了解中国近代教育蹒跚起步的情形,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观念的进步等方面考察它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意义,无疑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教育学会登上历史舞台,既顺应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客观形势,又反映了教育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它构筑了教育专业人员的"学术共同体",搭建了教育学术研讨与交流的主要平台,并藉此集教育家群体之力深入教育学术的研究,从而极大地加速了中国近代教育学术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严复是中国近代以来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他熟悉中外教育,在中国近代风云际会的动荡岁月中,严复一方面对封建传统教育进行批判,一方面提出一系列颇具卓识远见的教育革新思想,给刚起步发展的近代中国教育事业开辟了一个独特的视野。探析严复的教育革新思想,不仅有益于教育史研究,还有益于当代教育改革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卢作孚是近代中国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一生投身于教育事业,形成了一套全面、系统和独创性的教育思想。教育救国是卢作孚教育思想的核心,普及基础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是卢作孚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为推动近代中国教育现代化和当今教育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可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0.
京师同文馆对我国教育近代化的意义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师同馆的出现和发展,初步动摇了中国古典人教育的传统,是中国教育的一次大的创新,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反思与回顾这段历史,了解中国近代教育蹒跚起步的情形,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观念的进步来考察它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意义,对今天中国教育改革也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近代社会教育思想观念的产生与发展,与日本社会教育思想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关系,日本社会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影响着我国社会教育理论与事业发展的范围与程度。回顾日本社会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对于我们认识社会教育,重视社会教育的研究,发展社会教育的理论与事业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代教育期刊同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紧密联系,它以区域分布广、创刊时间长、内容丰富、办刊质量高、影响大等特点,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的宝贵资料库.研究近代教育期刊,探讨它自身的发展脉络,揭示它与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关系,对于当前教育史研究与当代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严复是中国近代以来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他熟悉中外教育,在中国近代风云际会的动荡岁月中,严复一方面对封建传统教育进行批判,一方面提出一系列颇具卓识远见的教育革新思想,给刚起步发展的近代中国教育事业开辟了一个独特的视野.探析严复的教育革新思想,不仅有益于教育史研究,还有益于当代教育改革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中国近代教育家、民主主义战士,毕生致力于救国事业、民主事业和教育事业,以普及人民大众的教育为奋斗目标,积极创立并倡导生活教育理论,先后开展了乡村教育、普及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民主教育等运动,领导和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被外国学者颂为“新中国的教育之父”,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民主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中的最后一  相似文献   

15.
清末新政之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时期最富有积极意义而又有极大社会影响的内容,它在学习西方先进教育制度基础上,伴随着对以科举制为核心的传统教育制度的解体,促成了许多新的具有现代化特征的积极教育制度因素的大量出现。这次教育改革从教育立法、教育结构、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推动着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完成了中国教育制度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简论张之洞的留学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留学教育是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主张留日,制定奖励约束留学章程,创建了中国近代留学体制,推动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清末新政与中国教育制度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新政之教育改革,在学习西方先进教育制度基础上,伴随着对中国以科举制为核心的传统教育制度的解构,促成了许多新的具有现代化特征的积极教育制度因素大量出现,且这种变化是正向、不可逆转的,甚至这些教育制度因素在今天仍被沿用或发生着效用。这次教育改革从教育立法、教育结构、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角度推动着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完成了中国的教育制度由传统向近代的历史更替,实现了中国之教育制度由无系统向系统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清末新政之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时期最富有积极意义而又有极大社会影响的内容,它在学习西方先进教育制度基础上,伴随着对以科举制为核心的传统教育制度的解体,促成了许多新的具有现代化特征的积极教育制度因素的大量出现.这次教育改革从教育立法、教育结构、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推动着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完成了中国教育制度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学生留学日本始于1896年,此后至1928年的三十年间,东渡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不在少数。他们学成归国后投身于各个领域,特别对浙江教育领域作出了新的建设与革新,推动了浙江乃至当时中国的教育改革,加快了浙江教育近代化的步伐。留日学生对浙江近代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及教育场所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启了中外教育交流活动的历程。尽管这种中外交流充满着被动的痛苦和艰难的探索,但毕竟表明了一个道理:中国过去的传统教育,已不能适应近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了,从而引发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新浪潮。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近代中外教育交流的历程及其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探析,以便为中国今天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