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威 《现代企业教育》2011,(23):315-3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犯罪分子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并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1997年合同诈骗罪从普通诈骗罪中独立出来,并在新刑法224条中对其进行了规定。通过分析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及把它与经济合同纠纷、诈骗罪进行比较,能更准确的认定合同诈骗罪。  相似文献   

2.
作为诈骗犯罪的特殊形式,合同诈骗罪与票据诈骗罪在司法实践中很容易混淆。对两罪的区分应从各自的犯罪构成入手.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两罪的相似点和不同之处,揭示两者的法理关系。然后提出合同诈骗罪与票据诈骗罪竞合时的处理原则,希冀对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当前,经济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和诈骗犯罪问题日渐突出.合同欺诈行为与合同诈骗犯罪本质上不同,合同欺诈行为的法律特征主要表现为当事人主观故意,客观表现是虚假介绍或隐瞒关键事实,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等;合同诈骗罪的主要法律特征为当事人主观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故意,客观表现是行为人签订合同所采用的手段自始至终都是欺骗性的,行为人要负担刑事责任,同时还要承担民事责任等.同时,二者之间也具有许多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4.
<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五节规定了金融诈骗罪,该种犯罪的形成原因复杂.社会监控弱化、国民心态失衡是社会层面的原因,金融管理混乱、从业人员素质差是管理层面的原因,法律规定存有诸多缺陷且打击不力是法律层面的原因.此外,被害人本身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为了防治金融诈骗罪,有必要完善我国的刑事立法规定,改进立法模式、加大罚金刑的适用力度、增设剥夺参与金融业务的资格刑.同时,通过对执法者执法的约束和监督来提高执法者自身素质、建立并完善金融信用体系及金融机构认证体系也是重要的举措.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犯罪构成要件之一-犯罪主观方面入手,就合同诈骗罪主观方面的特点和内容加以阐述。论述了合同诈骗犯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由故意构成,以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为目的。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的认定是界定其罪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伴随着技术而衍生的各种犯罪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地危害社会的稳定,困扰着人们的生活.通过分析计算机犯罪的形成原因及特点,对我国的计算机犯罪问题提出一些综合防范建议,强调通过健全和完善立法及加强司法惩治来有效预防和惩治各种犯罪.  相似文献   

7.
合同诈骗罪的实质是在非法占有目的支配下设定骗局无偿攫取他人财物。非法占有目的较之诈骗手段,因没有明确、具体的立法判定标准,其准确判定成为认定合同诈骗罪的难点。司法实践中,正确运用刑事推定规则,综合分析行为人特定的诈骗手段、方法等客观因素,推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性,对合同诈骗罪的成立不仅合理而且必要。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现行法律中对有关合同诈骗犯罪的相关问题进行认识与区分,主要从刑法角度对合同诈骗罪进行解读,通过对犯罪构成的各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司法实践中应当注意的几个事项。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金融风险的内涵及我国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和成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阐述,提出了我国金融风险防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合同诈骗行为严重危害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它严重的侵害着国家、企业、集体和个人的经济利益,由此引发的犯罪,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笔者认为,对合同诈骗犯罪问题进行关注及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本文在搜集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挖掘合同诈骗犯罪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标本兼治的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论合同诈骗罪之"非法占有目的"的产生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占有目的"产生的时间在刑法界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尤其是在界定合同诈骗案件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显得非常重要."非法占有目的"在合同诈骗罪中只能产生于财物所有人交付(处分)财物之前,在合同诈骗案中不存在所谓的"事后故意".  相似文献   

12.
造成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成因是繁杂的、多方面的,笔者将其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无形中为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的滋生提供了新的温床。由于立法缺失及配套设施的不完善,我国还不能对网络诈骗活动进行有效地防范与控制。本文在简要介绍网络诈骗罪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如何规制网络诈骗罪,以弥补立法上的漏洞,从而有效地打击并遏制网络诈骗。  相似文献   

14.
网络犯罪已涉及到绝大部分社会犯罪现象,它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犯罪形式。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密切注视网络犯罪的动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范和严厉打击网络犯罪,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和国家安全及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本通过对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分析,制定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6.
在犯罪构成中,犯罪主体的概念一般是指实施危害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人,确定犯罪主体是依据实施危害行为和承担刑事责任两方面来进行的.本文通过对单位犯罪主体的涵义的深刻分析,确定了对单位犯罪主体的具体认定,界定了有关责任人的范围,指出单位实施合同诈骗犯罪其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弄法理论界对合同诱导骗既遂的认定标准尚未达成共识,正确做法应是,在既遂一般标准指导下,结合个案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评断。  相似文献   

18.
19.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严重,性质逐步恶化,类型有所增加,手段在不断升级,人数急剧上升,严重影响着校园的安全与稳定。只有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现象的产生,才能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着重探索了在校大学生犯罪现象的趋势及特点、大学生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分析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被人们誉为“天之骄子”“、栋梁之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然而,一些被人们视为高智商、高素质、高层次的大学生却因触犯刑律而锒铛入狱,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对此应就大学生犯罪的自身心理动因作以剖析,从而找到防范大学生犯罪的良好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