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石头记会真》是红学研究中的一项重大工程,全书累积资料逾500万字,浩瀚繁杂,书稿交出版社后,编校工作异常艰难,出版时间一再推迟。1998年由《红楼梦新补》作者张之先生推荐,周汝昌先生同意,海燕出版社聘侯廷臻先生为《会真》特约编审,侯先生利用11种入校古本,逐字逐句对《会真》作了长达5年的编审工作,保证了10卷本《会真》的顺利出版。本刊特邀侯廷臻先生就编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进行了总结,以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会真》。  相似文献   

2.
《石头记会真》是红学研究中的一项重大工程,全书累积资料逾500万字,浩瀚繁杂,书稿交出版社后,编校工作异常艰难,出版时间一再推迟.1998年由《红楼梦新补》作者张之先生推荐,周汝昌先生同意,海燕出版社聘侯廷臻先生为《会真》特约编审,侯先生利用11种入校古本,逐字逐句对《会真》作了长达5年的编审工作,保证了10卷本《会真》的顺利出版.本刊特邀侯廷臻先生就编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进行了总结,以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会真》.  相似文献   

3.
吴宓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和教育家,中国比较文学的开拓者,而且是一个执着的报人和编辑家。研究发掘吴宓在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有价值的东西,对我们今天的编辑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汝昌先生1947年开始研究《红楼梦》,60年来成果卓著,出版著作数十部(见封二介绍),被誉为“新中国研究红学的第一人”。①1953年出版的《红楼梦新证》,三个月连印三次,引起了毛泽东主席的关注,成为当时轰动全国的大事。[1]179-204[2]2004年5月,他以86岁高龄出版的皇皇巨著《石头记会真》,精装10卷,洋洋500多万言;同年9月,他出版的精校本《红楼梦》(《八十回石头记》),堪称自《石头记》传抄本以来,第一个最接近曹雪芹原书原貌的真本善本,这两部书的问世再一次震动了红学界。2006年10月13日上午,笔者在侯廷臻先生的陪同下,就《石头记会真》的编纂经历、阅读方法等问题采访了周先生。同时还邀请到三位红学家——王畅研究员、侯廷臻先生和乔福锦教授分别从不同角度撰写了研究论文,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周汝昌先生1947年开始研究《红楼梦》,60年来成果卓著,出版著作数十部(见封二介绍),被誉为"新中国研究红学的第一人".①1953年出版的《红楼梦新证》,三个月连印三次,引起了毛泽东主席的关注,成为当时轰动全国的大事.[1]179-204[2]2004年5月,他以86岁高龄出版的皇皇巨著《石头记会真》,精装10卷,洋洋500多万言;同年9月,他出版的精校本《红楼梦》(《八十回石头记》),堪称自《石头记》传抄本以来,第一个最接近曹雪芹原书原貌的真本善本,这两部书的问世再一次震动了红学界.2006年10月13日上午,笔者在侯廷臻先生的陪同下,就《石头记会真》的编纂经历、阅读方法等问题采访了周先生.同时还邀请到三位红学家--王畅研究员、侯廷臻先生和乔福锦教授分别从不同角度撰写了研究论文,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年前,启才先生《吕氏春秋研究》成稿,嘱我作序,这叫我既感且愧,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原始文稿形式记录了2011年《曹雪芹研究》主编对王蒙先生有关《红楼梦》研究情况的一次书面访谈,展示了王蒙先生对《红楼梦》研究现状、文学与文艺评论的价值、脂评、《红楼梦》文本解读等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在对新时期以来《世说新语》的研究概况加以梳理的基础上,对蒋凡先生新著《世说新语研究》进行了评析。该书在方法论上有以下三个特色:(1)出入文史,还原历史真貌;(2)打通古今,熔铸现代思考;(3)立足“人本”,呼唤人间正道。此外,对《世说新语》及其研究,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提出的《夏商周年表》,可推定舜崩于公元前2074年左右。据《尚书·尧典》纪年文例,知《史记》“用事二十年”说有误。因尧丧三年处理不当,孔传、孔疏的“三十在位”说亦有不妥。因定舜崩年82岁。根据杨希枚先生三年丧礼原本带有考验新王的性质的新说,细算《今本竹书纪年》的夏代纪年数,知王国维《疏证》有三处失误,因定虞夏时代实行过“丧毕即位”制和“三足年丧礼”。最后据上述结论,推定舜帝大事公历纪年。  相似文献   

10.
耿彩霞 《现代语文》2007,(11):47-48
朱自清先生以散文与诗著称,但他同时又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国学研究者。《诗言志辨》是朱自清先生古典文学研究成果中较为显著的一部书,这部书可以说为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和发展披荆斩棘,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通观《诗言志辨》一书,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温柔敦厚而不愚"。朱自清先生行文"平妥,稳贴",不偏激,不迂阔,以其深厚的旧学根底,以其一颗诗人之心,用哲学的思辨,历史学的勾沉,文献学的考辨等方法来做学问,谨细,求实,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埋首阅读,尽在其我",这些是先生为学的态度,同时也正是他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郭璞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来郭璞研究主要是对其著作的辑录和对其诗的评价.20世纪80年代以来,郭璞研究领域逐步拓展到对其所有创作进行全方位的文化审视,研究方法也从单一走向多元.主要体现在郭璞辞赋研究、易学研究、<尔雅>注研究、<游仙诗>写作年代研究、性质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顾随先生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词人、教授和学者,他主要任教于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天津师范学院等,其代表作是《无病词》、《苦水诗存》等诗词集、《稼轩词说》、《东坡词说》等词学论著和《揣龠录》等禅学著作,培养了如周汝昌、叶嘉莹等一大批著名的文化名人。但是,对顾随先生的研究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到2005年,共发表有关文章80余篇,涉及顾随生平著述、思想、人格、文风研究及作品的分析评论。随着顾随作品被广泛接受,随着现当代旧体诗词日益进入现当代文学研究者的视野,顾随研究一定会进入一个高峰期,顾随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突出地位也将被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对孙犁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成果,并成为文坛的一个热点,然而,孙犁研究仍存在着一些尚未涉及或研究较薄弱的领域,如:“文革”后孙犁作品的研究,作家的本体研究(孙犁的心理,气质,人格研究,孙犁文化意识研究,晚年孙犁研究);孙犁的文学个性及在中国现代,当代文学史中的定位,孙犁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把孙犁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这篇述评涉及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于周作人早期散文的研究状况及其反思。对关于周作人早期散文的外部探索分为几个方面加以概括,重点探讨了周作人与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的关系(周作人与“语丝”);对于散文文本的内部研究则重点评述了“浮躁凌厉”与“平和冲淡”的关系。并指出周作人早期散文研究应采取整体性眼光,要高度重视周作人散文的思想价值,加强对于早期杂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田汉的早期创作是对于“新浪漫主义”的自觉实践,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作品中频繁出现的“死亡”情节体现了作者对于现实与艺术的思考.本文将以“死亡”为线索,探讨田汉早期剧作的艺术特征与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国19世纪作家爱伦.坡的作品常以死亡为主题。他笔下的死亡充满了悲伤之美、恐怖之美和浪漫之美,他认为死亡之美才是极致之美。他如此钟情于死亡之美,有这么深的死亡情结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他对死亡的描写也体现了他在失意的人生中对美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17.
2014年的周作人研究主要集中在周作人思想观研究、文学观研究、周作人与其他作家的比较研究、周作人作品研究以及史料整理、翻译、批评、影响研究等几个角度。通过对2014年周作人研究的梳理与总结,可以宏观把握2014年周作人研究领域的方向与动态,从而深入且公正地了解周作人其人、其思想、其作品以及其思想史和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苏雪林早期的散文,思想立场新旧杂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形势的变化,其散文创作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反思战争,控诉日寇侵略行径;另一方面又表现出陈旧的"忠君"思想.而晚年散文大多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对于人们了解晚清以来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了解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不同的人生选择和心路历程,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攀龙是明代东林党领袖、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著述甚富,然其现存著作多系其门人及明清时人汇编而成,迄今未见有今人的整理本问世。笔者在研读高氏诗文集时,发现其中有他人作品误入的现象。文章对高攀龙水居诗中的《水居题壁》二首作了考辨,指出“涧水泠泠声不绝”一首实为署名九华山白衣人的唐诗,“渔竿消日酒消愁”一首亦系晚唐高骈《写怀》诗二首其一。通过考辨,以期引起对高攀龙著作整理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张衡以模拟大赋初登文坛,且一生不避模拟,最终却以独创性的抒情小赋奠定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考察他的系列拟赋,我们可以发现,张衡创作在由模拟而创新的过程中,经历了由传统大赋到言志大赋到抒情小赋三阶段的艺术递变。这实际也提示了汉大赋向魏晋抒情小赋转变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