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然而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却不大受学生欢迎,每次考试的诗歌鉴赏题是学生失分最多的一道题。如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如何让学生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已成为困扰中学语文教学的难题之一。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2.
项昉初 《语文知识》2003,(11):23-24
干将莫邪:古剑名称,见于《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王阖闾请干将铸名剑,三月不成。干将之妻莫邪乃断发剪爪,投入炉中,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战国策·齐策五》:“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后诗词中常引用这个典故来咏宝剑,或借喻爱剑、求剑之心,或用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可用作“干将”或“莫邪”,也可用作“干莫”。如元稹《说剑》:“我闻声响异,疑是干将斗。”李商隐《赠司勋杜十三员外部》:“心铁已从干莫利,鬓丝休叹白霜垂。”  相似文献   

3.
杨日红 《考试》2004,(12):3-4
点评:从五个角度设法抓住“诗眼”的确是鉴赏古诗的关键。此文道理说得对,举例也很恰当。诗歌,尤其是中国的古典诗歌,讲究用极少的文字在极短的篇幅里尽可能地表现多的内容,这就  相似文献   

4.
陆宗成 《语文知识》2003,(12):38-40
诗眼①诗人的艺术鉴赏力。范成大《次韵乐先生除夜三绝》:“道眼已空诗眼在。”②即“句中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语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六。也指一篇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如纪昀评李商隐《少年》诗:“末句是一篇之诗眼。”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许多哲人诗家对诗词鉴赏发表了一系列真知灼见,本文拈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三题。结合诗词鉴赏的实际进行论述。指出:“知人论世”是诗词鉴赏的基础。“以意逆志”是诗词鉴赏的深入。“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则是诗词鉴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对古典诗歌的鉴赏测试,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有出现,然而学生在回答时往往不尽人意。如何鉴赏古诗,寻找诗眼,首先应力足于它的意境。因此,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如何赏析诗歌的意境,把握艺术形象,领悟诗人的情感,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整首诗歌。  相似文献   

7.
“意境”又称“境界”,是王国维词论的理论核心,他在《人间词话》及其《删稿》、《附录》的论述中,始终坚持了这一评词标准。  相似文献   

8.
9.
诗歌是最美的语言艺术和文学模式,它集美于一体,又把美传播给千千万万的读者,无论是中国古代诗词,还是新诗或外国自由体诗,其给予人的审美享受都是相同的,是作者内心主观体验情态的美在读者心中的一种复观。要现美,应从以下方面去把握:诗词美的类型,诗词审美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意与是意与境完美统一的文学形式,诗歌的意境是作家在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中具体可感的形象,及作家在作品中,通过这些形象传达的思想感情,作为诗歌的鉴赏,就应该从整体艺术形象、把握关键词语、展开想象与联想上着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诗歌体式有古体近体之分,虽只是就形式要素而言,但关乎诗歌的风格,表情达意的方式乃至诗歌的哲理情趣,对诗歌美学风格的影响甚大,鉴赏中国古代诗歌不可忽视诗歌的体式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文气”说是古文论中一个较重要的批评范畴,其美学价值在于倡导文学中旺盛的生命力、强调艺术与生命的联系。其内涵及理论演变,反映着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性格与文化品味。唐宋诗风之不同,从“气”的角度看,正是“情气”与“理气”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关于唐宋诗词教学的总体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教版新高中《语》第三册第三单元是集中学习唐宋诗词。怎样依据新大纲搞好这个单元的教学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诗词是文化艺术中的瑰宝,是一种艺术的传承,诗词鉴赏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情趣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还能促进学生自身情感的细腻表达。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诗词鉴赏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诗词鉴赏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同时还能够让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得到提高。从妙用课堂导入,营造诗词学习氛围、开展美读教学,激发诗词学习激情、深度了解诗词内涵,开展诗词深度学习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古老而文明的中国,可以说是一个诗、词的国度。从上古诗歌《弹歌》,到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从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到位居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高峰的李白和杜甫的诗作;从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到分属婉约和豪放词风的柳永和苏轼的作品,可谓是博大精深,意存高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全面分析了唐人评论李白诗歌风格的文字材料,认为唐人对李诗风格的体认,涉及到很多重要问题,如李诗风格的类型及其内涵,“天仙之辞”及李诗意象的构成和意境呈现,李诗风格的成因与评价等。本文对上述问题作了梳理辨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文学创作的过程需要一定方法的指导,文学欣赏的过程同样需要一定方法的指导。在此从“知人论世,了解背景”、“疏通章句,领会诗家语”“、把握意象,体会意境”三个方面介绍了一次完整的诗歌鉴赏流程需要完成的三个基本的环节、步骤。在形式多样、水平高低不同的鉴赏活动中这三点具有一种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唐宋主流文学风格的演变的原因是本文考察的核心问题,从文学与文化贯通的角度探求其深层文化底蕴,故提出了新的观点,从唐之蓬郁发到宋之英华内敛,梳理出唐风宋韵流变的脉络,并放在文化型政治的大背景下做了剖析。  相似文献   

20.
清末诗人陈锐是著名的“湘西三才子”之一,其诗深谌高古,旨洁辞英;其词清丽朗润,间律谐婉;其词话内容丰富,辩律精审,品鉴独到,在词学界影响深远。陈锐交游广泛,他对现实社会的关怀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都表现在诗词创作之中,其《Bao碧斋集》是研究近代湖湘文学及文化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