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  相似文献   

2.
非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宪法确认:允许个体、私营等非公制经济存在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部门在国民经济活动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已达三分之一左右。根据国际金融公司的调查,如果扣除国家控股的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  相似文献   

3.
王仁喜 《成才之路》2011,(31):73-73
随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教学中,不少学生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产生模糊认识。现从非公有制经济的组成、地位作用及如何发展等方面,帮助学生澄清对非公有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不断发展壮大,经济理论界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近十年来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其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非公有制经济在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如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协调发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就学者们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这些研究成果作一简要梳理,以求推进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的深入研究,从而为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搞“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走不通,必须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我们要做具体分析,既要搞清楚我国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与国外资本主义经济的联系和区别,也要搞清楚我国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与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正确理解“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和“两个平等”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和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认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即从过去的“必要补充论”发展到今天的“重要组成论”,这为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本文回顾了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历程,着重分析阐述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现阶段存在和发展的客观依据,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十六大“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大战略调整。廊坊市以此为契机,紧抓机遇,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廊坊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及廊坊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8.
非公有制经济是安徽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与公有制经济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协调发展格局。从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发展环境、创新能力、产业集群5个方面18个指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安徽非公有制经济活力演变,比较安徽与中部地区其他省份的非公经济活力,研究表明安徽非公经济活力与中部地区其他省份还存在一定差距。政府应将"有为"与"不为"有机结合;非公有制企业要坚持内涵式发展,加快产业优化,走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之路;更加注重经济与社会、环境等协调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与"两大市场"。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 ,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分阶段逐步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也相应地走过了缓慢起步、快速发展和素质不断提高等三个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体制全新、发展迅猛、买方市场、国际竞争国内化和知识经济的严重挑战。面对新的挑战与机遇 ,非公有制经济应当敢于面对挑战 ,乘势而上 ,争取更大的发展 ;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 ,主动适应挑战与机遇的需要 ;各级党政职能部门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优化投资和发展的环境 ,为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做好政策和后勤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以来,新疆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形成独特的“大个头群体现象”。为进一步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疆应在扩大总量、提高比重、调整结构上下功夫,真正发挥出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基本问题,共产主义要消灭私有制,但这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实践证明,在经济不发达国家通过很快实行所有制完全公有化来建立社会主义,是不利于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所有制改革上取得的突破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在巩固和发展公有经济的同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这一举措,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福利的改善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2.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建设好这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需要从理论和政策两方面下功夫,在理论上要通过正确处理所有制改革中的制度因素与体制因素,生产力因素与生产关系因素,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与我种所有制形式方面的关系,深化对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在政策上,要从传统上对公有制经济的计划与行政调节转到运用包括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在内的经济手段调节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上来。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就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性质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指出只要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非公有制经济朝着“三个有利于”方向发展,就不可能导致我国经济的私有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依据,不仅是既定生产力的不发达,更主要是对生产力的促进和发展作用。同时,生产力并不是生成非公有制经济的唯一因素,我国的社会的主体力量结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得要的主观塑造作用,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依据只与既定生产力的不发达相联系,既不符合当代非公有制经济的生产力实际状况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潮流,也限制和束缚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突破了“一大二公”的传统所有制结构;所有制形式只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种手段,没有高级、低级之分,评价所有制形式是否合理的标准,只有“三个有利于”标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是处于过渡状态的“混合经济”,要从质与量统一的观点把握“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内涵;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不完全等同于公有制经济,要辩证地看待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五大提出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中共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深刻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制订正确的方针和政策,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力发展的要求,决定了现实社会经济运行需要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共存于同一社会形态中,各种所有制形式和产权制度的并存,为多种产权制度的相互吸纳和耦合提供了现实基础,若人为地限制或取消某种所有制经济及各种所有制之间的联系,将且阻碍产权制度的发展,限制各种产权制度容纳社会生产力的能力,窒息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正确处理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二动态的发展关系将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微观的财产组织制度创新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力培育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有利于推进林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和林产品的需求,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的非公有制林业发展严重滞后,与之相关的法律政策措施也不完善,制约了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与世界上私有林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影响我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法律和政府的扶持政策不完善、执行不到位。因此,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治林,保障经营者的林权不受侵犯,同时对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实行税收、信贷、项目补贴、科技服务和社会服务等多方面优惠政策,保证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能够从林业投资中取得合理的回报率,从而调动全祉会各方面的力量发展我国的林业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9.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面对非公有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人担心非公有制经济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实际上,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仅不会改变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社会主义的性质,而且在多方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纵观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 ,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的“资本主义尾巴”、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的变革过程。这一过程演绎出了重要的历史结论 ,那就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作用的逻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