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所藏中国古籍文献中,有许多珍贵的书札。本文披露的是国立国会图书馆藏黎庶昌致宫岛诚一郎的书札。黎庶昌(1837-1897),字莼斋,贵州遵义人。廪贡生。26岁呈《上皇帝书》,特赏知县,入曾国藩幕,与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并称"曾门四弟子"。历任  相似文献   

2.
晚清时期,各省督抚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纷纷开设书局,以刊刻经史子籍,振兴封建文教。而向来学者,多以晚清官书局为曾国藩所创立。如近人刘声木《苌楚斋续笔》中说:“同治年间,曾文正公国藩踵前代南监本、北监本之例,创立官书局。”①况周颐《蕙风簃二笔》云:“咸丰十  相似文献   

3.
湖湘为地灵人杰之邦,乃是文献学者所梦萦之地。去年秋间,竞得两度涉足: 第一次在10月25日下午,在长沙韶山北路169号承湖南省图书馆雷树德副馆长陪看馆藏曾国藩书札亲笔。其中一本《曾富厚堂公记书目(副本)》,当时文物管理委员会负责人陈裕新于1950年2月29日手书附识,交代其来历颇为清晰。  相似文献   

4.
巩淑芳 《兰台世界》2012,(22):41-42
曾国藩(1811—1872),"清代三杰"之一,头戴"中兴名臣"的桂冠。他23岁考取秀才,28岁中进士,留京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最后升至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为"文正"。曾国藩的思想和智慧,对几代中国人都产生了影响。梁启超对曾氏倾心推崇,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序》中写道:"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1]序2曾国藩一生从政、治军,收藏是他的最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湖南省档案馆从山西省平遥县征集到一套《曾文正公(曾国藩)年谱》,共十二卷六本。该年谱为湘籍清代名人黎庶昌撰写,清光绪二年夏传忠书局刻印,木刻线装本,保存较好。曾国藩(1811—1872),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  相似文献   

6.
宫玉振 《历史档案》2001,2(2):126-126
这篇短文是曾国藩为新昌庄肇麟《长恩书室丛书》所作的序言。《长恩书室丛书》笔者曾见甲集十种,其中兵书六种,分别为唐李筌所著《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宋何去非所著《何博士备论》、宋陈规所著《守城录》、宋陈傅良所著《历代兵制》、明何良臣所著《阵纪》,故曾国藩有“兵家者言居其强半”的说法。序文以楷书写成,文末有“求阙斋”及“曾国藩印”图章各一枚。从书法及图章来看,为曾国藩之作无疑。  相似文献   

7.
有关曾国藩之遗折,以往《曾文正公全集》等有关书刊均未见刊录,故有人认为曾氏由于在两江任所病逝突然,并无遗折上奏。近于我国著名钱币收藏家、中国钱币学会理事徐枫先生家藏之历史文献中。见到一件曾国藩遗折的抄件,该文件为墨笔小楷行书,正页签注有“曾中堂遗折稿,壬申二月晦日抄”字样,从文件的纸张、文笔及内容看,系曾国藩之幕僚于同治十一年二月末(1872年3月)抄存的。为了座实曾氏是否确有遗折,编选者遂查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随手登记档,其中载:“同治十一年二月十二日,梅启照折,总督曾国藩因病出缺。旨:另有旨。五百里,二月初五日江宁发,马递发。”另注有“曾国藩遗折”五字。可见,曾国藩死时确有遗折上奏朝廷。因奏折正件目前尚未见到,现将此抄件刊录于此,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部《曾文正公家书》曾红火一阵。据说蒋介石酷爱此书,而且青年毛泽东1917年也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相似文献   

9.
王雪 《陕西档案》2014,(6):58-58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他的著作和思想影响深远。曾国藩所著所言,大多源自四书五经、经史杂说等各类典藉,《吃透曾国藩》则化繁为简,只选取曾国藩格言中200句经典,以专著理论为基础,以各家学说为延伸,加以独有的观点,让读者看到一个不同的曾氏理论。  相似文献   

10.
《新闻天地》2011,(10):12-12
“我不是曾国藩,曾国藩做的我做不到。”——朱镕基曾经这样评价历史小说《曾国藩》。  相似文献   

11.
台港澳一瞥     
王南屏家珍遗赠祖国香港知名收藏家王南屏先生,生前曾珍藏一批珍贵的宋人书札。据报道,宋朝时期的书札,在中国大陆现存不足百通,非常宝贵。当时,因制纸技术已甚发达,所制纸张坚韧、莹洁,且可长期保存,所以,宋人有用旧公文和信函纸背面印书的时尚。王氏所藏的书札,背面即为《王文公文集》,系龙舒本,极为罕见,如在大陆,亦系孤本。  相似文献   

12.
曾国藩之于史档文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 ,笔者认真拜读了唐浩明先生的新作《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以下简称《评点》)。唐浩明先生堪称曾国藩的异代知己 ,其费十年之功主持编辑出版《曾国藩全集》 ,穷八年之思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 ,致使十余年人们对曾国藩关注的热情一直不衰。此次唐浩明先生从现存的千余封曾国藩家书中精选出约 3 64封书信加以评述议论 ,向人们展示了这位近代史上曾经叱咤风云 ,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大人物的心灵世界 :有他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 ,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 ,对功名事业的奋斗经历。人们对曾国藩的关注与兴趣不仅是因为其个人经历的传奇 ,…  相似文献   

13.
《张元济书札·增订本)出版。1981年底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张元济日记》和《张元济书札》。《日记》是全文,《书札》则是极少一部分,不足20万字。张先生生前交游极广,书信往来极多。缘由刚拨乱反  相似文献   

14.
张元济是我国近代很有影响的出版家、目录版本学家和校勘学家。他在编辑出版历史文化典籍,弘扬传播民族文明成果方面所做出的不朽贡献,已经为世人所屡屡称道。而其在收集、整理与编辑出版地方文献工作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虽曾有人涉及,但却很少专门的论述。本文据《张元济书札》、《张元济诗文》、《张元济日  相似文献   

15.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日记》唐浩明著,岳麓书社,2014年7月唐浩明为曾国藩研究第一人,名家评点名人之名著,通过点评曾氏日记,窥斑见豹探及其人文韬武略与生活态度,是一部熔文、史、哲为一炉的难得之作。20世纪80年代初,唐浩明的长篇小说《曾国藩》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推动了学界研究曾氏的热潮。过去评价曾国藩。大抵支持过大于功,原因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死忠于清朝,清剿太平军、捻军过程中"残民以逞.杀人营野",并因此获得“曾剃头”“曾屠夫”的恶名;  相似文献   

16.
曾府幕僚     
光绪年间,曾氏门人薛福成作《叙曾文正公幕府宾僚》,列83人。曾在幕府中担任要职后又官至一、二品大员的沈葆桢、庞际云、勒方铸、厉云官、孙长绂、万启琛等人都没有提及,而一些过客,如吴敏树、俞樾、王闽运等却被植入。  相似文献   

17.
电话里道弘同志说厚枢同志给他一份1938年7月2日张元济给郑振铎信的笔迹影印件,他在《张元济书札》中没有找见,又问《张元济书札》封底因何有书号而没印定价。所说此信已收入《张元济书札增订本》。至于为什么没有定价和有增订本,就说来话长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无锡市馆所藏元本《范文正公集》的藏书印判别其从明代至民初的流传情况并略记收藏过该书的藏书家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19.
潘岳风 《图书馆》2023,(3):54-59
曾国藩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他爱好读书,藏书丰富,遍读书籍,对阅读有深刻的见解,并领悟出了不少独到而可行的阅读方法。本文通过研究《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日记》《曾国藩诗文集》等文献,从慢读与快读、广博与专精、虚心涵泳与切己体察、阅读与写作四个维度解读曾国藩的阅读思想,分析其思想内涵,论述各维度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其所蕴含的阅读方法,以期发掘其文化价值,为读者进行阅读活动和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家府收藏的历史性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国藩一生酷爱收藏 ,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 ,后人通过对他这些收藏进行整理研究 ,产生了如《曾国藩全集》的第一代衍生物和有关曾国藩评著的第二代衍生物 ,这些收藏及其衍生物 ,是曾氏文化现象持久不衰的源头 ,是研究晚清政治经济文化的珍贵史料 ,是进行曾氏思想研究的贮藏容器 ,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