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北京地区双月座谈会第六次会议,于1988年3月29日在北京商学院召开。会议中心议题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理论与实践。一、如何认识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与会者一致认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经济运行机制的根本性转变。这种模式的基本框架是:国家→市场→企业,同国家直接调节企业的旧模式相比,其根本特征在于:国家与企业之间加入了市场这一中介。这将有利于我国生产商品  相似文献   

2.
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五次会议于1990年10月18—24日在天津召开,与会者就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中人们最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下面仅就讨论中涉及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做简要述评。热点之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1.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有何异同,运行机制的改革是计划取向还是市场取向。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同以前提出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是相互替代的,还是并行不悖的,亦或是过渡时期模式和目标模式之间的关系。对此,存在重大分歧和争论。一些同志认为,经过完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可以作为我国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分工日趋专业化和横向联系日益加强,需要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统一的经济体制,使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能够协调运行,发挥整体功能。在我国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统一的经济体制的具体途径,是实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年的艰难曲折的历程。十年来经济运行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进展,确认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找到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和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即“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改革实践中出现的双轨制在一定意义上说,是由传统的经济运行机制向新的经济运行机制转换的过渡性环节。双轨制运行中出现的新旧两种机制的摩擦、碰撞和无序状态,又催促着人们推进改革,尽快结束双轨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的报告中说: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亦必须向纵深发展,而转变高等学校的运行机制,乃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等学校的运行机制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本文仅从法律权利义务关系的角度,就高等学校新的运行机制做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总体运行机制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运行和调节制度,确立了一个目标模式。目前,我国还处在从传统的经济运行模式向这种目标模式的转换过程中,建立和实现这种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标志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的报告中进一步指出:“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这是对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命题的解释和补充,使之更加具体和明朗.同时,中央选择广东作为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这就有必要弄清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发挥和完善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市场机制的引导作用主要包括三方面:促使企业生产与社会需要相协调,促使企业经营的经济效益不断改进,促使企业产品的质量水平日益提高.关于前两个方面,已有一些文章论及,本文只探讨市场机制与产品的质量的关系问题.市场机制的运转,是通过供求、价格、竞争三个方面展开的,因此下面就从这三者的作用机制来考察产品质量变动的规律和完善市场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新的运行机制的特点和要求出发,提出了“建立评价价格系列,理顺成交价格系列,‘两面镜子’互相参照,积极稳步引导靠近”的价格改革构想。全文分三个部分:(一)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对价格改革提出的要求和提供的思路。主要分析了十三大报告提出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一运行机制的涵义和特点,以及对价格改革提出的迫切要求。(二)建立评价价格系列。主要分析了什么是评价价格系列,评价价格系列的结构;建立评价价格系列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三)理顺成交价格系列。主要分析了什么是成交价格系列;成交价格系列的结构;理顺成交价格系列的标志和步骤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它以所有制方面的特征区别于现代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同时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形式,区别于排斥国家干预的早期商品经济形式。然而对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来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并不是一种具有直接的可操作性的经济运行模式,“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也仅仅是一个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意向性框架。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到经济体制改革中具有直接可操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开展的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价值规律的讨论,标志着人们开始认识到市场及市场调节的重要性,打破了长期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念,国家管理经济由高度集权的单一计划调控转向以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结合,并明确提出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宏观调控模式。我国以宏观间接调控的目标的改革,获得了明显的成绩,使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了显著增强,原有体制集中过多、管得过死的状况已  相似文献   

12.
一、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几种提法目前,对高教的运行机制,有多种提法,我们先对以下问题加以讨论。 (一)“国家指导学校、市场引导办学。”这种提法不确切,特别是“市场引导办学”,往往使人误解。这种提法实质上把商品经济中企业的运行机制,“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照搬到高校里来。高校不同于企业,高等教育也不能和商品经济等同。高校教育过程和高校“产品”与商品生产过程和物质商品相比,具有其特殊性。因此,把经济改革的模式套用于教育改革当然是不妥的。作为人才市场、劳务市场主体的企业、事业以及个体经济,他们往往热衷于“商品”的直接经济利益,但高等学校的教育效益,是不能局限于直接经济利益的。教育固然要有经济效益,但还应有政治、道德以及社会文化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和建立企业责.权.利相结合的,能够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逐渐把企业变成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政府将从对企业的直接管理为主,转向间接管理为主.那么,在政企职能分开的条件下,国家怎样正确地发挥管理经济的职能就构成为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所要重点探讨的一个课题.十三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所要建立的经济运行模式将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国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使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对市场进行调节,企业将根据市场信号安排生产与经营活动。国家的管理手段也不仅仅是采取行政命令、指令性计划一种方式,而是将建立起多层次、多种手段的经济调节系统。一般说主要有计划指标、经济杠杆、经济信息.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但促进了我国经济向前快速发展,而且还会引起政治、文化、价值观念、意识领域等一系列的深刻变化。全国各行各业都围绕着经济改革这个中心,深化自身的改革。高校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部门“无论过去和现在都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制约。”(谢拉《图书馆学引论》)面对深化改革的浪潮,高校图书馆如何贯彻十四大精神,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化自身的改革?这是我国高校图书馆界当前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在经历了几十年艰难和曲折探索之后,我们党终于认识到:“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①,从而率先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②的新理论。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经济作出的科学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历史早已证实,一项重大的理论突破,必将会给实践以千百倍的推动力。“有计划商品经济”新理论一经问世,就如一股强劲的东风,有力地冲击并革新了旧的经济体制和管理模式,代之以“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③,企业在竞争中发展的生气勃勃的新的经济运行构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转型经济的实践呼唤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经济体制中的产权制度决定着生产、交换和分配等经济活动的具体过程,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决策形式体现了产权关系决定的行为。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是以供求决定的市场价格信号为基础,通过竞争在社会各部门及企业之间分配和调节资源的一种机制和方式。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经济模式、垄断竞争市场经济模式和现代垄断竞争市场模式的各自特点,寻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市场经济模式;通过对各转轨国家经济模式的对比分析,取长补短,降低改革成本,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17.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什么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内在秩序,它具有哪些特征,对于实现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具有什么作用,以及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秩序等问题,是摆在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进行一些探讨,或许对“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深化改革”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成本作为一项综合性经济指标,反映着企业的消耗和经营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在“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下,伴随着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而来的企业短期化行为,特别是商品价格放开以后,国家如何准确及时地考核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企业又如何行之有效地通过成本考核,进一步挖掘企业内部潜能,实现以较少的资金耗费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无疑是当今成本理论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建立宏观调控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理解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应把握哪些问题?一、什么是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从经济运行的长远目标和全局出发,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的有计划的调节和控制.宏观调控的作用在于,规范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协调各种经济利益关系,消除或防止经济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价格改革是当前经济理论界的热门论题,争论的焦点是改革的环境问题。一种意见认为,价格改革必然导致社会的剧烈震动,如果没有财政、物资供应的宽松环境,势必给价格改革造成极大困难,出现经济秩序的混乱。因此,当前的经济改革重点,只能是以完善承包为中心,扩大地方、部门、企业的决策权力,尽可能消除旧体制的影响,逐步实现经济体制的转轨换型。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实际上是主张绕开价格改革这个难点,尽可能避免因价格改革给社会带来的震动而最终导致整个经济改革的失败。与此相反,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的经济模式中,市场是国民经济有效运行的枢纽,没有合理的市场价格,允许商品的相对价格(比价)不合理和一物多价现象的存在,必然使决定企业经营行为的市场参数无法依据,可能加剧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因此,当前经济改革必须以价格改革为中心,尽快实现双轨制向新体制的转轨。关于环境问题,他们认为,不宽松的原因是企业经济效益低下造成的。而这又主要是由于价格不合理。使竞争难于充分展开造成的。不理顺价格,宽松环境不过是一种妄想。所以根据我国的情况,价格改革不可能在宽松的环境下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