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越来越多的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了?越来越难教!”家长也不时抱怨:“现在的孩子真不好管教!”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教育需要爱与关注。教师所给予的是否就是学生所需要的呢?有一些教师喜欢把自己看成是教育的“权威”,而缺乏和学生平等相待的心态,学生出了问题往往归咎于品行,易把心理问题德育化。曾有一位学生小A,家庭条件优越,成绩也不错,但同学都不愿与他交往,因为“小A品行不端,好拿别人的东西”。老师屡次苦口婆心教育,小A依然我行我素,老师只能叮嘱其他同学提防着点儿。可是随着我和小A交往的深入,我发现他之所以要拿…  相似文献   

2.
越来越多的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了?越来越难教!”家长也不时抱怨:“现在的孩子真不好管教!”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教育需要爱与关注。教师所给予的是否就是学生所需要的呢?  相似文献   

3.
龚燕 《辽宁教育》2004,(1):35-35
越来越多的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了?越来越难教!”家长也不时抱怨:“现在的孩子真不好管教!”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教育需要爱与关注。教师所给予的是否就是学生所需要的呢?  相似文献   

4.
周末参加了一所学校的班主任论坛.论坛上,几位优秀班主任介绍了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其中一位班主任讲的一个小故事引起了我的思考.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每天的午自习这位老师都会让值周班长负责自习纪律,自己只是时不时地在教室外面观察一下,只有发现违纪学生的时候才会亲自处理.有一次,他透过玻璃窗看见小A低着头,两只手放在桌洞里正在摆弄什么.从小A两只手的动作和他紧张兮兮的样子,这位老师确信,小A一定又在玩手机!这个家伙有过N次在课堂玩手机的“案底”了,他怎么屡教不改呢?这样一想,老师心头的怒火就控制不住了,他猛地推开教室的门,大喝一声:“小A,快把手机拿出来!”但是小A一脸无辜的样子,断然否认自己在玩手机.老师想,这又是小A的老伎俩,顽抗到底、强词夺理,这一次一定不能饶了他!于是,老师决定来个“人赃俱获”——他让小A站起来开始搜他的桌洞.可是什么也没有搜到.小A明显地很愤怒,生气地把自己的口袋一一翻了出来,让老师查看.经过一番理论,这位老师发现真的是自己错了,小A并没有玩手机,只是无聊地摆弄桌洞里的课本打发时间而已.  相似文献   

5.
公开课上的一幕:“刚才小朋友们回答得很精彩,现在老师有一道难题想考考大家……”老师的问题尚未问完,一只只小手已争先恐后地高高举起。课堂气氛真活跃!教师们满怀希望地洗耳恭听。然而奇怪的是,学生的回答却是牛头不对马嘴,更有甚者是哑口无言。此时,上课者尴尬万分,听课者疑惑不解。究竟怎么回事?公开课结束后,我和一位学生聊起天:你们班的同学发言很积极。”嗯!”你也举了好几次手吧。”是的!”你刚才回答问题的时候是不是很紧张,把答案也给忘了?”“不是的!”这位学生急忙解释:因为老师说,今天上公开课,让我们要积极举手发言,谁举一次…  相似文献   

6.
爆笑超市     
句式转换老师:“请把‘马儿跑了’这句话转换成疑问句。”小伊万:“马儿会跑吗?”老师:“很好!现在把它转换成祈使句。”小伊万:“驾!”  相似文献   

7.
宋科 《辽宁教育》2005,(5):25-26
越来越多的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是怎么了,越来越难教!”家长也不时抱怨:“现在的孩子真不好管教!一点都不能体会家长的苦心!”是呀,现在的孩子问题越来越多了,违反校规、顶撞家长、对老师的教育置之不理……这一切令老师痛感道德教育的失败。其实,问题的根源并不都  相似文献   

8.
[案例]“这个学生我无法教了!”音乐老师气呼呼地将学生小A拖到班主任Y老师的办公室。“又怎么啦?”Y老师厉声责问。“上课迟到,随便说话,交头接耳!”音乐老师脸色铁青。小A低头不语,手指不停地搓着衣角。“昨天上英语课违纪刚被严肃教育过,怎么今天老毛病又犯了?屡教不改,不打不成  相似文献   

9.
漫画     
《中学生数理化》2007,(7):76-76
老师:“好……我们现在开始今天的阅读,先看书的封面,你们看到什么了?”学生A:“售价!”学生B:“优惠30%!”  相似文献   

10.
漫画     
老师:“好……我们现在开始今天的阅读,先看书的封面,你们看到什么了?”学生A:“售价!”学生B:“优惠30%!”  相似文献   

11.
经常听到有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苦口婆心的教育学生就是不领情,甚至跟老师对着干,真是让人伤透了脑筋.但是上同一班级的课,有些教师却深受学生的欢迎教育教学得心应手.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教学的成败往往与教师能否与学生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思索与尝试     
王自蓉 《中学教育》2003,(11):47-47,15
中国历来受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影响 ,尊师重教是儒家文化的精髓 ,然而师道尊严也阻隔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的交流和沟通 ,两千多年来 ,这样的教育模式 ,这样的师生关系似乎也一直相安无事 ,但是历史的车轮在前进 ,时代在进步 ,就必然会使原有的师生关系发生变化。今天的教师们往往感触最深的莫过于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 !作为教师一员的我 ,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感慨 ,也曾经将自己做学生时的情形与今天自己所教的一班学生作比 ,往往结果依然是如此 :当年我做学生时 ,对老师毕恭毕敬 ,那敢有半点冒犯之举 ,而今天的学生呢 ?性格平和一些的 ,对…  相似文献   

13.
小君: 你来信问我:“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赞同《爱心与教育》作者李镇西的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是的,人都是有感情的。当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从内心深处感到教师是真心爱护他,为他操心时,是不会无动于衷的。一方面,他们会把自己的爱回报给老师,从感情上缩短师生的距离。另一方面,师爱又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桥梁。学生越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就越加信任老师,老师的教育也就越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堂普通的数学课,内容是《年、月、日》。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有学生提问:“为什么要把2月份定为平月呢?把1月份定为平月不是好记一些吗?”授课教师回忆道——当时这一问题难住了我和其他同学,我说:“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也很难!现在老师也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同学们,这个问题留待你们课后去研究,看谁最先能找到答案告诉老师。”第二天有十余位学生兴致勃勃地找到我,急不可待地告诉我问题的答案。该教师描述的教学场景在最近两年常见,一点都不新鲜,这可算作探究性教学过程中的“对问题延时处理”。通过教师假设自己“不知”来鼓励学生去求知,本无可厚非,但是该教师面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看完这个案例,心头有些沉甸甸的。是啊,现在的学生怎么啦?明明是自己上课不专心听讲,却反问老师“干什么”;明明“学生以学习为天职”,却给了老师一个“要你管?我上学是花钱买的”!难怪小A老师只能无奈地叹问,现在的学生是怎么了?沉重过后,萦绕心头的更多是思索。  相似文献   

16.
考前复习     
离期末考试还有十五天,教室里。老师“:功课已经讲完,希望大家好好复习,争取考个好成绩。”学生(众):“老师,划一下重点吧!”老师:“不行,有规定,是不可以划重点的!”学生(众):“老师,划一下吧,太难了!”十分钟后老师(无奈):“……好吧,就划一点吧。”三天后老师:“已经划了很多重点了,大家现在要好好复习!”学生(众):“老师,漏点题吧!”老师:那不行,绝对不行!不是已经划了重点了吗?”十分钟后老师(痛苦):“……只说一点,别到处乱说。”三天后老师:“好了,现在题也给你们说了,重点也划了,现在该好好复习了吧!”学生(众):“老师,开卷考试吧!…  相似文献   

17.
在被众多聒噪的声音所围困、被“沉默是金”的古今谏言所袭击的当今,你注意到了你的课堂用语了吗?请看课堂上的两组对话。(一)教师:小强同学,老师在问你哟!为什么和林丽同学窃窃私语?小强:我想,是因为林丽同学老是显得伤心的样子。教师:林丽同学显得伤心?老师不这么认为……(二)师:你觉得在孟郊的《游子吟》诗中,最能体现慈母爱的是哪一个句子?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师:对。就是这一句。这是再普通不过的师生的对话。然而,在第一组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是典型的以“老师”替代“我”的一种说法,这造成了“第一人称的丧失”。丧失了第一人称,就把自己等同于教师集体,是用教师这一公共形象与学生对话,使自己的言语权威化。同时,学生的角色也因为教师公共形象的确立,而使他们丧失了“我”这一主体和个性。这样,教师获得了控制的权力,而学生却被剥夺了控制权力而处于从属地位。师生间的个体关系就这样泛化为权力性的“师生关系”了。反思我们的口语“老师”与“陈老师”,一字之差,可谓境界迥然。前者是“普遍化的老师”,是一个作为职业的教师形象,是一个“没有差别”的老师;而后者则是一个个体,一个具有活生生的教育思想的主体,是与学生有平等关系的个体,能与学...  相似文献   

18.
教学实录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生:10根,4根,100根,15根,9根……师:现在老师很想知道这里究竟有几根,你们认为应该怎么办?生:数一下。师:谁愿意帮老师数一下?学生数小棒,数完汇报。二、引导探究,深入理解师:那你们面前的这一堆小棒有多少根呢?生:40根,80根,35根,100根……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这里究竟有多少根?生:想。师:在数之前,老师先提三个要求。1.要数得正确。2.数完以后要使人一目了然。3.数得要快。学生动手数小棒,教师巡视。学生数小棒的方法有:A.按颜色数;B.每人抓一把数;C.10根捆成一捆再数。师:已经有一…  相似文献   

19.
教育既有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冲的力量是的,当物理老师讲完惯性原理时,突然有个学生问到“老师,假如地球停止转动,哪会是怎样的结果?”老师说“问的不符合实际,没价值!”当数学老师讲完正数时,学生问:老师比没有还要少或小的东西有吗?”老师说“可能没有!”政治老师讲股票、保险时,学生问“老师,股票为何不能保险呢?”老师岔开话题而言它等等,这种好奇、质疑、探究、创新的意念就被许多教师给抹杀了。  相似文献   

20.
《金属》     
一、教学实例: (教师出示一个不带电键的简单电路) 师:谁能说说小电珠为什么会发光? 生:因为有电。 生:因为电池里的电,流过电线,又流过灯丝,最后回到电池里,小电珠就发光了。 师:很好!现在请大家注意看老师做了些什么?小电珠有什么变化? (教师用钳子把导线钳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