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仲威 《收藏》2015,(5):103-104
永安琴砚,以三国吴景帝永安元年(258年)砖改制而成,因其形状如琴而得名。更为难得的是,此砖砚为清嘉道时期金石名家马起凤所藏,拓本又为马氏亲手所拓,拓本存马起凤、曹树珊、王逢辰、王成瑞、徐方增、褚德彝等金石大家题诗、题记及观  相似文献   

2.
古砚收藏,学问艰深。笔者业余专藏古砚,虽名砚齐备,藏砚过百,但至今仍然碰到这种情况:一方古砚在手,只知新老,难辨砚质。依笔者之见,在四大名砚端、歙、洮、澄中,古洮河砚相对更加难求、难识。本文结合自藏的三方洮河砚谈点鉴识体会,请专家和藏友  相似文献   

3.
张阅阅 《收藏界》2010,(1):112-113
好友珍藏有一方古墨砚藏品(图1),长24厘米,宽15厘米,厚5.5厘米,重3.3千克,形似砚实乃古墨。“砚”面左上方有“竹林大士出山图”和“程氏君房”字样和款名。砚的中心边缘上下左右及四周边缘有各种人物69个和大象、牛、马、鹤、兔、鸵、鸡等纹饰,图案纹饰精细,神态生动,砚底背(碑)有明永乐朝翰林侍读学士曾桀“竹林大士出山图赞”近300字的题跋,  相似文献   

4.
汪云孙 《收藏》2009,(11):100-103
关于歙砚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者从出土的一枚西晋永嘉元年便携砚提供的信息入手,对古歙州歙砚和龙尾山歙砚及其所珍藏歙砚作了一番梳理,从而对歙砚的起源有了比较明确的判定:古代原歙州范围的歙砚起源于汉代,而龙尾山歙砚则起源于唐代。两晋以降,历代应该都有系绳便携砚的流传和使用。大约在宋代,由于携带、使用、制作上的不方便,便携砚的砚片开始被淘汰。明清时,便携砚的使用更是达到了墨书文化发展的高峰。这些理解对于从事歙砚收藏的朋友会有些启迪。  相似文献   

5.
陈晓润 《收藏》2007,(1):61-61
古瓷板画是我的收藏主项之一,在众多藏品中,年代最久的当属这块高不过9厘米,宽仅6.4厘米,乍看并不起眼的墨彩山水瓷板砚屏了。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6,(7)
正陆心源(1834~1894年),既是清代著名藏书家,又是版本目录学家。他既富金石书画收藏,又精于考据之学,一生收藏宏富,著述丰厚,有《金石学补录》《金石粹编续》《穰梨馆过眼录》《仪顾堂文集》《宋史翼》《潜园总集》等传世。其古砖收藏也为当时之翘楚。斯人虽逝而其藏砖之"千甓亭"于今尤在(图1),其所著《千甓亭古砖图释》(图2)更是后世古砖鉴赏的宝贵资井十。陆心源,子字稼,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史称其"资禀奇颖……年十三通九经,尤  相似文献   

7.
李哲伟 《收藏》2014,(5):112-117
以建筑为最初功能的古砖,经过千年岁月的洗礼,历史轮回的变迁,高古淳朴。尤其是皇宫及高等级墓葬所用的砖,大都有图案文字纪年款,既有欣赏价值又有考古功能,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好。存世的古砖以汉、晋为最多,造型有长方、正方、扇形等,图案纹饰可分为两类:一为纪年铭文砖。记录营造建筑的朝代、时间,如:东汉"永元八年""永和九年",三国吴"甘露二年""宝鼎三年",晋"永嘉元年""义熙八年"等。  相似文献   

8.
2006—23—4"砚"邮票上描绘了2方古端砚(图1),王虎鸣在《享受设计的乐趣》一文中介绍:"具体到每枚邮票的器物……‘砚’中展示的是广东省肇庆市端砚博物馆所藏的宝刀荷香端砚(明)和双凤纹抄手端砚(清)。"(2006年第9期《集邮》)2014年11月底,笔者参观肇庆端州区江滨四路7号的叶挺独立团旧址——阅江楼后,在阅江楼西侧的崧台书院内无意中看见《砚都瑰宝》展览,约500平方米陈列室、380多米的展线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7,(6)
正汉刘熙《释名》:"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后汉书·班超传》:"安敢久事笔研间乎。"古无"砚"字,以"研"为习,能研墨者,皆为"研"也。近日再次研读宁夏《固原南郊隋唐墓地》发掘文本,在唐史索岩、安娘夫妇墓出土材料中看到关于绿釉辟雍砚的详尽记录,由此也勾起对刘新园先生深深的怀念。当年和刘先生相识,是因陶瓷研究结缘,后日久熟悉,方知刘先生除陶瓷外,对唐宋器用,特别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07,(6):212-212
《西藏唐卡》;《明韵——田家青设计家具集锦》;《明代磁州窑瓷器》;《二十世纪中国传统钧瓷》;《寿石斋藏砚集》;《新见古玉真赏》;《中国陶瓷(修订本)》;《西魏隋唐五代十国货币图说》。  相似文献   

11.
谢礼波 《收藏》2009,(7):121-121
2003年10月,我在青海省西宁市收藏爱好者吴弘毅先生家中看到这块奇特的大青砖。从它的大小和成色看应是一块古砖,但不知其具体年代与背景。  相似文献   

12.
《收藏界》2007,(10)
笔者收藏的砚台中有一方小巧玲珑、精雕细琢、让人爱不释手的袖珍红丝石砚。此砚呈上窄下宽十分匀称的梯形,配有精制的红木盒。砚长8厘米,上宽4厘米,下宽4.5厘米,厚0.7厘米,重43克(见图)。砚面上分别雕有砚堂、砚池、砚额、砚岗和砚边,在比较小的砚  相似文献   

13.
歙砚始于唐代,产于今江西省婺源县东南百里的龙尾山上。婺源古属歙州,宋属徽州。所产砚石运到歙县进行精加工,故称歙砚,又名龙尾砚。据史料记载,盛唐歙砚已大盛。唐咸通年间,文学家李山甫曾以"凭君更研究,何啻值千金"的  相似文献   

14.
李霞 《收藏》2009,(7):154-157
人称孙轶青老先生为“砚痴”,他笑呵呵地接受了。 在那满壁樟香,步步为书,触手为砚的书房里,85岁高龄的砚翁,并不蹒跚的脚步,仍旧乐呵呵地搬东挪西,让八大山人砚、纪晓岚砚、吴历观、邓石如砚……  相似文献   

15.
温寒石 《收藏》2010,(9):124-124
砚在几千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各种形制、各种艺术风格,产生了众多制砚和砚雕艺术流派。当今,砚雕艺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在这种形势下,人们呼唤砚雕大师的出现,也为砚雕艺术和砚雕大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大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修养?  相似文献   

16.
周文昭 《收藏》2012,(2):136-141
据红学家端术蕻良考证说,"红丝石砚即脂砚斋之脂砚也"。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说红丝砚来源于红丝石,二是说红丝砚的色彩宛若胭脂。如今,红丝砚这个发端于唐,兴盛于宋,消退于清末民初的砚石品种,又神奇地复兴了。随着认识与欣赏红丝砚的人越来越多,收藏家与爱砚见者正在一点点悄悄掀开它神秘的面纱。那么,红丝砚的品质特征与市场状况究竟是怎样的?在新年来临之际,如果想要选择一方好的红丝砚,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7.
在砚上抒发文人的思想感情是题铭中最为多见的。可以是由砚而生,也可以借砚而发,人生的各个方面都可以人砚为铭。  相似文献   

18.
三、简约轻盈的宋砚宋代普遍使用石砚,砚多就地取材,式样繁多,宋代文献所列多达上百种。宋代基本砚式,现代人称为"抄手砚",是当时最为流行的砚式。唐代流行的"箕形砚"及"风字砚"虽然还未绝迹,但已较为少见。北宋米芾所著的《砚史》对砚石及式样记  相似文献   

19.
闵正国 《收藏》2008,(1):175-175
据砚史载,河南虢州(今灵宝)及豫西一带,首先出现澄泥砚。宋时李之彦云:“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为第一。”另有一说,澄泥砚产于山西绛州。  相似文献   

20.
解读歙砚     
胡中泰 《收藏》2010,(9):121-121
歙砚全称歙州砚,也称龙尾石砚,产自今江西省婺源县溪头乡的龙尾石山,中国四大名砚之一,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