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以热情和创造来引起人内心的激荡。无痕的教学,恰恰能够引起学生内心的激荡,激发出惊人的动力,并以最稳定的状态驻存在学生的内心世界里。教学应该是一种启迪感化,循循善诱,心灵交流的过程,武侠小说中轻功的至高境界是“踏雪无痕”,我想教学的最高境界也应该是“教学无痕”吧。让我们学习名师“教学无痕,精彩有痕”,悟道而后传道,让教学不留痕迹,让教学更有实效。  相似文献   

2.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徐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枯燥的解决问题策略变得生动、有趣、易懂。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的“艺术境界”理论,依类定品,区别高下优劣,颇有道理。对于语文教学艺术,很有启迪意义。目前,语文课上的确尚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情况。其症结之一在于教师的教学艺术。研究“境界”理论,对于解决问题,应该不无裨益。一、古代“艺术境界”的理论古代的“艺术境界”理论可散见于文化艺术领域。宋代禅宗将“修行”分为三个境界。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学诗的三境。唐代王昌龄,在他的《诗格》中说:“诗有三境。”南宋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将人生分为三境界。唐代书画家张怀瓘将书画作品分为“能品”…  相似文献   

4.
在全县完小音乐教师课堂教学调研中,两位来自不同完小的音乐教师展示了他们的课堂教学风采。一位听课的教师悄悄问我:“你们音乐课教师的提问怎么这么简单,大多是一问一答式。难道就不可以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主题,留待学生仔细思考后再共同交流,探讨、解决吗?”是的,我一直在思考音乐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层次性和有效性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是我们一部分音乐教师的通病,尤其是偏远完小。音乐学科具有很强的学科特点,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具有明显的个性色彩。教学中,我们的教师怕学生的回答游离课堂,把一个问题分割成几个小问题,环环紧扣,步步为营。而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大多只需对号入座,直线思维。可以迅速回答,很少有疑难。教师只顾按照自己的单向设计走下去,课堂上很少有新的问题产生,当然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探究性”也就大打折扣了。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怎样设问?怎样让问题更能拨动学生的思维?带着这个思考我选择了其中一一堂课进行了分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5.
"放得开、收得拢"的存在价值和教学实践取向,是深度推进新课程过程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只有做到收放自如,才能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6.
混搭,英文原词为Mix and Match,是个时尚界专用名词,指将不同风格、不同材质、不同身价的东西按照个人口味拼凑在一起,从而混合搭配出完全个人化的风格。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混搭就是打破固有的音乐教学  相似文献   

7.
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提倡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认为一个人有一定的音乐修养,不但不会妨碍他的事业,反而会因经常接触优美纯洁的音乐而使他的思想感情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作为学校的音乐教育,主要是给孩子们以美的熏陶,美的滋润,同时让他们能感受到美,当他们沉浸在美的境界,有兴趣、要求、欲望时,给他们以创造美的某些技能,提供表现美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顾爱萍 《辅导员》2011,(33):74-75
2009年1月,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格兰汉普郡波特切斯特的建筑工人帕克从1983年买下魔方开始,一直在为解开魔方努力,历经26年、2,7万个小时后,才终于成功。小小的魔方蕴藏着多少魔力?魔方可以有多达4,3×1019种变化,那么,教学艺术的变化有多少种呢?下面,结合本人10多年的一线音乐课堂教学经验,就玩  相似文献   

9.
郑薇 《儿童音乐》2012,(7):68-69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兴趣的诱因,是个体内在世界的本性力量。审美教育认为: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情中进入审美的圣境。下面我浅谈一下在音乐  相似文献   

10.
近日,笔者细细品味了徐斌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一课。这节课,真实、自然,没有多余的"包装",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都在启迪着学生的思维,如"春雨般润物无声"。这节课,徐斌老师追求的是"无痕的教育",留给我们的却是"有痕"的精彩。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件事:“二十年前,我去听一位老师的课,观察孩子们怎样感知新教材的内容。我发现,孩子们听后很疲劳,下课时简直是精疲力竭极了。我开始仔细听教师的语言,使我大为吃惊。教师的语言是那么混乱,没有逻辑顺序,他讲的教材的意思是那么模糊不清,以至于第一次感知这个或那个概念的儿童,不得不用全部的力气,才能听懂一点点东西。孩子们感到疲劳的原因正在于此。”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即为了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在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情感时,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有明确的指向,流畅清晰的表达,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过程流畅清晰。但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有些教师的教学语言指向不明确,表达不严谨,失去目标指向性,游离于目标教学之外,这些问题制约着课堂教学,阻碍了课堂教学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张利剑 《儿童音乐》2008,(10):44-47
过去,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法宝",因而教师为设计教案绞尽脑汁,力求尽善尽美。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这样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似乎已经不那么管用了。即使是一些被认为是经典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常常"卡壳"。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这些未曾预料的状况,恰恰动态地生成了我们必须去直面的很多问题。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促进学生的新知识、新智慧、新激情在课堂中动态生成,进而  相似文献   

13.
常听学生发这样的牢骚:言真是既枯燥又难学,除了考试,一点用处也没有。  相似文献   

14.
叶玲 《教师》2012,(36):93-94
音乐课是开拓小学生情感领域,陶冶小学生生活情操,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它具有三个子目标即三层境界:第一层是让小学生了解音乐基本知识(知之);第二层是让小学生喜欢、热爱音乐(好之);第三层是让小学生快乐地与音乐及其意境融为一体(乐之)。文章论述了这三层境界以及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达到这三层境界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记得有人说过:如果孩子意识到你是在教育他,那么你的教育就已经失败了。这话也许有些激进,然而作为"无痕"教育的注脚却颇为耐人寻味。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教育的终极期望是实现人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在教育者看  相似文献   

16.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音乐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喜欢音乐,尤其是喜欢上音乐课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到完满的教育。音乐新课标强调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理念,而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一  相似文献   

18.
"角的度量"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难点,是困扰我多年的一个难题,这学期我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了解量角器的秘密,让学生从不同位置熟悉量角器的各种不同度数,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人际间交流思想感情的主要工具,是知识信息的载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教学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而能够将教学语言的丰富  相似文献   

20.
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蔽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卢克谦语)。无痕教育的提出,虽来源于德育领域,但其所彰显出来的人性化和科学性光辉,足以指导一切学科的教学行为。小学数学属于初等数学的范畴,它揭示的是现实世界中最简单的数量关系和几何形体等知识。小学数学课程在内容的呈现上具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的特点。小学数学的学科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