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概念整合理论是Fauconnier等人基于心理空间理论提出的。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谚语的意义构建进行动态分析,人们在理解谚语的时候,往往会进行构建、完善和扩展等一系列认知活动,将谚语中所隐含的意义进行整合,然后将其映射到现实中,最终得出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心理认知的角度分析了心理映射和概念整合对意义构建的作用,介绍了空间映射的类型及整合的过程,通过研究各心理空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相似概念得以提取从而整合成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许多语言现象都是具有概率性和模糊性,因而不能用以客观主义哲学为基础的语言学理论来解释语言的模糊性质及语言的使用状态。而以体验主义哲学为基础,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则能更好揭示语言在使用人群中的心理空间构建及意义构建。Fauconnier和同事发展了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用于探索意义如何在心理空间中映射、构建、整合。借助心概念整合理论中的心理空间维度可以有效地分析汉语中"有"的复合意义构建。汉语中"有"涵盖了多个认知概念,彼此独立,而在表达中的使用几乎没有区别,构成一个综合认知整体,及复合心里空间。而在英语中并不存在一个对应的复合心里空间整合。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概念转喻的本质、认知原则、认知运作模式及其认知理据等的解读,说明转喻作为一个认知域中的概念映射,是一个概念实体或载体,在同一ICM或认知域内运作,向另一个概念实体或目标提供心理可及的认知过程。其认知的基本原则是邻近性相对突显性和可及性原则。它可以在多种转喻生成关系的同一ICM中运作,其目标义在概念上是突显的。通过分析汉语熟语在概念整合网络中的在线意义构建和幕后认知,认为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对于转喻性和隐喻性习语表达方式的工作机制和解释提供了一种适当的理据。  相似文献   

5.
概念整合理论认为,话语理解的过程是动态的和在线的意义建构过程.本文试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汉语熟语意义理解过程,以期探讨人们理解熟语过程的认知机制,为分析汉语熟语隐喻意义的研究方法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以Fauconnier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学者,以概念隐喻为源头、空间理论为雏形提出了概念合成理论,其宗旨就是试图揭示言语意义在线构建(on-line construction)背后的那座认知冰山。汉语新复合词跟随时代的发展层出不穷,创意无限,妙趣横生,值得摸索。汉语复合词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过去的研究重点是划分其与短语的界限以及对复合词出生地的定测;研究角度主要是转换生成语言学,结构分析、视点相对性等理论。所以,本文以分析大量的新汉语复合词语料库为动机,以概念整合理论为指导,旨在分析汉语复合词尤其是那些新鲜出炉的汉语复合词意义产生的过程,试图进一步增强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的阐释力,提供一个新的识解汉语复合词的角度。  相似文献   

7.
运用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借助ICTCLAS2013(汉语词法分析系统)对《静夜思》意义建构进行分析。在整合过程中,心理空间、映射、接近原则和关键关系的压缩在整合网络中的四心理空间共同发生作用,具有强大的认知解释力,从而在认知层面上能够更系统地阐述诗歌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俗语的实际语料分析为基础,描写其概念整合现象。根据整合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糅合、叠加、截搭、直搭四种类型,前两种类型是由“相似”的两个概念组成,后两种类型是由“相关”的两个概念构成。通过对汉语俗语概念整合现象的考察,以期从不同的视角丰富汉语俗语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隐喻研究和对学习的研究一直是热门的研究课题。概念隐喻理论为研究人类的认知带来了新的视角,从乔治·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来研究“学习”概念的构建,在讨论“学习”和“饮食”两域之间的映射后,进一步从汉语语料验证概念隐喻理论,并从一定意义上指导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10.
幽默言语是人类日常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幽默言语的解读,通过分析证明英语幽默的意义构建可以从认知的角度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来阐释,为英语幽默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角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移就的认知分析及其翻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翻译理论对移就的翻译研究多以修辞为取向,把移就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问题。本文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的概念整合理论来探索移就,并在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从认知角度探讨移就翻译的尝试,提出移就心理空间的映射的移植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概念整合理论视野下的移就认知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认知和意义的构建都离不开概念整合,因此概念整合理论对移就修辞格的认知过程具有强大的解释力。从认知的角度,概念整合理论的四个整合子网络可以对移就修辞格的认知过程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3.
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义领域重要理论,在词汇解读方面各个心理空间的建立、相互间映射关系与概念合成机制的认知运作是概念整合理论的核心问题。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广义英语计算机术语进行隐喻认知阐释,旨在说明该理论在专业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认知能动性、逻辑性和启发性。  相似文献   

14.
薛慧 《考试周刊》2015,(48):28-29
本文从概念整合理论角度出发,通过研究网络流行词"点赞"的认知机制,解析网络流行词"点赞"一词的在线意义建构的动态过程,以期促进汉语网络流行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从认知角度对“养+X”型词语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养+X”型中的“养”字共有16种意义。同时,在此基础之上,在概念隐喻的理论框架下,本文分析了“养+X”型中的“养”字概念域与四个概念之间的映射,即与病理域、年龄域、祸害域和情感域之间的映射。  相似文献   

16.
蔡有恒 《文教资料》2010,(35):41-43
Fauconnier和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从认知的角度对语义的构建过程提出新的阐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篇分析。本文拟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出发,对新闻中的隐喻现象进行分析探讨,解释新闻隐喻的意义构建过程及其背后的认知机制,从而揭示概念整合理论的强大应用力,以为新闻隐喻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运用语言形式单位概念框架理论,从认知视角对汉语俗语语义建构进行了解读。俗语源于人的生活体验,形式单位概念框架理论可以解释俗语语义的生成。一方面有助于提供汉语俗语研究的新视角,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汉语俗语。  相似文献   

18.
胡小异 《鸡西大学学报》2011,(12):122-123,127
隐喻研究和对学习的研究一直是热门的研究课题。概念隐喻理论为研究人类的认知带来了新的视角,“学习”这一抽象概念的构建也可以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来研究,在讨论“学习”和“行走”两域之间的映射后,进一步从汉语语料验证概念隐喻理论,并从一定意义上指导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运用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对英语谚语的意义构建进行分析,旨在说明概念的合成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认知活动,具有极强的认知解释力。以此,为英语谚语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丁川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1):157-160,165
本文利用概念整合理论对委婉语形成的认知机制进行了阐释。分别从投射映射,语用函数映射。图示映射三个方面解释委婉语的形成及其认知特点。并从认知聚焦的角度,进一步说明委婉语实现委婉表达及其特有的语言魅力在于施喻者从单聚焦的角度使目标域隐性化,始源域突显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