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徐贲(?—1379年),字幼文,号北郭生,四川人,后迁居平江(今江苏苏州)城北,明初画家、诗人。张士诚抗元时,徐贲避居蜀山(今江苏宜兴)。明洪武七年(1374年),被荐入朝,历任御史、刑部主事、广西参议,官至河南左布政使。洪武十一年(1378年),大军征洮、岷,以军队过境徐贲犒劳失时被下狱,转年被处死。徐贲能诗,与高启、杨基、张羽齐名,合称"吴中四杰",亦被列为"明初十才子"  相似文献   

2.
张淼 《家教世界》2014,(10):45-45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各地民众揭竿而起,反元浪潮汹涌澎湃。 公元1363年,张士诚自封吴王,定都平江。但是,张士诚当了土皇帝后,不但贪恋美色,更贪食鸡肉,每顿无鸡不食。这个皇帝被民间称为“鸡皇帝”。 就在张士诚纵情享乐之际,另一支农民军实力不断强大,其首领叫朱元璋。  相似文献   

3.
正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各地民众揭竿而起,反元浪潮汹涌澎湃。公元1363年,张士诚自封吴王,定都平江。但是,张士诚当了土皇帝后,不但贪恋美色,更贪食鸡肉,每顿无鸡不食。这个皇帝被民间称为"鸡皇帝"。就在张士诚纵情享乐之际,另一支农民军实力不断强大,其首领叫朱元璋。公元1366年,朱元璋率领部队攻到了都  相似文献   

4.
<正>马玉麟(1321-1367),字国瑞,又字伯祥,号东皋道人,世称东皋先生,海陵人。早年曾出任元朝赣榆县儒学教谕,张士诚占据吴地后,征招为府掾。先后担任长洲县尹,江浙分省员外郎、郎中,平江路总管,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元至正二十七年,明兵攻破平江城,马玉麟服药自杀。马玉麟因刚正直言,颇多善政而为人称道。在马玉麟看来,元末社会动荡,就在于传统道德观念的漫漶,人心浮动,所以他要借自己的努力来正教化,纯风俗。  相似文献   

5.
叶适(公元1150年~1223年),字正则,温州永嘉人。因晚年居住、讲学在永嘉城外的水心村,人称水心先生。他出身于贫民家庭。二十八岁中进士,曾任平江节度推官、武昌军节判官等职。在仕途上,不算煊赫。于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归故里温州,从此退出南宋的政治舞台,著述至终。著作今编为《叶适集》(包括《水心文集》、《水心别集》),另外有《习学记言序目》。  相似文献   

6.
秦观(1049—1100年)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属江苏高邮)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历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秦观少有文名,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为“苏门四学士”。秦观的词远绍五代西  相似文献   

7.
一党怀英(1134—1211),金代著名文学家,字世杰,号竹溪,宋太尉党进第十一世孙,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后徙家奉符(今山东泰安),少时与辛弃疾同门读书,共师毫社刘岩老,长大后,以文章知名,性乐山水,以诗酒自娱。大定十年(1170)进士,任莒州军事判官,人为国史馆编修官,应奉翰文字,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另据其《奉使行高邮道中》等诗,知其曾经出使南宋。党怀英在诗文、书法等方面声望甚高,时人谓之第一。赵秉  相似文献   

8.
秦观(公元1049——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北宋著名词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没有继承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而是沿袭了柳永的婉约风格,被誉为“婉约之宗”。秦观词的题材内容狭窄,情调比较低沉,但艺术成就很高,对后来的周邦彦、李清照影响较大。现概述秦观词的艺术特色如下:  相似文献   

9.
《碧溪诗话》十卷,南宋黄彻著。彻字常明,福建莆田人。宣和甲辰(1124年)登第。曾任辰溪县丞、沅州军事判官,麻阳、嘉鱼、平江县令。投印南归后,即在兴化(今福建莆田)之(?)溪,写下《碧溪诗话》。对《(?)溪诗话》(下称《诗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彻论诗大抵以风教为本,不尚雕华,然彻本工诗,故能不失  相似文献   

10.
王磐     
王磐(约1470—1530)明散曲家。字鸿渐,高邮(今属江苏)人。少时薄科举,不应试。筑楼高邮城西,日与当时文士谈咏其间,自号西楼。所作散曲,题材广泛。正德间宦官当权,船过高邮,辄吹喇叭以征丁役,骚扰民间,磐作《朝天子·咏喇叭》一首以讽。所著有《王西楼乐府》。  相似文献   

11.
1366年,朱元璋发布《平周檄》,讨伐张士诚。在檄文中,朱元璋斥责张士诚不忠于元、诈降、不贡钱粮等。而事实上,张士诚第一次降元是运用策略的一种表现,其真实目的为反元。第二次降元复反,则是他逆历史潮流,妄图割据称雄的狡诈之举。十年少贡钱粮,客观上使吴地百姓得到了实惠。与整个元朝和明初的高压重赋相比较,在张士诚统治期间,苏州人民的赋税相对来说有较大程度的减轻。  相似文献   

12.
王磐,字鸿渐,号西楼,扬州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生长在明朝成化至嘉靖初年(约公元一四七○至一五三○年间)。他一生纵情山水诗画之间,没有做过官。在嘉靖三十年重刻的张守中《〈西楼乐府〉序》中说:“翁生富室,独厌绮丽之习,雅好古文  相似文献   

13.
说明夏代地理有争议,本图取相传的一般说法.鲧殛羽山在今山东临沂,禹都阳城在今河南登封,相居帝丘在今河南濮阳;夏朝的与国斟灌在今山东寿光、斟寻在今山东潍县.夏同姓国有扈氏,据考证即雇(顾),在今山东范县、鄄城一带.商汤曾与夏桀战于鸣条,据考证,鸣条为甲骨文里的攸(即条,近今江苏徐州),就地望说,比较可信.桀战败后逃奔南巢(今安徽巢县).商代多次迁都,汤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北),仲丁迁于嚣(即隞,今河南荥阳东北),河亶甲迁于相(今河南内黄东南),祖乙迁于邢(即耿,今河南温县东),南庚迁于奄(今山东曲阜),盘庚迁于殷(今河南安阳东北),纣都朝歇(今河南淇县).周灭商,武王曾在孟津(一作盟津)大会诸侯,之后率联军直抵牧野,败纣军,占领朝歌,商亡.  相似文献   

14.
南宋时期,有两位曾在广西任职的朝廷命官,一个是静江府(今桂林市)知府、广西经略安抚使范成大;一个是桂林通判周去非。范、周二氏博学多才,平生留心世事,深入民间,接近群众,注意调查研究。他们根据自己在广西任内的耳闻目睹,稽考有关资料,分别撰写了《桂海虞衡志》、《岭外代答》两部著作,成为今天研究广西地方史志和少数民族历史不可多得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范成大(1126—1193年)吴郡平江府(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他从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以后,历任处州(今浙江省丽水县)知州、静江府知府、广西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礼部员外郎、中书舍人以及参知政事等职。晚  相似文献   

15.
嘉定一地,南襟淞浦,北带娄江,东抵大海(系指未析宝山县以前)。嘉邑地名及得名时间邑志记之颇详,援引如下:“宋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平江府知府赵彦櫹、提刑王棐奏分昆山县东郡、春申、安亭、临江、平乐、醋塘五乡二十七都置嘉定县。以纪年名,建治于练祁市,属平江府“为上县。”严格地说,嘉定县议置是在宋嘉定七年,于十年十二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作者刘基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田(今浙江省青田县)人。元朝末年进士,曾任高安丞,为官廉洁、正直。弃官归里后,受明太祖朱元璋聘召至金陵,他“陈时务十八条策”,朱元璋把他安置在建礼贤馆。后来,他辅佐朱元璋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召降了方国珍,北伐中原,统一了中国。授太史令之职,以后累次升迁,官至御史中丞,封诚意伯。当时,明朝的许多典章制度都由刘伯温与李善长、宋  相似文献   

17.
梅山是今湘中山地的古称,包括今娄底地区的娄底市、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以及由邵阳市的新邵县等部分地区组成,还有怀化地区的淑浦县,益阳地区的安化县、桃江县和益阳市的一部分。《宋史·列传·梅山峒》说:“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其地东接潭(今长沙市),南接邵(今邵阳市),其西则辰(今沅陵市),其北则鼎、澧(今常德市),而梅山居其中。”熙宁五年(公元1027年),开梅山置新化、安化两县,以新化属邵州,以安化属  相似文献   

18.
春日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注释]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省)人,有《淮海集》。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万丝,指雨丝。因是“轻雷”,所以下的是细雨。“霁光”句,指第二天雨晴时阳  相似文献   

19.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三年(1066),他两次以第一名贡于乡。次年,神宗即位,又以进士登第。历任叶县(今河南省)尉、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受到当时元老重臣文彦博的器重,并与大文豪苏轼结成了文字之交,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外三人是秦观、张耒、晃补之),由于新、旧党争,决定了他一生的政治进退。元丰三年(1080),改官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六年,调监德州德平镇(今山东德平)。元丰八年,召为秘书省校书郎,修《神宗实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历史上,从唐代到明代这一千年间,曾经有过六个“北京”。它们是:一、唐朝和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三代,均以其发祥地太原府为北京。二、宋朝庆历年间(1041—1048年),仁宗把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北)建为北京。三、金代天眷元年(1138年),熙宗改临汉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境内波罗城)为北京。四、金代贞元元年(1153年),把大兴府(北京市北)称为北京。五、明初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为北京。六、明代永乐元年(1403年),成祖将他做燕王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 建北京(今北京市)。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