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炽荣 《广东教育》2006,(11):67-68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中考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有力措施,它体现了新的教育质量评价观和现代的教育观,是促进学生主动与全面发展的有力措施,因此我们应积极而又稳妥地实施这项改革。一、紧紧把握住评价的根本目的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它是终结性  相似文献   

2.
3.
协同论的系统开放性、序参量和自组织原理为综合素质评价的组织实施机制提供了理论解释。借助协同论分析综合素质评价组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发现,协同是组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必然要求,序参量是综合素质评价组织实施的主要矛盾,自组织是综合素质评价完善改进的根本途径。综合素质评价协同组织实施机制包括多元主体协同参与评价过程、评价组织机构的价值整合、评价实施资源的系统化及评价组织制度保障的配套。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中的两依据一参考,宁波大学自2016年起,在三位一体高校综合评价招生中,积极探索利用综合素质评价。在报名环节,设置前置条件,框选生源;在评审环节,确定维度规则,好中选优;在面试环节,深入测评,精准选才。通过探索实践,使综合素质评价逐步实现了可行性、科学性、引领性,为完善多元化的高校人才选拔模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为什么(Why)、是什么(What)、谁(Who)和怎样(How)几个维度分析了高考改革的路径,揭示了综合素质评价在操作过程中值得关注的若干重要因素,为高校建立完善招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小平 《教育导刊》2001,(11):47-47,28
小学生素质发展综合评价是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的新评价机制,这一评价机制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主体性和未来性,而且体现了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可见,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1998年,我校作为番禺区实验点,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小学生综合素质个体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对高中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高考综合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向教育理想生态迈进的必要选择。综合素质评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师生对系统的认知,需要结合学校实际优化系统内容和评价方式,要让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成为学生主动认识自我、规划个人发展、自觉反思进步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改变教师评价观念,推动教学改革;变革考试评价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方式转变;优化学校整体工作,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培养诚信意识,优化社会风气等。目前,中小学实施的综合素质评价还存在着价值偏差导致的目标与方法错位、权力分配造成的教育不公平、心理定势引发的抵制行为、实际障碍减弱改革的力度等问题。完善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需要加强沟通交流,淡化选拔功能;推进教育资源分配改革,建立监管机制;积极帮助引导,实施利益补偿;加快配套制度建设,减少信息损耗等。  相似文献   

9.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测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从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表征和操作等层面发掘问题,从社会氛围、保障机制和监控体系等层面提出实施对策,将有利于新课程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理念和新内容,尤其重视教育评价的研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成为基础教育领域一个新的组成部分。随着这一新的教育活动的开展,引发了从理念、理论到实践的广泛讨论,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有力支持。本文试图梳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研究,并提出目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是新高考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促进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调查发现,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虽然在若干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各地各校重视程度不一、个别指标实操中不好把控、评价客观性和可比性不够、教师对评价的认识和掌握不足、评价实施的支持保障不充分、评价结果应用情况不理想等问题也逐渐凸显。推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深入实施,需要切实扭转评价导向、加强宏观政策和制度的系统设计、有效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全面育人功能、着力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加大综合素质评价的保障力度,为教育本质的回归赋能。  相似文献   

12.
沈启正 《中国教师》2012,(10):23-26
<正>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质是多元智能评价观,它根植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表达了"人人都能成功"行行出状元"的思想,因而,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不应该仅仅限于纸笔考试可测的几种智能。教育部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2号文件)中  相似文献   

13.
形成性评价是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行为表现所进行的评价。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存储信息的完整性、评价结果的公开性以及应用操作的可行性,通过全员培训策略、组织管理策略、专业支持策略和行政推动策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师生教育观念转变,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  相似文献   

14.
提升学生评价素养对推动实现综合素质评价常态化具有深远意义。学生评价素养是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在评价实践中所应具备的理念、知识、能力、情感的综合表现,具有整体性、发展性及情境性等特征。重视培养学生评价素养有利于引导学生走自主发展之路,有利于营造多主体交互式的评价氛围,凸显了综合素质评价的育人价值,同时也是顺应我国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的时代之需。在现实中,学生评价素养的培养仍受传统考试文化、评价观念、多元评价场景及评价制度缺失的制约。因此,学校需重视开展评价教育,帮助学生积累评价经验,创设良好的评价生态,通过提升学生评价素养增强综合素质评价效能。  相似文献   

15.
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综合能力和学习过程的评价,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学生能力的结构、发展的过程及倾向,并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综合评价分为基础性素质评价和发展性因素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到高中毕业再读完大学,一般大约需要20年时间,而在中小学的12年时间里,正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当前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重视升学率为主,把考试成绩作  相似文献   

17.
18.
教育适应社会与教育超越社会的矛盾是高考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两难困境的根源。综合素质评价遭遇到文化传统及城乡差异等社会性问题,导致评价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操作性原则等有可能被异化。完善教育改革的外部条件,优化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渐进地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必须的政策出路。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要求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已经在各地全面开展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存在评价指标不完善、相关培训不到位、诚信问题严重、评价结果的使用不当等问题。这些问题能否解决以及怎样解决,将直接决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质量与效果,并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深化,要求学校应建立起与素质教育精神相适应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该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上百个各级指标和数以千计的数据,数据和信息的采集渠道很多。因此,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需要精细科学的专业规划。本文从指导思想、实施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方法的确定、评价内容及要素内涵、实施办法、评价结果的使用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