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植物的化感作用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群 《中学生物学》2005,21(11):2-4
对化感作用和化感物的概念、化感物质的类型及释放途径、化感作用的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化感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从化感作用、化感物质的概念,化感物质对杂草、病虫害的作用机制等方面,较系统的探讨了化感物质对杂草、病虫害的抑制作用,并展望了化感作用在新农药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萜类化合物对植物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植物化感作用(Allelopathy)的概念是Molisch在1937年首先提出[1],并定义为,所有类型植物(含微生物)之间生物化学物质的相互作用,同时指出这种相互作用包括有害和有益两个方面·70年代中期,Rice根据H.Molisch的定义和植物化感作用近40年的研究成果,将植物化感作用定义为:植物(含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Lemont(弱化感)和Dular(强化感)水稻杂交产生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ent inbred lines,RILs)及其亲本为供体植物,并以稻田主要杂草稗草为受体植物,采用迟播共培法对群体及亲本化感作用进行测定及评价,应用主基因+多基因分离分析法研究水稻化感作用的遗传体系。结果表明,水稻亲本化感抑草作用差异较大,对受体稗草的根长抑制率呈连续变异,体现出数量性状特征;水稻Lemont(弱化感)×Dular(强化感)组合的Rlhs群体化感作用遗传体系由两对连锁的主基因控制,主基因间的作用方式呈互补作用。进一步估计受体根长抑制率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稗草根长抑制率的群体均值m=29.3908245,主基因加性效应与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I^*=7.0619195,主基因遗传率为49.36379%.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常见的作物油菜和青菜种子为受体,对滇重楼成熟种子外种皮的化感作用进行研究。以种子发芽率、子叶展开率、抑制率IR值(Inhibitory rate)为指标,判断滇重楼种子外种皮的水提液对油菜和青菜的化感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滇重楼种子外种皮水提液对受体的萌发和幼苗生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表现为:抑制种子萌发、抑制胚根的生长、抑制子叶的展开。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为探究射干地上部分和根部释放的化感物质和连作障碍之间的关系,采用化感作用测定方法,测定射干地上部分(叶、茎)和根部对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根据化感作用指数推定连作障碍形成中化感物质产生的影响。发现射干地上部位和根部5mg/mL浓度时,对受体植物生菜(Lactuca sativa)种子萌发表现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生菜幼苗生长的影响测试结果,1mg/mL和5mg/mL浓度时,对幼苗胚根(抑制率:81%、97%)和下胚轴(抑制率:45%、83%)表现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浓度的提高而抑制作用增强。以上可以推定,射干自身释放的化感物质通过淋溶和分泌的途径渗入土壤中积累而产生自毒作用原因,导致射干出苗率下降或根部腐烂等可能性。要鉴定作用化感物质需要进一步的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物他感作用普遍存在,针对他感作用的基本定义、作用物质的种类及在可持续农业上的应用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合理利用植物他感作用建设可持续农业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 Dular(强化感)和 Lemont(弱化感)水稻杂交产生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ent inbred lines,PALs)及其亲本为供体植物,并以稻田主要杂草稗草为受体植物,采用琼脂迟播共培法对群体及亲本化感作用进行测定及评价。  相似文献   

9.
用生物测定法研究刺桐茎、叶浸提液对早熟禾萌发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刺桐的化感作用和供体植物的器官以及浸提液浓度密切相关.刺桐的化感作用总趋势为叶〉茎.随浸提液浓度的加大,刺桐的化感作用增强.在实验设计的浸提液浓度范围内,0.100g/ml的茎、叶浸提液对早熟禾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最强.刺桐化感作用的研究为园林植物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顶菊对小麦种子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衡水湖附近棉地、坡地的黄顶菊为样本,进行蒸馏水活性浸提,将浸提液配制成10%、50%、100%3种浓度蒸馏水作为对照,进行了黄顶菊对小麦种子化感作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黄顶菊器官内有化感物质存在,且不同生境的黄顶菊不同器官浸提液对小麦种子化感作用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或抑制作用:(1)对发芽率的影响:坡地黄顶菊茎的各浓度浸提液均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起促进作用,茎、花浸提液对发芽率的影响随浓度的升高而减少,10%、50%根浸提液有促进作用,10%、50%花浸提液有抑制作用.棉地黄顶菊除100%根、花浸提液外均对发芽率起抑制作用,且10%浓度浸提液的抑制作用大于50%、100%浓度.(2)对芽长的影响:坡地和棉地的地上部分均起抑制作用,坡地和棉地的100%根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农村教育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现代化关系到四个现代化的成败。农业依然存在着毁林开荒、滥垦山地和农业技术人员匮乏的问题,存在着“政策威力”代表“科技威力”的问题,而要解决目前农业存在的这些问题,很重要的这一点就是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农民素质的惟一途径就是发展和改革农村教育,因而,农村教育在农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学的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探讨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内涵、特性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园林植物化感作用与园林植物配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现阶段我国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园林植物间的相互关系处理不当),及对化感作用机理的探讨(化感作用影响到植物群落结构、群落的稳定、生态平衡),提出化感作用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庄子·逍遥游》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之二虫又何知?”,对其中的“二虫”的理解,以往各家众说纷纭,有的认为“二虫”指的是蜩与学鸠,有的认为指的是鹏、蜩。本文通过对庄子哲学中关于获取相对幸福和绝对幸福的方法的阐释,以及对‘二”、“虫”、“二虫”的考证和“之”字的分析,同时参考郭庆藩等人对此问题的看法,并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探讨“二虫”的具体内涵:“二虫”指的是“蜩”与“学鸩”。  相似文献   

15.
土壤盐渍化严重、淡水资源严重不足已成为限制农业发展的世界性问题,如何减轻农业用水对淡水资源的压力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海水灌溉农业的意义、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杜氏盐藻与4种海洋微藻间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交叉培养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杜氏盐藻与球等鞭金藻、叉鞭金藻、湛江等鞭金藻和小球藻之间的化感作用,并测定了受试后球等鞭金藻和杜氏盐藻的SOD活力.结果表明:(1)杜氏盐藻与球等鞭金藻、青岛叉鞭金藻、湛江等鞭金藻及小球藻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化感作用,其中,湛江等鞭金藻、青岛叉鞭金藻胞外滤液对杜氏盐藻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杜氏盐藻胞外滤液明显地抑制小球藻的生长;(2)青岛叉鞭金藻、湛江叉鞭金藻、球等鞭金藻和小球藻胞外滤液萃取物分别至少由6种、8种、6种和6种物质组成;(3)微藻胞外滤液对受试藻SOD酶活性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跳虫与“会跳跃的虫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中“跳虫”一词字面之意似乎指所有“会跳跃的虫类”,但在动物学领域则特指节肢动物门“弹尾纲动物”。鉴于目前汉语表达中容易把各种会跳跃的虫类混为一谈,本文从生物学角度比较了跳虫和其他各类会跳跃的虫类在生物学特征、跳跃机制及分类学范畴上的差异;从词汇学角度提出了各类会跳跃虫类的中文术语表达建议。  相似文献   

18.
R. Asokan 《Resonance》2007,12(10):47-56
Insects, which constitute one of the most abundant groups of living creatures on Earth, are significant to human life in numerous ways. There are many beneficial ones like the honey bee, silk worm, etc. and quite a few that are harmful and cause direct or indirect damage to the well being of human beings. Researchers have been continuously trying to find new ways to mitigate problems of harmful insects like crop pests and also to harness the potential of beneficial ones. In this regard, advances made in genetic engineering have enabled the genetic modification of insects for various purposes. Some of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this lie in crop pest management, vector management in public health, production of medically important proteins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of beneficial insects like parasitoids, predators, silk worm and honey bee. The proposed release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insects is evoking serious debate among researchers and environmental groups on safety issues as is happening with transgenic plants and engineered microb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