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五年制第六册18课《列宁和卫兵》写新战士洛班诺夫第一次站岗,不认识列宁,坚持检查列宁的通行证,发现果然是列宁,他非常不安,向列宁举手行礼说:“列宁同志,请原谅,我耽误了您的时间。”列宁握住这位年轻战士的手,高兴地说:“你做得很对,小伙子!你对工作很负责任。谢谢!”这里学生对卫兵称列宁为“您”能理解:表现了卫兵对列宁的尊重、崇敬、爱戴。但是对列宁称卫兵为“你”就不理解了。有的学生认为卫兵是一个年轻战士,而列宁是革命领袖,因此列宁可以不客气地对待卫兵。这种理解是不恰当的,有必要向学生讲清:在俄国“您”和“你”  相似文献   

2.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列宁和卫兵》是一篇记叙文。它通过列宁自觉接受卫兵检查通行证的事,反映了革命领袖模范遵守革命纪律的崇高品质。文章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思想。根据课文特点和中年级的训练重点,教学时,除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外,还应注意指导学生学会朗读的一些技,认识课文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动作  相似文献   

3.
《曼谷小象》是三年级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教学时除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外,还应让学生掌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句含义的学习方法; 为此,教学时可遵循如下步骤: 一、从整体入手,初识课文内容学生自学课文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其中主要写了谁和谁?(写了作者在泰国首  相似文献   

4.
所谓整体教学,就是在向学生教授新课时先交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先让学生了解课文整体结构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居高临下地分清课文的结构段落,编写好段意,结合课文内容灵活地理解字词。这样,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就不是支离破碎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教学第十册《飞夺泸定桥》,首先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并回答教师提出的以下一些问题。“这篇课文作者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作者主要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抢夺泸定桥的事。”教师:“红军当时为什么要夺桥,原因是什么?”学生:“红军北上抗日必  相似文献   

5.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高年级学生布局谋篇能力?我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采用“阅读借鉴,逐一爬坡”的教学方法,效果较为显著。具体做法是: 一、整体阅读,基本训练.从整体阅读教材入手,引导学生找人物的活动线索,理作者的写作思路,议课文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对文中塑造的形象和表达的本质,获取真切的感受。如教学《詹天佑》时,我在指导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怎样写的?为什么写?学生通过读、想、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层次结构;初步学会以对话的形式真实具体地记叙一件感受深刻的事;学习三轮车工人乐于助人的崇高品德。二、教学过程:课前预习布置学生带着课文后的第一道思考题及“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经过么样?”的问题阅读课文;查阅字典,读准下列  相似文献   

7.
袁昌仁 《云南教育》2005,(16):33-33
《鲁本的秘密》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目标是:1.通过自主阅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结合自己实际,对照鲁本对母亲的关爱,从思想深处受到教育;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在学生初步读懂课文内容后,可紧扣“心动”、“筹钱”、“送礼”三个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研读课文,以达成上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这篇阅读课文以“登山”为主线,以“走险路”为内容,记叙了革命导师列宁与波兰革命者巴果茨基一起爬山看日出,往返走过悬崖上的危险小路的故事。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师检查阅读效果时,可以先让学生谈谈怎样分段、各段段意、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以及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记叙的。这些是学生读懂这篇课文的基本要求。在学生议论的过程中,可逐步出示“登山——走险路”、“去——”、“回——”等板书内容。这样,学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线和叙述顺序。  相似文献   

9.
《鲁本的秘密》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目标是:1郾通过自主阅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郾结合自己实际,对照鲁本对母亲的关爱,从思想深处受到教育;3郾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在学生初步读懂课文内容后,可紧扣“心动”、“筹钱”、“送礼”三个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研读课文,以达成上述教学目标,一、心动——萌生心愿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提出三个问题探究:(1)什么东西使鲁本“心动”?(一枚刻有Mother的金光闪闪字的胸针。)(2)他为什么会“心动”?(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理解:①母亲终日为五个孩子的衣食操…  相似文献   

10.
要善“抠”     
“噢,通行证,我就拿。”——这是《列宁和卫兵》中列宁说的一句话。一位老师教学至此,在“噢”字上做了一番文章:师:这里的“噢”是什么意思?生:是列宁想起应该出示通行证。师:列宁不知道应该出示通行证吗?生:知道。师:列宁为什么不主动出示呢?生:因为他工作很多、很  相似文献   

11.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首篇《列宁和卫兵》一课教学的重点是要弄清课后作业的第一题:“洛班诺夫检查列宁同志通行证的时候,列宁和旁边那位同志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列宁为什么称赞洛班诺夫?”列宁的态度是  相似文献   

12.
从图入手,整体感知。看图学文的教学,可引导学生从观察图画入手,让学生先按照一定的顺序,认真观察,大致了解画面内容,然后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怎么样?要求学生简单地说说图意,从整体上获得初步的印象,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借助拼音,读中理解。汉语拼音作为识字的拐棍,可让学生借助拼音,一目双行,把课文读通。注意读准“捕”“迎”“裳”等生字。读时可采用自由练读,指名试读等方式,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掉字;读流利,不唱读。读后结合画面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写的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图文结合,深入理解。在教学中,可紧紧围绕小蝌蚪找妈妈这条线索,把握小蝌蚪如何变成青蛙的过程。读文时要弄清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有几句话,各是什么意思。课文第二、三、四段的叙述方法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整体把握"提升到语文教育的三大特点之一:"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把握是一种通用的阅读教学方法,是对读物整体内容的把握。而我们的教学往往把整体性阅读简单地理解为"初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读了课  相似文献   

14.
兴趣教学是一种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情绪、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兴奋剂。因农村小学教学条件不足,怎样因陋就简开展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是教师的一个难题。本人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抓住主要情节进行模拟表演第六册语文课本《列宁和卫兵》一文,主要情节是讲列宁主动让新战士洛班诺夫检查通行证,严格遵守  相似文献   

15.
教法一一、读中整体感知1 投影出示霍金的头像及有关霍金的生平卡片。2 出示课题 ,质疑解题。学生谈自己对课题的理解。3 自由朗读课文 ,想一想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主线 :霍金是怎样向命运挑战的?他创造的奇迹给了我怎样的启示?二、读中有所感悟1 霍金向命运挑战 ,课文从两个方面来写 ,找出文中一句话来回答这两个方面各是什么?(此环节是在学生整体阅读课文的基础上 ,将学生的读引向探究、发现、感悟的层次上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互相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投影出示学生找到的重点句子 :“霍金向命运挑战 ,不仅仅是指他能…  相似文献   

16.
一、初读感知。借助汉语拼音拼读生字,学生试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读后教师可启发学生讨论、探究,然后形成共识:读懂这本“最大的书”能为建设祖国作贡献。课文倒数第二段中“读了这本岩石书……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初读感知中还要研究文章主要写了哪些人(川川、地质勘探队员的叔叔),写了他们的什么事(川川问了好多问题,叔叔作了系统的回答)。二、探究问题。川川问了哪些问题?叔叔怎样回答?分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难点,必要时教师给予点拨。交流时边讨论,边…  相似文献   

17.
我在读讲《列宁与卫兵》一文时,一上来就让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一节,说说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来了个“篇末突破”,直扑中心。学生回答之后,我让他们读全文,想想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自觉遵守纪律、不搞特殊的。这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边读边划,兴致很高。  相似文献   

18.
提问是阅读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提问,讲究问题设计的技巧,使每个提问富于艺术性,切实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一般有下面几种类型: 一、把握整体,感知性提问讲读一篇课文,首先要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只有了解课文写些什么,才能进一步去理解、去体会。如第9册《海上日出》,在学生默读课文后,就要问:“太阳升起来以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作者在海上看到太阳是怎样升起来的?”“太阳升起来以后,天空有云,出现了什么景象?”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读通课文,把握课文的整体内容,充分感知课文的语言文字,为理解课文的内容,体味课文的思想作好准备。在讲读一段课文时,也要通过感知性提  相似文献   

19.
一、案例描述在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讲讲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了解了大作家为什么把小姑娘称为老师之后,就"在你的心目中,小姑娘和萧伯纳分别是怎样的人?"这个问题进行读与悟。片段一:放,张扬个性师:娜塔莎是一个漂亮可爱、人见人爱的小姑娘。那么,除此  相似文献   

20.
范读课文之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第一,初读课文,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对所要读的课文首先要读上一至两遍,弄清文章里写的是谁或是什么,知道写了一件什么事或怎么样,中心人物是谁,主要写的什么事。对这些,在自己的头脑中应产生清晰、完整的概念,对某些细节的描写要有较深的印象。第二,概括中心,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掌握了课文主要内容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