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青海省闪电监测网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监测资料,对青海省闪电活动特征(时间、空间特征及正负闪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青海省各个地区利用雷暴日数与闪电次数、闪电天数得出计算雷暴日数的两个关系式。结果表明:2015年青海省闪电平均强度为20.42k A,以负闪电为主;在时间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在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青海的东部、东南部及南部;春夏季的最大正负闪强度比秋冬季大,但平均正负闪强度要比秋冬季小;闪电次数也是春夏季发生的比秋冬季多,但正闪电在秋冬季发生的几率要比春夏季大。  相似文献   

2.
黑色闪电,既不是俄罗斯影片《黑色闪电》中的伏尔加老爷跑车,也不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被冠以“黑色闪电”美誉的牙买加选手博尔特,它是真的闪电。  相似文献   

3.
<正>闪电是大气中常见的强放电现象,不仅陆地上有,海上也有。虽然与陆地相比,海上发生闪电的次数要少得多,但它仍是海上作业者的最大威胁。标准闪电的电压高达3亿伏特,电流可达3万安培,足以使人丧命,美国加州海岸的雷暴曾导致一人死亡,数人受伤,2014年8月,我国东海上一名渔民也因被闪电击中而陷入昏迷。那么,闪电击中大海时,会发生什么?如果此时你恰好在海上,又该怎么做才能安全逃离呢?  相似文献   

4.
资讯     
正木星闪电的秘密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对木星闪电的起因感到迷惑。"朱诺"号木星探测器任务小组的科学家发现,木星闪电实际上是地球闪电的"翻版",但闪电的分布与地球不同。"朱诺"号上的微波辐射探测仪可以记录频谱范围很广的木星无线电信号。它检测到了377次闪电放电,范围在兆赫-吉赫之间,与地球的闪电相同。但不同的是,木星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地质大学的陈列馆里,珍藏着一块形状极为怪异的岩石。它外形像一根不规则的圆管,末梢有一处分叉,质地坚硬,颜色深灰,闪耀着既像金属又像玻璃的光泽,用手指叩它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它内部有许多扁圆形气孔,孔孔相通,中心部位的气孔最大,极像莲藕。它的表面沾满了沙滩上的沙子,内部是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的石英、长石等矿物。它犹如苍虬的千年老树之根,又酷似腾飞的蛟龙,因此人们给它起了个极富诗意的名字——“根龙”。 这造型奇特的根龙是从哪里来的呢?莫非它是哪一位艺术大师精心雕琢的杰作,要不是天外来客拜会地球的礼物?并非如此,它乃是出于造化的神工鬼斧,它是世界级珍品——闪电熔岩。 1995年6月2日,北京顺义区马坡村降了一场特大暴雨。雨中电闪雷鸣,随着一声令人胆战心惊的闷雷,潮白河沙滩附近的铝制高压输电线被雷电斩断。闻迅赶来抢修的电工发现,在出事地点,高压线短了近两米,而在下面的沙滩上出现了一块奇石,这就是根龙的来历。 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的30多位专家经过反复研究,一致认为根龙是落地雷电造就的闪电熔岩。巨大的闪电落在沙滩上,它的瞬间高温可达数千至一万度。沙滩上松软的沙子、稍硬一些的砂岩中的部分导...  相似文献   

6.
月球火山的熔岩铸就的“月海“   在浩瀚的星空中,月球看起来总是如此平静,那里也有火山吗?   当然有.虽然月球上没有类似地球上夏威夷或圣海仑那样的火山,然而,它的表面却被巨大的火山熔岩层所覆盖.过去,天文学家曾认为,月球表面的阴暗区是广阔的海洋,因此,他们称之为“mare“,这一词在拉丁语的意思就是“大海“.当然,这是错误的,这些阴暗区其实是由火山的熔岩层--玄武熔岩构成的平原地带.   ……  相似文献   

7.
闪电和火焰经常同时出现在诗人的诗句里,而在现实中,闪电和火焰——而且还是火山喷出的火焰——共舞的自然景观却是罕见的。而近期冰岛火山的喷发,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但也为他们提供了一生难得一睹的观看闪电和火山共舞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采用青藏高原地区WWLLN闪电定位观测数据,通过对数据统计处理,,研究了该地区闪电活动时间、空间两个尺度上的变化特征,得出:(1)青藏高原闪电活动具有显著的日分布差异性,主要集中在13:00~24:00时间段内,每个月份下均有闪电活动的发生,总闪电频次属于双峰值的变化类型,且均在6月份闪电活动达到了第一个峰值,在8月份闪电活动达到了第二个峰值;(2)不同区域之间闪电密度月分布情况不一致,每个月份下统计出的闪电密度值也不相同,且均呈单峰值变化类型。其中高原西部、中部、中北、东北区域,闪电密度值从1月份开始缓慢的增加,在7月份闪电密度值达到了峰值。在西藏南部区域,闪电密度值也从1月份开始迅速的增加,在5月份闪电密度值达到了峰值,闪电活动强于高原西部、中部、中北部区域;(3)青藏高原落雷密度没有较好的一致性,存在两个闪电活动高值区域,主要位于中部那曲附近,另一个闪电活动高值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区域,在高原中北部区域,探测到的闪电密度值要稍弱于上述两个区域,但闪电活动要高于其它区域;(4)青藏高原闪电活动在逐月的变化过程中,总体呈现出从东部逐渐向西部发展,然后又向东部逐渐消退的变化规律。闪电活动从3月份开始出现,在5月份期间逐渐向高原西部区域发展,在7月、8月期间,闪电活动达到了峰值,从9月份开始闪电活动逐渐向东部区域退却,到11月份时候闪电活动几乎消失,相对较少。研究所得结论能够为青藏高原雷电防护设计工程以及雷电灾害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RNA,这是比DNA对于生命更重要的大分子,也是比DNA更早登上舞台的大分子。生命的戏剧从RNA开始。 46亿年前,在刚刚形成的原始地球上,大自然进行着惊心动魄、威武雄壮的活动。天空中雷鸣闪电,地面上火山爆发,喷出大量气体和熔岩,太阳发出的强烈紫外线,来自宇宙空间的射线无遮无拦地射向地面,它们结合起来向原始大气进攻。随着地球的冷却,水蒸汽凝结成雨点,大雨磅礴而降,形成原始海洋,大气中各种不同有机物被雨水冲刷下来,落进原始海洋中,成为所谓的“热稀释汤”。  在这样的原始海洋中,降到水中的有机物数量非…  相似文献   

10.
奇异的闪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闪电家族”中,“球状闪电”、“联珠闪电”和“黑色闪电”都不常见。球状闪电当然不是通常所见的电闪雷鸣(但常常以雷雨天气为背景),而是颜色多为红色或橙黄色的发光体(俗称“火球子”)。球状闪电在空中形成时,直径可达几十米,当它移近地面时,其直径会逐渐变小,颜色也有所变化。球状闪电行走的路径极不规则,当它“飘”过来的时候,能听到一种神秘的“吱吱”声,可往往人还没来得及躲避,它已轻盈绕过,“蹦蹦跳跳”地跑到前面去了。由于球状闪电运行速度比一般闪电慢,颜色又鲜艳多变,所以很容易被目击者误认为是飞碟。1985年7月26日晚出现在北京八一湖上空的球状闪电,以及1987年9月3日出现在上海嘉定县封滨乡的球状闪电,当时一些新闻媒体就有“目击飞碟”一类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熔岩化学剂     
《发明与创新》2010,(7):30-30
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为大家开山修路,提供了方便,但由于炸药威力大,如果不小心,就会对大家造成危险。 我家前面有人修房时,就经常看见有石头在天上飞,多危险啊。我在想,如果能发明一种熔岩化学剂就好了,只要人们在岩石上钻了孔,将熔岩化学剂注入,这种化学剂会寻找石路,然后产生膨胀,  相似文献   

12.
闪电对我们生活在地面上的人们来说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当雷雨云中发生电荷的累积从而导致大气电场发生巨大变化,闪电就产生了。闪电是地球上最强大的电能,一次雷暴所消耗的能量相当于一个核电站所产生的能量。全世界每天都会发生逾一千万次闪电。闪电发生的时候,道道弧光从浓  相似文献   

13.
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的凯特塔波河口因闪电而闻名世界,这里每年有140~160个夜晚都会电闪雷鸣,全年产生闪电的次数可达100多万次。这里成为地球上最大的臭氧制造"工厂",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地方像凯特塔波河口这么特别。而且很奇特的是,一般的闪电都是云对地放电,而这儿的闪电一般都是云朵之间进行放电,因此闪电都是发生在至少5千米的高空。由于发生的地点就固定在凯特塔波河口上空,而且很高,所有的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中部有一块名为格罗莫维什的旷地,闪电非常青睐这块旷地,每逢阴雨天打雷,总会有闪电霹打这块旷地,当天空撕开了一道裂缝,从天而降的巨大能量就在旷地的上方释放,一道接一道的耀眼的闪电,伴着响彻天宇的雷鸣和天地间事物的黑白剪影,你会怀疑什么样的铜墙铁壁能经受住这样的轰击,魔鬼炼狱的地方也不过如此吧?或者,这是上帝的炼钢厂,打造诸神兵器的地方;或者,这是被人遗忘的宝藏,用自然的声音表明还没有被人认识的价值。异常频繁的闪电发生率为这样一块旷地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因而被称之为“闪电家园”。闪电原本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  相似文献   

15.
炎夏,万里云天时有闪电裂空,惊雷撼动。对于这些雷鸣闪电,人们似乎望而生畏,谈之色变,将其视为灾难的化身。殊不知,闪电也有功劳,科学家们也正加紧研究如何利用闪电,让其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16.
马健 《知识窗》2004,(4):27
在气象学上,台风和闪电都属于灾害性天气系统.世界上每年因受台风影响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是十分严重的.闪电(雷暴)对人类的威胁,也能使人"谈雷色变"! 2002年夏天,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场大雷雨,一个炸雷就夺走了8条人命!  相似文献   

17.
在气象学上,台风和闪电都属于灾害性天气系统.世界上每年因受台风影响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是十分严重的.闪电(雷暴)对人类的威胁,也常使人"谈雷色变"!去年夏天,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一场大雷雨过程中,一个炸雷就夺走了8条人命!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的30年里,曾有不少密切观测太空雷暴的宇航员声称,即使相隔数百公里,闪电似乎也会彼此感应,这种现象被称为“交感闪电”。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地球科学家们决定验证这种传闻。他们利用网络理论——数学的一个分支——来构建闪电次序的模型。从模型中他们发现,在一次暴风雨中,闪电并不是随意出现的,有些区域是闪电高发区,在这些高发区的闪电往往与其他区域的闪电或前或后地发生。网络理论据此指出,远距离的闪电彼此之间必然存在一种联系。那么这种联系究竟是什么呢?科学家们有不同的推测。有人说,闪电能够使大气层上部生成电子,并且在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青海省东北部地区雷电定位图形显示系统获取的2004~2006年7~9月闪电资料,进行了闪电的时空分布、闪电密度的分析。结果表明:总闪电中负闪电占大多数;正闪电的平均强度大于负闪电;闪电的发生有明显的日变化,总闪电、负闪电呈双峰双谷形;最多闪电次数出现在8月;闪电的高值中心在以大通、湟中、互助构成的三角地区。  相似文献   

20.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空中的“黑暗闪电”可对航班上的乘客产生辐射作用,相当于一次完成的全身CT扫描。几乎看不见的“黑暗闪电”可形成大量的伽玛射线,在接近特殊闪电的发生高度上,许多航班飞行员可以看到伽玛射线闪烁的情景,由于伽玛射线释放时非常“明亮”,以至于在数百公里外的设备可能“失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