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隐喻的系统性这一框架内,从基础隐喻及派生隐喻的角度,探讨Newmark的隐喻翻译法的具体应用,最终发现两种语言之间基础隐喻的一致性与冲突性与隐喻翻译方法的选择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和更新,隐喻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各种语境之中。隐喻的正确使用可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与传神,其主要原因是隐喻话语具有双重影像的特点。对隐喻的双重影像的特点在语境中的使用进行一番探讨,可加深我们对语言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诗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山有X,隰有Y"句式,不仅具备起兴的修辞作用,更蕴含深刻的内涵。立足《诗经》文本,运用"四个世界"理论,全面剖析"山有X,隰有Y"句式的隐喻世界,从而挖掘出《诗经》物理世界间的映射,心理世界中的观照,文化世界里的细节,语言世界上的独创。  相似文献   

4.
隐喻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概括性地回顾隐喻研究的发展过程,试图从现代的隐喻认知观来探讨分析隐喻的认知机制、隐喻式思维方式以及隐喻的理解。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体现。语言和思维都是具有社会性的,因此不同民族的隐喻既有相似性又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人类为什么要创造出影像作品?人类创造的影像作品之表征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发展演变及其如何反作用于人类自身?这是影像传播研究必须要回答的两个基本问题。本文作者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了独到的新观点。为了方便阐述和利于理解,作者将形态样式纷纭复杂的影像世界加以高度概括提炼,采用两种方法划分为不同的影像范畴,并对其意义加以深入阐述与解析。  相似文献   

6.
隐喻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语言,在语言的不同层次上都有体现。带有比喻色彩的词语、短语,词的比喻义,比喻句,打比方等等,都是隐喻分别在词、短语、句子、篇章等不同层次上的体现。同时,又可根据隐喻影响语言的方式的不同,分为语法层次的隐喻和语义层次的隐喻。这样,就可以“词、短语、句子、篇章”层次为经,以“语义、语法”层次为纬,编织一个系统的隐喻之网,使带有比喻色彩的词语、短语、词的比喻义、比喻句、打比方等等各归其位,在隐喻系统中都有自己的位置,系统梳理隐喻对语言的影响。隐喻显现程度与语法化程度之间有一种反变关系。  相似文献   

7.
隐喻在语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隐喻不仅具有修辞功能,更是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方式,人类的思维从根本上是隐喻的。因此提高英语学习者的隐喻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通过对隐喻的概念的透析以及对隐喻的分类的理解,探讨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语境作为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隐喻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本文主要从隐喻的定义,隐喻的识别和隐喻的意义三方面来论述语境对隐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谚语作为一种语言文化,是长期以来由民间创造并在后世中广为流传的语言.谚语经过历史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而且能言简意赅地表达出其寓意.本文通过分析谚语的隐喻研究及翻译原则,探索翻译技巧,对准确地表达谚语的隐喻内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们往往用隐喻谈论复杂和抽象问题,对于道德,也可以从隐喻角度进行研究.道德隐喻的主要研究范式有语义分析范式、IAT范式、Stroop范式、语义启动范式和情境改变范式;道德隐喻的研究主题有道德隐喻的理论解释、道德隐喻表征的维度以及隐喻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今后,道德隐喻的研究方向是扩展道德隐喻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开展道德隐喻的中国化研究和挖掘道德隐喻研究的德育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隐喻理论     
该文探讨了从亚里士多德到当今的语言学家的隐喻理论,着重于乔治·莱考夫的理论,理查兹、约翰逊、特韦尔斯基,特别是认知语言学家福科尼耶也有涉及。最重要的是讨论莱考夫提出的三种类型的隐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有着丰富的比喻用语 ,但由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价值观念的不同 ,使英汉动物比喻的涵义既有相通之处 ,又有千差万别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语言使用中的普遍现象,语法隐喻在广告中有广泛的应用并起重要作用。本文以功能语言学对语法隐喻的论述为理论基础,以经典广告范例为语料,探讨了概念隐喻、语气隐喻以及情态隐喻在不同类型广告中的应用及其对实现广告的语篇目的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隐喻是语言系统的精华,是人类认知、思维和行为的方式,它产生于建立在相似形基础之上由始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过程。概念隐喻是隐喻的具体表现形式;文化意象是概念隐喻的知识来源和建构基础。概念隐喻是由人类经验和文化意象衍生而来,其形成依赖于丰富的想象和类比。本文以以上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文化意象形成概念隐喻的跨文化取向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人际语法隐喻是Halliday(1985,1994)语法隐喻理论(grammatical metaphor)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语气隐喻扣情态隐喻两种。本文分别在小句和语篇中探讨了人际语法隐喻的社会功能及语篇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理解概念隐喻的过程中,我们将一个域中的概念投射到另外一个域中的概念。这种投射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一定的范畴进行的。而这些范畴的形成受到不同文化、环境、语言的制约。这些受制约的范畴构成了一定的意像图式,而这些意像图式使我们理解隐喻成为可能,即我们领会了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简单介绍了隐喻和语境的基本概念,分析了语境与隐喻的构建和理解之间的关系,同时,认为在隐喻语的翻译过程中也离不开对语境因素的考虑并提出了几种可行的隐喻语的翻译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在认知隐喻研究方面,人们普遍接受的是Lakoff和Johnson对隐喻的分类,即把隐喻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很多学者对这三种隐喻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却没有对它们之间的联系做过讨论。以这三种隐喻分类为基准,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这三种隐喻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具有交叉重合性。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其中更包含大量的隐喻。意象图式是隐喻的认知基础,是人类经验中将抽象关系与具体意象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因此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对《诗经》中的一些隐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隐喻是文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明喻与隐喻的归属之争古已有之。从形象映射、语词作用方式、诗学效果只能说明隐喻与明喻二者所具有的相同地方,并不能说明二者之间的归属问题,但是却可以看作明喻归属于隐喻这一事实的一般表征和补充,而从隐喻的发展角度出发则可以说明喻归属于隐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