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谈中日贸易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日双边贸易关系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及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为进一步扩大中日双边贸易创造了机遇。中日贸易关系的发展使中日双方的经济互补关系得以充分体现。但中日贸易关系和现状喜中有忧,两国贸易磨擦频发,日本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等都影响着中日双边贸易的合作与发展,两国唯有不断增加沟通交流,加强协调协商机制的建立和健全,进一步挖掘、深化合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才能实现贸易繁荣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游牧化与农耕化间关系的基础是经济上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关系的形成是由不同化所分布的自然环境决定的。而不同生态环境下生计方式的差异又决定着互补关系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历史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间在经济上互补关系的主要内容有朝贡贸易,互市贸易以及战争这种非正常的互补形式。但是,在经济互补关系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双方在产品需求方面是一种“非平衡需求”关系,而这种关系又往往成为互补关系中各种矛盾的诱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极大地促进中国—泰国间的双边贸易.分析了中泰间的双边贸易发展情况,利用双边贸易互补竞争指数测算了中泰贸易的互补与竞争程度,得到结论是,中泰贸易既存在互补,也存在竞争,而竞争程度稍大于互补程度.利用经济计量模型预测了2012-2015年的中泰间双边贸易,结果表明,中泰间双边贸易将提前实现1000亿美元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巴西是世界上国土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快并有巨大的经济潜力,从20世纪90年代起,两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双边经贸关系取得了稳步发展,巴西成为中国在拉美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于2009年4月成为巴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因此,中巴应加强双边贸易,高度重视互补性经贸合作,加大我国对巴出口,充分挖掘两国贸易的合作潜力,优化商品结构,有效应对反倾销,促进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市场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数字技术在一些关键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政府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推动着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稳步增长,为中国数字贸易的规模扩展和结构优化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和新的竞争优势。数字贸易、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三者协同发展,将更好地促进数字贸易对象多元化和内容丰富化,进而提升数字贸易的效率效益。同时,数字贸易各参与主体的协同关系、数字贸易供给端与需求端的协同关系以及数字贸易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协同关系,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数字贸易系统所蕴含的"1+1>2"整体协同效应。中国应完善发展数字贸易的政策体系,发挥数字贸易的技术优势,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构建全球产业价值链,在协同发展中促进数字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内学者发表在知网中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一方面厘清各个视角下FDI的贸易效应,可以发现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投资与贸易的关系可以分别表示为互补关系或替代关系或没有关系,其中互补关系居多。另一方面,通过综述找到目前该领域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增加FDI与投资国和东道国进出口贸易的双向影响研究,细化区域、产业层面的研究及跨行业FDI的效应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欧债危机后,中国和欧盟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大为增强,中、欧关系迅猛发展。中、欧关系在政治交往、贸易投资、人文交流、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中欧关系的迅猛发展有其特殊原因:政治互信和经济互补、中国的经济地位以及中国对欧债危机的态度是促进中欧关系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变化之中,大国关系是形成世界新格局的核心要素,中、欧关系的发展将会推进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进程;同时,也将促使欧盟尽早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和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型中美欧三边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巴西是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2014年中国成为巴西最大的进出口来源国。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巴两国2005—2014年间双边贸易的整体情况,并采用静态指数和动态指数考察了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然后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中巴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巴两国产业内贸易有不断弱化的态势,而两国市场规模和巴西市场开放度是影响中国和巴西产业内贸易的关键因素;最后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促进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2001—2020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的相关数据,分析了与我国大豆进口贸易排名前五的国家——巴西、美国、阿根廷、乌拉圭、俄罗斯的大豆产量、与我国贸易关系、政策制度,通过构建贸易引力模型定量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进口国的经济规模、人口数量、大豆产量等因素具有巨大差异,汇率对大豆的进口贸易额有显著影响;从需求角度来看,大豆进口数量会随中国经济规模增大而继续增长;从供给角度看,国外大豆的供给量取决于国外人口数量和国外大豆产量,这些都会对中国大豆进口贸易额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为跨越国界的经济合作方式,跨境经济走廊利用资源的互补开展多方面合作,促进区域内交通、物流、金融、贸易、人才流动等多方面发展,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本国边境地区发展速度,从而带动国内经济发展。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近年来在多领域有所突破,向世界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跨境经济走廊建设,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新方案。  相似文献   

11.
从产业升级的角度透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高水平人力资源需求不足同经济高速发展之间的矛盾出发,解释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结合中国进行产业升级的经济大趋势,提出产业升级与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双赢互补关系,并给出了从高校的角度如何更好地实现这种双赢互补关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愿望。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理应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在实现"中国梦"方面,高校应以德为先培育"筑梦人",通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和社会的双向互补、共同发展,成为加快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相似文献   

13.
在综述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关系各理论观点的同时,对中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之间的替代或互补关系按不同行业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中国对待对外直接投资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加入WTO就意味着中国以成员国身份跻身于世界经济贸易之林,并使世界市场格局以及整个世界经济关系发生瓣的变化。中韩建交10周年以来,中韩贸易额从过去69亿美元发展到目前的312亿多美元.两国互为第三贸易国。同时,入世后,中韩经济关系将由过去的互补型会变为更多领域的竞争型。这使得两国提出进一走调整经济结构和政策,以避免过分竞争和不必要的摩擦,谋求两国经济关系朝着更广阔领域的合作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内容分析 地位和作用 基于地理科学本身的发展和对地理课程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新的课程标准理念要求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地域之间的物质和信息,要通过交通运输、通信、商业和贸易等方式进行交流,实现互补,这样社会才能形成一个运转自如的整体.第七节"国际贸易和金融"是前几节知识的综合运用,掌握本节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当今社会经济生活形势和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各项调整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他们将来能够进一步协调与环境的关系、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加速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客观看待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竞争力,实证分析其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二者之间相互促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显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不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原因,而城镇化是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原因,二者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处理好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和城镇化的关系,对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日益成熟,中泰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状态.根据最新数据利用产品相似度指数、市场相似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了中泰两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贸易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泰国农产品整体竞争力强于中国,而且两国农产品差异性很大,竞争程度低;从双边贸易看,中泰两国间农产品以贸易竞争为主,贸易互补为辅.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或将要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要确保中国社会良性运行,应处理好全球化与主权的关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维护国家主权的完整与独立;处理好"开放与保护"的关系,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建立和完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处理好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扬自身的文化个性,坚持多样文化的互补共荣.  相似文献   

19.
经济贸易问题日益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有人认为对外贸易总会是一方受损、另一方得益的"零和"关系。随着中美贸易差额近年来逐渐扩大,中美间的贸易摩擦也日益增多,美方也借此问题频频向中国施压。这似乎印证了中美贸易终究逃不脱"零和"的困境。其实,搞清楚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实质才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试图从"非零和"的角度来认识中美贸易方面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两岸经济合作始于两岸贸易,两岸贸易的发展得益于经济合作尤其是台商投资的带动,因而,贸易合作在两岸经济合作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两岸贸易的制度化安排,进而促进两岸投资关系、产业分工关系的制度化,并为两岸经济的实质整合创造条件,应是ECFA作为框架协议的着力点所在,也符合两岸关系发展中"先易后难"的原则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