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学精神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公民个人全面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本文阐述了科学精神的塑造与培养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了应当以高等学校的课堂为主要阵地,通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改革课程传授方式、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活动、弱化学科界限等手段,营造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的氛围,促成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养成,培育出国富民强所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的三项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教育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是高等教育发挥创新功能、适应知识经济挑战的重要举措。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高等学校在实施创新教育时,应当从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目标出发,进行总体方案设计,其中包括创新教育目标设计、创新教育内容设计以及创新教育课程设计等。 一、创新教育目标设计 1.创新教育目标设计原则 创新教育,无论作为现代教育思想还是作为教育改革实践,都应当有自己的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  相似文献   

3.
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 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2003一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该计划的启动实施,意义十分重人,既是高教战线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重人举措,又是积极推进高水平人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对加快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借豪搀抓概追,乖势两琪;木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人才问题,始终是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头等人事。高等学校要认真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握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  相似文献   

4.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首要职能。现代大学的核心使命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工程技术人才。实施工程文化教育,正是从现代工程实践社会化、综合化和整体化特征出发,在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工程技能的同时,注重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具有高尚的人文情怀的现代工程师。其实质是致力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推进工程教育与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中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平衡与融合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章认为人精神与科学精神在最高境界中是共通的、融合的,人为地将它们割裂开只会给人类精神带来残缺,作为一个完全人应当是二在精神天平的平衡与融合。我国学校教育中若要培养完全人,就必须人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使学生既具有人精神又具有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科学精神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基本品格,是儿童必须发展的基本素养。儿童科学精神的形成有赖于教师的引导,这使得科学精神必然是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幼儿园教师应当具有求真精神、质疑与批判精神、探究精神。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应善于将自身的科学精神转化为有效的科学教育意识,将自己对科学价值的理解与认同转化为推动幼儿科学活动开展的精神动力,支持幼儿自由、自主、自在地进行科学体验和科学探索,使幼儿在教师科学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渐养成敢于求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精神家园处于人文科学价值体系的核心地位,它使人的精神境界及其社会生活的人文教化克服了偏差的传统力量,充分发挥价值的稳定性,从而对社会意识起到稳定、矫正、修复、提升等作用。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注重精神家园意识归属的引导,以利于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形成普遍的社会认同。而作为“意义”层面精神家园建构的途经选择,科学精神在精神家园价值理性中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只有树立科学精神,高素质人才才能用科学的思维意识构建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创造能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创造能力,是科学界、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今年1月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通过了《21世...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互融合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互融合是现代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本文论述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概念、任务和目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重点提出了高等学校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互融通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1.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是整体发展的人才。只强调某一方面的片面发展,无法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任何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将需要科学技能与人文科学知识的协同参与。与此相适应,作为发展的主体的人应该是既掌握科学知识与技术,具有科学精神,又同时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型人才。任何一部分的残缺,都会导致人的片面、畸形发展,损害其持续发展的能力。 2.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是个性充分发展的人才。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以人为本位的,它改变了传统工业文明中见物不见人,把人视为经济动物、物质奴隶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1.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人类社会早期不是孤立自存、互不关联的,而是本固融合的.由于近代社会割裂二者造成了一系列负面恶果,使得人们不得不反思,深感有其融合的必要性.因为二者融合会起到重要的思想导向作用,既可以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又可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尤其在我国现阶段更需要这两种精神的融合,运用它可以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与伦理价值观,合情合理地进行现代化建设,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类进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分析普通高等院校体育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学方法入手 ,论述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必须把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满足现代体育理论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资源能力则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当前我国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水平尚属于较低国家或地区的行列,因而实现中国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出路就在于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人才战略的实施。由于导致我国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任何单方面的措施都很难完全凑效,因而必须进行整体思考,加速人才资源管理体制的创新,以求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人才资源的能力水平,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快速融入全球化,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世界各国家间竞争的焦点从争夺资源与市场逐步转向对人才的竞争。温家宝指出,科技的灵魂在创新,科技的活力在改革,科技的根本在人才。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则是这项战略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通过体育教学这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主要内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当今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人的精神生活面临着诸多困境和瓶颈,马克思和弗洛姆通过对异化现象的分析和揭示,为我们考察现代社会特别是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理论视角,对完善人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村自学考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根据教学论与课程论、终身教育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现代信息科学理论等理论和多年对农村自学考试的研究与实践,提出“自学 多媒体课件模式、自学 高校助学模式、自学 乡镇自考网络体系、自学 学习型企业培养模式、自学 社会实践基地的培养模式、学历与非学历考试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自学 现代远程教育的培养模式”的农村自学考试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7.
任何时代,科学的生命永远植根于该时代的科学精神,因而,每个时代都具有其特有的科学精神。现代科学精神则是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它反映了现代知识中关于自然的认识和关于人的认识的相互关联,也表现了这个时代人类日益意识别自己与周围环境世界息息相关的特点,因此现代科学精神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与人文精神的交融。我们的科学教育要着力寻求一种视科学与人文既有区别又有交融的现代科学精神。本文探讨了现代科学精神的六大内涵及在科学教育中培养现代科学精神的四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是以人为本的综合实力的竞争,人才流失是削弱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在人员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降低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人才资源管理中的一大难题。为此,应从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两方面来有效地寻求降低管理人才流失风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Women are underrepresented in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subjects with more girls leaving these subjects at every stage in education. The current research used a scenario methodology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teacher feedback on girls’ and boys’ choices to study a specific science subject, engineering. British participants aged 13 (N?=?479) were given scenarios where a new teacher encouraged them to take engineering using person feedback which focussed on their abilities, process feedback which focussed on their effort levels or gave them no reason. Results suggested that both boys and girls were more likely to select to study engineering when they received person feedback rather than process or no feedback. Young people also thought that ability was more important to being successful in science than in non-science subjects.This suggests young people feel that ability is needed to succeed in science subjects and person feedback can lead them to believe that they have this ability. Therefore, teacher feedback which gives ability attributions for possible success could be used to encourage more young people to persist in science. However, the potentially negative longer term outcomes of ability attributions and how they may be negated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素描基础作为动漫制作与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该专业学生造型能力、观察能力、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动漫制作与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课程的教学,应充分结合多元化因素,处理好传统全因素素描、现代结构素描、创意素描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