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说中的叙述视角与反讽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内在契合性。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在小说《十九号房》中立足女主人公苏珊的视角,同时结合并转换运用不同视角,将客观叙述内化为人物心理活动,将主观情感外化为象征意象,形成主观与客观的对立,实现对女主人公的反讽,进而对女性追求自由独立过程中源于自身的从精神上依附男性、家庭中自我价值缺失直至逃避自我等问题进行了讽刺与批判。  相似文献   

2.
传统批评中,人们大都将海明威的早期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中的女主人公勃瑞特的性格特征概之以女巫或妓女。如果从一个新视角对其重新审视,就会发现勃瑞特以关爱的圣母美德昭示着人们,将其性格定位以女神更为合适,更有利于读者深层次认识该小说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洋 《英语广场》2023,(18):68-71
约翰·霍克斯是美国著名后现代主义作家,小说《第二层皮》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小说通过主人公斯基泼对自己“毫无掩饰的历史”的回忆,重构了他所经历的黑暗暴力的旧世界和和平美满的新世界。本文通过分析该小说中用到的结构反讽、不稳定反讽、浪漫反讽等反讽手法,重构了斯基泼天真迟钝的退役海军军官形象,进而探究后现代社会的荒诞性、不确定性以及小说中人们内心的麻木与病态心理。  相似文献   

4.
凯特.肖邦的《一个小时故事》短小而精悍,其对女性主义主题的表达通过叙事、象征和反讽的方法呈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对主人公心路历程的叙事、新旧生活的"春天和冬天"的象征,以及医生对于主人公死亡的判断,主人公追求自由、平等和打破男权统治的主题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5.
斯佳丽和瑞特是小说《飘》申的主人公。他们的形象都是正负两方面性格的组合体。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婚姻的悲剧。文章通过对斯佳丽和瑞特的性格分析来揭示他们婚姻失败的原因,并讨论怎样才能获得幸福美满的婚姻。  相似文献   

6.
反讽在西方历史上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流变概念。反讽的基本属性包括对逆性、讽喻性、客观性;以哲学的角度,从古典哲学到浪漫主义哲学再到后现代主义哲学,反讽都在本质上表现其一定的哲学属性,即否定性、对立性、悖谬性、矛盾性和统一性。这都是反讽作为普遍的人类存在方式和思维方式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奥康纳的小说《善良的乡下人》中,反讽渗透于小说的语言、人物塑造、情节构造、意义生成等方方面面。作者通过言语反讽,描绘了流行于南方社会的罪恶;通过透视女主人公信仰呈现悖逆的情景反讽,揭示了人的矛盾和精神困境;通过对于失乐园故事戏拟式的反讽,反映人之罪产生和人类生存困境产生的原因是宗教信仰的匮乏。作者通过各种反讽手法说明宗教信仰的缺失导致人类生活在一个罪恶的世界,惟有基督教才能救赎人的罪恶,拯救人的灵魂,帮助人类重建自己的乐园。  相似文献   

8.
方方小说中大量运用了反讽艺术.在方方小说中,小说的情节结构的反讽性构思、人物形象的反讽性描写与意象的反讽性运用,共同构成方方小说的反讽特色.她在冷静的叙述中,包含了深刻的人生思考.反讽使方方小说含义丰富,也使方方的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简·奥斯丁作为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文学家之一,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被世人称作"散文中的莎士比亚"。笔者结合叙事学的阅读方法,对其小说《爱玛》进行解读,得出其美学意义主要表现在其对反讽结构的艺术性构建上。作者通过将一个幼稚而自负的女主人公作为反讽的对象,逐渐将一个从幼稚中走向成熟最终获得幸福的女性故事完美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10.
小说主人公池大为的人生经历从坚守经由投降最后走向复活,其现实境遇和精神状况在当下中国知识分予群体中具有代表性和深刻性。从个例出发,初步探讨知识分子道路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1.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利特·米切尔1936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以美国内战及战后重建时期为背景,以斯佳丽、白瑞德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一幅壮阔而生动的南方社会的生活画面。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男主人公白瑞德的人物形象,展示这一人物形象所赋予作品的永恒魅力:一是白瑞德对旧道德的反叛精神,二是白瑞德对战争前后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三是白瑞德对斯佳丽爱情的执着精神。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当代小说的反讽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讽是人类文化发展中自我反思的必然结果 ,传统的文化逻辑与现代文化意识猛烈冲撞的文化背景导致了中国当代小说反讽形式的勃发。当代小说所普遍存在的言语反讽、情境反讽与结构性反讽等方式 ,构筑了多重反讽视境 ,从而促成了当代小说叙事艺术的超越性位移  相似文献   

13.
反讽是小说创作中倍受作家青睐的艺术表现手法,本文针对福尔斯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人物塑造、主题,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反讽。认为反讽在该小说中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它恰似一条将小说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的链条,将本似存在对立的内容和形式契合得天衣无缝。  相似文献   

14.
张天翼的讽刺艺术辛辣、犀利、冷隽,融道德讽刺、政治讽刺、人性讽刺于一体。他在短篇小说《砥柱》中通过一次轮船旅行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众生像进行了一次浓缩和速写,灵活交叉运用第三人称限知式视角和自由间接引语,从而使文本生成了浓烈的喜剧效果和个性化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反讽的三个层面——修辞反讽、戏剧性反讽、哲学反讽——探讨《爱玛》的反讽艺术,表明《爱玛》是一部具有深刻的反讽张力的好小说。  相似文献   

16.
讽刺可以说是鲁迅从事文学创作的一个主要的艺术手法,本文结合小说《呐喊》来谈谈它的艺术特色——讽刺。从日常生活着手,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精神体系的认识使鲁迅的讽刺指向自身,这是根源于对自己民族的无法言说的爱,是自我精神的觉醒与反思,嘲讽与选择。  相似文献   

17.
兰斯顿.休斯是美国当代杰出的作家和诗人,其《救赎》一文中记述了“我”在快到13岁的时候获得“救赎”的经过,线索单纯,内容简单。它之所以会勾起人们对之持久的热情,主要得益于作家休斯恰如其分地运用了反讽艺术。这种反讽在作品中表现为言语反讽、情景反讽和浪漫反讽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8.
从文本出发,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在叙事艺术上的三个亮点:尼克角色的出色设计,具有结构故事的双重功用;反讽手法的巧妙运用,多层面传达出作品的深刻意蕴;叙事视角的富于变化,扩大了作品的时空广度和信息容量。  相似文献   

19.
马克·吐温与契诃夫短篇小说幽默讽刺艺术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默讽刺是欧美许多文学大师经常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其中俄国作家契诃夫和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此方面取得的成就尤其引人注目。这两位作家都曾自觉、普遍而成功地运用了幽默讽刺手法。其手法既有相似之处,又有自身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静静的大运河》的艺术创新在于它立足于现实主义,但又超越于现实主义,它的奇妙和创意就在于其艺术手段方面以浪漫、写实和梦幻相结合的艺术结构和艺术手法而从众多的长篇小说中别立新宗。作品小说既有毕肖现实的写实主义手法、典型人物性格的刻画、细腻优美的环境描写、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也有充溢于文本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和传奇色彩,更有现代主义的象征、变形、夸张、梦境、意识流、互文性、戏仿和反讽手法的大量运用,从而带来了这部长篇小说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