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见性”是《坛经》心理学思想的主题.其目标是成就佛、菩萨等伟大人格。“自性论”是见性的前提,它把外在崇拜转化为人的内在自觉。自性范畴尚未分化,但其表征有显有隐,其显是自我意识,其隐是无意识。成佛就是“意识到无意识”,成佛后的“境界”是人的一种澄明的心态。《坛经》“顿悟论”的认知心理思想是见性的最佳途径,其中关于“根性”的差异心理思想是顿悟的依据。顿悟发生在意识与无意识的交界处,是有限的心植根干无限之中。对语言文字的态度是其认知心理的一个侧面,顿悟买际上也有阶段和方面。《坛经》“定慧一体论”的心灵训练和心理卫生思想是见性的措施保证。作为一种思想和方法,可以单独发挥作用,又可转化为现代人健心和心理治疗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坛经》是中国禅宗重要典籍之一。它以“即心即佛”、“无念为宗”、“顿悟成佛”为核心命题,建构起一个由佛性论、境界论、开悟论组成的完备的禅美学体系。其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和对人的自由解放之路的探索,至今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坛经》中的复音词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历时和共时描写,并按照构词方式对所有复音词进行了分类和阐释,以期对其复音词的概貌有一个明晰的了解,从中观察词汇复音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坛经》中的出世思想与印度大乘佛经的出世思想可谓一脉相承,强调世间与出世间的一如不二,其立足点在于缘起性空理论。这种出世思想也往往被人们所误解,出世被混淆为出家、往生极乐等。为了达到出世的目的,《坛经》强调"直了"此心,这是其出世实践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波罗蜜是佛教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译为到彼岸。《坛经》对波罗蜜的理解是和到彼岸、离生灭联系在一起,这和其他佛教波罗蜜的含义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由于《坛经》中的彼岸在自性之上,所以此彼岸不脱离世间,觉悟到自身中本有的真如性,就到达了彼岸。《坛经》以流水比喻波罗蜜,与佛教五蕴理论有关,同时代表了动静不二的清净佛性。  相似文献   

6.
宗教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它离不开对人的价值和人的解脱问题的关注。本文对中国化佛教(南宗禅)的典籍《坛经》和基督教教父哲学的名著《忏悔录》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不仅仅是对二者人学思想的简单罗列,更注重从宗教思想发展史中去考察双方观点,以期找出中西方人学逻辑发展的相通与殊异之处。  相似文献   

7.
《坛经》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艺术资源,主要有巧譬妙喻、诗化偈颂、反诘导悟、默传意会、机锋问答和随方解缚等,有些对今天的教学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按照佛教传统的规矩,只有释迦牟尼本人传教的记录,才能被佛教徒尊称为"经",后世大德的著述,则只能称"论"。而《六祖坛经》被中国佛教徒和世界佛教徒尊为"经",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也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件。它的禅思可以帮现代人开启生命的智慧,回归精神的家园,找到迷失的自我。  相似文献   

9.
李婧  袁宾 《文教资料》2009,(27):35-37
在敦煌本<坛经>里我们注意到"边",如"吾边""旁边"等,本文试图梳理"边"从单独表义的实词到慢慢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边"的词性的改变伴随着位序的改变和组合对象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坛经>关注人生,肯定人生价值.其主要内容为:人是本源,凡夫即佛,众生平等的人的本质论;自修自度,修心见性,顿悟成佛的人生价值观.<坛经>的人生价值论是对传统佛教的革新,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坛经》作为中国佛教中唯一称得上"经"的著作,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所体现的禅宗思想如"空灵观"、"平常心即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不立文字"等与中国艺术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与西方现代艺术的某些观念不谋而合,充分体现了禅宗思想的深刻性、重要性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坛经》中的"自性"是慧能大师所讲佛法中的重要内容,给予了艺术创作重要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何期自性’,即艺术创作的根本源泉;返归本心,当众生向外寻求,被世俗的迷妄缠绕,需要"除却迷妄"返归本心,这为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途径;明心见性,即自性本自清净,明了本性,即得"见性成佛",这启示了艺术创作最高境界,即浑然圆成。  相似文献   

13.
仔究《坛经》就会发现祖惠能并非如一般所言只重见地而不重禅定与修证,而非常重视"行"。凭借对《金刚经》中般若思想的不同解读,惠能提出了生存性意义上的心性论。它将成佛因性与果性的因果关系建立在修证者心地修行功夫上,开启了一条不假外求而是自性解脱的修证之路。它不仅,坚守了佛教的众生平等的理念,而且高扬主体通过道德践行而自我超越的伦理意义;其教理和证悟并重、心行合一的"一行三昧"行,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一致,体现了真与善的完美结合;发大心,行无我行,以及融修证入生活则揭示了修行者践行道德的必要性与持久性。  相似文献   

14.
《学记》是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的总结,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最早阐述教育问题的论著,本文总结《学记》中的道主要包含“道德规范”学问知识“”进学之法”的涵义,并指出了《学记》中“道”思想内涵对当今教育的启示与当今教育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石懿 《华章》2013,(13)
人作为社会之人,与其有关的生态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对其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的影响亦是不可忽视的.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使人类得到健康有序的进一步发展.对此,《淮南子》中亦有着诸多具有现代价值和深远意义的审美理想和生态思考.  相似文献   

16.
《学记》强调“人不学不知道”“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出和阐发了很多教学方面的规律和方法。“善问”与“善待问”思想需加强研究。“善问”是一种教学理念,是一种对教育价值追寻的态度和行为。因为万物各有其理,必然产生怎样问的问题,“善问”是教学策略和方法。《学记》的“善问”策略有三条:一是先其易者,循序渐进;二是后其节目,突破难点;三是及其久也,环环相扣。“善待问”本质上属于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的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以极其宽容的态度等待学生的学问进阶。一是过程性的关怀,即“和易以思”;二是发展性的关怀,即“举一反三”。“善待问”是关注闻道,在“善待问”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师生双边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交流状态;树立教师对学生的榜样作用,使学生能够信任和追随教师;严格要求,“师严然后道尊”。  相似文献   

17.
<坛经>中所蕴含的禅悟思想值得研究.慧能以悟成祖,也以悟教人,其"顿教"具有重视禅机的把握、问答机智而犀利、唤醒个人自我体验、不受文字拘束等特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教学方式.其禅悟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至今仍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坛经》本身蕴涵着巨大的美学价值,但学术界开拓不够深入。挑选学界不太注意的问题加以研究,例如《坛经》潜美学的问题,《坛经》般若境界与潜意识、意境的微细区别问题,《坛经》蕴涵着的几种审美形态的问题,《坛经》美学与康德哲学等的比较问题。希望这些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能填补《坛经》美学研究的一些空白,有助于推进或深化《坛经》美学乃至禅宗美学、中国美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佛典的义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苏轼诗歌风貌,《坛经》对苏轼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思想角度看,它帮助苏轼如何运用佛教智慧来处理人生存亡意义的问题;从创作角度看,《坛经》的"灭尽着相"思想,给苏轼提供不少写诗的源泉,或作为归纳而用,或作为演绎而用,或作为主导思想贯穿全篇而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