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满族的主要聚居地,其拥有丰富的满族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经过多年的开发和建设,辽宁满族文化资源开发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成绩,受到国内、国际游客的高度关注和认可,但仍存在开发深度不足、资源利用率低、项目开发缺少创新及亮点等瓶颈问题。该文从深挖满族文化资源,赋能发展潜力;打造完整产业链,形成满族特色鲜明的旅游集聚区;创新文创产品,提升文化软实力及文化传播力3个方面入手,探索辽宁满族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旨在提升辽宁文化软实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辽宁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满族民俗文化概述入手,在对满族民俗文化进行清晰分类的基础上,从民俗文化产生根基、民俗文化传承通路、民俗文化发展格局三方面系统阐述满族民俗文化传承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恢复民族生态系统、建构良性发展通路、引领打开发展格局等建议,旨在使满族民俗文化在保护的基础上得到传承及实现创造性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海南海洋文化缘于南海而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在海南人民的生产、生活、节日、信仰等民俗方面烙下了鲜明的印记。海南海洋文化与原生海岛农业文化、迁入农业文化等多种文化特质相互融合,具有价值取向的多元性、流变整合的缓慢性和表现形式的朴拙性等基本特征。当前,要大力拓展海南海洋文化,首先要做好海洋民俗文化的发掘、保护和宣传工作;其次要推进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开发海洋民俗文化资源;最后还要探索"文化+旅游"发展模式,丰富海洋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4.
民俗文化对于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对象、目的和灵魂。同时,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也能促进民俗文化进一步得到保护与传承。本文以处于浙闽赣三省边界的江山市为典型,将民俗文化传承保护和开发与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有机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深刻揭示民俗文化与乡村休闲旅游之互联互动的共生关系,为各地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中国文化走出去"不断发展,民俗文化所体现出的民族文化身份具有重要意义。山西历来以文化资源大省而著称,山西民俗文化更是资源丰厚、门类齐全。山西民俗的对外宣传策略应在弘扬山西文化、兼顾英语习惯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媒体进行宣传,从而达到世界各民族相互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阆中经过累年的规划与建设,虽然在古城改造与旅游开发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是也仍存在着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对古城风貌特色维护不佳以及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够等问题。鉴于阆中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多元,应着力打造以"风水宝地·中国阆中"为主题,以民居文化、三国文化、科举文化为副题的旅游精品系统,积极争取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泉州市文化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燕 《职业圈》2007,(24):44-45
泉州历史辉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开发文化旅游的优越条件.文章通过对泉州文化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文化旅游的特点和泉州发展文化旅游的现实条件,提出了泉州文化旅游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8.
辽宁确定了"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发掘地方固有文化资源,推进特色旅游文化品位,不失为是实现辽宁"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目标的加速器。辽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要大力发掘辽宁地方固有的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旅游,推进旅游文化品位,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树立文化兴旅游的理念,不断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较高市场价值和旅游吸引力的特色旅游资源,推进辽宁特色旅游文化品味,推动辽宁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探讨乡村旅游资源及其文化符号的关系,从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与保育的角度,研究乡村发展与乡村旅游。首先阐述了乡村文化旅游的意义,然后转向乡村文化旅游的内容,随后提出乡村文旅资源的保育方案。文旅融合是乡村发展的新趋势,旅游资源集文化、历史、艺术和建筑于一体,在怀旧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中,旅游不仅具有传承社会文化的功能,而且具有特殊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的德州,因运河而起,因运河而盛,历来享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的美誉。本文拟从大运河德州段的历史沿革、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等方面对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保护和挖掘京杭运河德州段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措施,以促使古老运河重新焕发活力。  相似文献   

11.
浅议成语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成语是语言、文化的"信息块"、"活化石", 以其高度精练的语言浓缩了文化的各方面的历史.文章在概述成语文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成语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并且给出了相关成语文化旅游资源的几种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2.
满族农耕文化作为吉林省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然而,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给满族农耕文化带来了挑战。该研究旨在探讨满族农耕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以促进其保护和发展。满族农耕文化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家族和社区的凝聚力及传统和文化的传承。现代科技的发展提高了农耕效率,但也带来环境问题。满族农耕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可以通过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融合现代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来实现。通过这些措施,满族农耕文化可以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展,为吉林省的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和谐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历史和文化的见证,是对历史的记录,对现代人而言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名城商丘,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下,积极进行有机更新。通过调研的方法,依托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相融合发展的政策背景,结合商丘的文化遗产状况分析商丘古城文化旅游建设过程的自身优势以及在发展文化旅游时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文化旅游建设需要管理者积极转变思路,以游客需求为中心提供相关服务;进行部门合作,规范管理;政府给与产业政策倾斜,多产业融合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商丘古城旅游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需求层次不断推进,"文化体验+旅游"的模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推崇。文化体验对旅游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以及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直接影响区域旅游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对此,本文以梅州客家文化旅游产品体验性开发为例,指出整合市域内各文化旅游资源、完善系统实现体验性开发,注重旅游产品开发、提高品牌效应,整体规划分类体验、激活客家文化助推客都经济,是其旅游产品体验性开发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阆中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阆中文化博大精深,被誉为“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典范”,其中有着鲜明主题和浓郁秦巴韵味的民俗音乐是阆中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人留下来的精神与文化财富,也是历史的一种传承,体现了阆中当地自然、质朴的乡村气息,体现了阆中人民的思想和意蕴。该文系统梳理阆中民俗音乐,按照民间歌谣、民间戏剧、民间曲艺、民间音乐进行分类整理,了解其现状,掌握其特征,探索其价值,思考如何对阆中民俗文化进行保护与弘扬,并以此来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以期阆中民俗音乐健康、可持续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红色故都"江西瑞金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而且还拥有独特的客家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尤其是今年的《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瑞金更是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当今红色旅游文化的对外传播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研究视角,通过调研辽宁省内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发现其在传承内容、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归类分析,提出有效的传承方式,以改善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环境,建立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宣传路径,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的保护性开发模式,切实提高全民族对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视程度,将民族文化精髓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张卫杰 《文化学刊》2024,(3):205-208
民俗美术文化可以促进特殊教育环境下的学生的认知与情感能力,提高他们表达与沟通技能,增加自信,最终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实用技能,感受到传统民俗美术的魅力,提高审美力,培养对民俗文化、人文、历史的兴趣。在特殊教育环境下,民俗美术文化的发展需要特别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支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和能力,制定一对一的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引导他们通过民俗美术活动来发展自己的潜能。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实地教学和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在特殊教育环境下,民俗美术文化的学习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还可以激发他们对文化的热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豪感,融入社会,实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一文含四带,十地耀百珠",文化之魂通过一句句诗句,深深镌刻在了浙江大地。浙江省的"诗路文化带",就是把山水和文化融合的诗路建设。浙江省黄金旅游线及首批诗路旅游目的地的甄选,是对浙江历史文脉、旅游资源的重新梳理,让一个个诗路文化新地标串珠成链,串起诗路文化之"链",串起诗画山水之"链",串起全域发展之"链",让大家乐在景里、游在诗里,共享浙江这个诗画大花园。  相似文献   

20.
小阿 《生态文化》2007,(1):36-36
李莉编著的《中国传统松柏文化》已由中国林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中国传统松柏文化》以史为线,从人类学、社会学和文化史的角度,结合我国传统森林文化的发展,对于我国传统松柏文化做了系统、详尽的论述。该书分为历史上分布广泛的松柏资源、历史上对松柏的利用、历史上因林造景中的松柏、传统民俗文化中的松柏等7个章节,全面展示了中国松柏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