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今天一早,我作为《市场星报》和《课外生活》的小记者,和其他小伙伴们一起,来到了心驰神往的科大讯飞。科大讯飞是专门研究智能语音及语音技术软件的公司。像"灵犀语言助手""讯飞输入法"等都是他们研制出的产品。在2003年,讯飞就已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了呢!进入科大讯飞的主楼,科大讯飞市场部经理谈冰用幻灯片给我们讲述了一些简单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年轻时学习阳明学,信奉"知行合一"的理论,但是后来陶行知对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观点提出了批评,陶行知认为知识的形成应该是"行知行"的过程,随之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理论。陶行知师承杜威,他的"行知行"理论属于实用主义哲学认识论范畴,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概念是一个道德修养范畴的理论,"知行合一"立足于传统儒学的体用论。"行知行"理论并不是对"知行合一"理论的扬弃,它借鉴的仅仅是"知行合一"理论的字面表述,所以陶行知对阳明"知行合一"理论的批判只是为了提出自己的"行知行"理论。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知行合一"的实践思想,曾经多次强调学以致用和崇尚实践的"知行合一",注重研究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思想价值与现实意义。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实践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思想精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实践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4.
万微 《文教资料》2021,(4):82-83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越来越重视"知行合一"的教育,要求将"知行合一"应用于实践。本文从"知行合一"角度,分析相关教育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他的心学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他宣扬"知行合一"的哲学观,强调躬行实践的重要,更提出"致良知"学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倡独立思考具有深刻的意义。习近平主席曾经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提到"中国人讲‘知行合一’,法国人讲‘打铁方能成铁匠’,都强调要把思想转化成为行动。"。今天,研究王阳明"知行合一"思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办公厅2016年11月发出了关于做好《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的通知,"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被突出强调,体现的是工学结合从"情景"转向"实战"的教育思想。本文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将高职教育的教学优化聚焦在"知行合一"上。一方面,分析了制约当前高职教育"知行合一"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分析了基于提升高职"知行合一"教学质量的可控性影响因素。探索推动高职教育的优化升级,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贺麟的知行合一论其实质是两层结构,贺麟重点发挥了知行合一的学理内容,而其知主行从的观点则是"新心学"体系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8.
知行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著名教育理论。本文从教师、幼儿、家长三个维度分析了"知行""行知"路线,最后得出以"行知"为主、"知行"为辅,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何锋 《江苏教育》2013,(6):20-21
<正>"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意为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对教育,我们一直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但改名叫"行知",并且一生都在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综观当今的教育,我们不缺理论,教育方面的各类论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法科大学生就业难更为突出,这已引起高校以及法学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是个系统工程,尽管受诸多社会因素的制约,但一些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和就业能力的"先天营养不良"也是导致就业难的"病因"之一。对此,高校开展对法科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能力的在校培养教育,这是提高法科大学生就业率和改善就业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就业能力的培养重在对高校法科大学生法律实务的训练,创新法科大学生法律实务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法律事务训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哲学,历史悠久,表现着一些基本的价值取向;"天人合一,知行合一,重义轻利,德力并重"等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思想观念也是中国传统价值的主要倾向。  相似文献   

12.
从阳明学到新心学的思想轨迹——论贺麟知行观的新开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麟认为,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说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他把王阳明的"率真的知行合一说"发展为"自然的知行合一说"。新心学继承了陆王心学的主体性原则,并自觉地从现代哲学的角度加以论证;继承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并且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发挥,赋予其现代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知行关系的视角把中职专业课教学方法归类为"知行并行——授受"式、"先知后行——应用"式、"先行后知——归纳"式及"知行合一——建构"式,并认为知行合一是中职专业课教学方法的选择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现代的工匠精神是指人们在从事劳动的过程中,不断地精益求精乃至于追求极致,以实现近乎完美的创造性成果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转型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也是高等职业院校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电子信息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工匠精神认知"、"知行合一精神"、"精益求精精神"、"创新创造精神"四个方面存在着一些尚需引导与加强之处。本文结合调查状况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情况,从"如何深化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行合一精神、精益求精精神、创新创造精神"四个方面探讨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80年代始,我国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知行合一精神.没有知行合一精神,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可能要推迟相当长的时间,或者说根本不可能出现.本文尝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知"与"行"合一思想在应用中的效益问题,提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倡导知行合一精神的必要性及践行知行合一思想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6.
《宜宾学院学报》2017,(7):45-51
知行学说是朱熹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格物致知学说相互印照补充,其中知行关系独具特色:在知至之后知可以向行自然转化,在知至的基础上,知行具有一体性和合一性;在知未至时,则应当下主敬的劝勉工夫促成知行的转化。前者是知行合一的本体态,后者是知行合一的非本体态,即无论何种情形,朱熹都强调要知行合一。这两种"知行合一"态在工夫论和境界论的视域中可以完美地融合,它们貌似分离,实则合一。  相似文献   

17.
《安徽教育》2010,(3):13-13
<正>本刊讯近日,在省教育厅的组织下,科大讯飞向合肥市第35中学西藏班捐赠了十多万元的"畅言"教育系列产品。省教育厅、合肥市政府、省援藏办公室及科大讯飞等相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64):57-58
知识经济时代是创新教育的时代,教育的主题是实施创新教学。实施创新教学必须做到"知行合一"。教师一定要明白:"知"是"行"之基,"行"乃"知"之成,正确处理好"知""行"关系,在高中数学创新教学中力求做到知行合一,从而真正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贺麟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他继承和发展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提出了"知行不分先后"、"知行永远在一起"、"知行平行"等观点.贺麟的新"知行合一"观,对当前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思政课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良好的素质与品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社会、人与世界、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时代的不断发展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行合一"是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学中需重点考虑的问题.当代大学生还存在道德知行脱节、言行不一等现象.基于此,探讨"知行合一"教育理论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