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一种“应然”的指向,它体现了一种新的思想理念,寄托了人们对教育的理想,对“三维目标”的涵义认识不足必然会导致实践中的偏差。使“三维目标”由“应然”走向“实然”,应在把握其涵义和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寻求“三维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的整合点,把握“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的根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三维目标”则是这个理念的支柱。所谓“三维目标”,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一、如何理解以“过程与方法”为目标“过程与方法”作为教育目标是一种全新提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对此,人们理解不一,困惑颇多,甚至有一些人反对以“过程与方法”为目标的提法,认为“过程与方法”只能属于“走路”“过桥”“乘车”,是“行为”,不是“目的地”和具体目标。由于认识上的不一致,因此在落实三维目标方面必然会出现一些行为上的偏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人们对教育目标的多维性和高层次要求已日渐看重。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维教育目标是一个统一、完整的目标体系,三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4.
一、如何理解以“过程与方法”为目标 “过程与方法”作为教育目标是一种全新提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对此,人们理解不一,困惑颇多,甚至有一些人反对以“过程与方法”为目标的提法,认为“过程与方法”只能属于“走路”“过桥”“乘车”,是”行为”,不是“目的地”和具体目标。由于认识上的不一致,因此在落实三维目标方面必然会出现一些行为上的偏误。  相似文献   

5.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是语文课程性质的重要呈现,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但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我们发现,无论是对“三维”目标的宏观上的理论阐释还是微观上的教学实践都存在不少疑惑。《中学语文教学》曾在2007年第8期以“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6.
蒋楚生 《考试周刊》2011,(88):57-57
新课程理念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必须以教育规律为依据,深入实现教学目标的“三维化”。作者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三维化”的认知进行探讨,并依此阐述了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理念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目标.本文就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8.
聂华伟 《四川教育》2004,(10):43-43
新课程确立了三维的课程目标,强调三维目标并重。但由于认识偏差,不少教师认为再谈“知识”就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真是这样吗?在内蕴理解上,过去考虑学科课程时,往往从学科自身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出发,“知识”局限在“是什么”的层面上,即陈述性知识。而新课程视野里的知  相似文献   

9.
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按照我校“四场”的教学理念,我们强化目标意识,把目标场定为以三维目标为引领,设置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再逐一地达成目标,使地理学习化难为易,走出了一条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一种“应然“的指向,它体现了一种新的思想理念,寄托了人们对教育的理想,对“三维目标“的涵义认识不足必然会导致实践中的偏差.使“三维目标“由“应然“走向“实然“,应在把握其涵义和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寻求“三维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的整合点,把握“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1.
一、如何理解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作为教育目标是一种全新的提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对此,人们理解不一,困惑颇多。有一些人甚至反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法,认为过程与方法只能属于“走路”“过桥”“乘车”,是“行为”,不是“目的地”和具体目标。由于认识不一致,因此在落实三维目标方面必然会出现一些行为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12.
一、如何理解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作为教育目标是一种全新的提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对此,人们理解不一,困惑颇多。有一些人甚至反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法,认为过程与方法只能属于“走路”“过桥”“乘车”,是“行为”,不是“目的地”和具体目标。由于认识不一致,因此在落实三维目标方面必然会出现一些行为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13.
“三维目标”是《语文课程标准》蕴涵着的深邃理念之一。“三维目标”既是教师设计教学流程的出发点,又是课堂上学生达成目标的归宿。同样,好的习题也应该蕴涵着“三维目标”,也应该以“三维目标”为支柱,使学生做习题成为他们收获知识、彰显个性、提升能力、展示思维方法,并最终形成语文素养的过程。基于此,笔者在习题设计方面作了些许探索,现从“三个维度”撷取数例,以飱读者。 ●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习题中的“知识”,一方面是指贮存在学生心中的固有生活经验,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层次诠释和接纳。“能力”则指的是学生盘…  相似文献   

14.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均衡落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目标是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目标,是在物理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确立的。这三个目标互为支撑,缺一不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必须实现有机整合、和谐发展,必须落到实处,实现有效发展,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理念,提高和完善学生的科学素养。三雏目标的整体发展和均衡发展,也是实现短时、高效、低耗而又充满愉快的学习的理想方式。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需要教师在认识上,行动上和方式上采取必要的手段,方能实现。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顾此失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目标”是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设计语文课程目标,改革课程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的基本理念,也是指导语文教学的根本原则。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准确地理解“三维”之间的关系,全面落实“三维”理念,是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教师都在探讨的问题。目前在实施新课程方案,落实三维目标的实践中,语文教学存在着顾此失彼的偏向。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广西大学为例,首先阐述了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双高”人才培养改革目标与思路,然后提出了基于“多元培养、三维融通、全程协同”教育理念的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双高”人才培养策略,最后提出了基于“多元培养、三维融通、全程协同”教育理念的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双高”人才培养成效。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目标要求,构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的提出,使得新课程、新课改的理念有了一个具体的载体,更体现了学生要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但在落实三维目标过程中却不尽人意,一种态度是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考高分就是好猫。  相似文献   

18.
第五个话题:三维目标的考查. 新课程实施不仅带来了考试内容的变化,而且教育理念、课程目标、人才规格等也都发生了变化,这对命题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如何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考查等都是全新的课题.通常的做法是“以知识与技能为主干,兼顾过程与方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今年高考数学陕西卷没有回避困难,有努力落实“三维目标”的大胆探索和坚实步伐,表现为  相似文献   

19.
天立 《师道》2014,(10):45-48
“三维目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词和重要核心理念,对新课程的实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各类教师的培训中,它被其倡导者视为体现了教育思想进步和价值追求,也被异议者视为引发轻视知识教育思潮的肇因。之所以会引发歧义和争议,根本原因是在实践中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甚至混乱。为此,本文将就“三维目标”这个概念的创生演变和发展过程进行深入探讨,以此深化教师“充电”过程中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三维”目标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日益凸显出来,并逐渐发展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生长点。然而,对“三维”目标的元概念在教育学意义上的反思和清理尚未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三维”目标内涵的理解,也影响了“三维”目标的真正落实。本文从合理性、合法性和工具性三个层面对“三维”目标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整合了其多重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