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根据“课标”的要求,把八年级学习说明文的目标定位为“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中国石拱桥》抓住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外形优美的特征,根据凸显特征的需要安排说明顺序,  相似文献   

2.
“课标”将中外文学作品的学习目标表述为,“注重审美体验,……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人教版分别在必修三和必修五设立两个小说单元,其学习内容分别是“人物与环境”“隋节与语言”。必修五的“单元说明”则强调本单元的学习要注意把握主题和情节,  相似文献   

3.
许定凯 《现代语文》2007,(12):63-64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学习作者设置情节的艺术手法。2.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触摸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对人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3.合理评价作品的主旨。  相似文献   

4.
【创意说明】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本中的第25课由五首词组成——温庭筠的《望江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武陵春》、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五首词按诗人所处的年代顺序编列,都是古诗词中的名篇。  相似文献   

5.
一、课标·教材·学情 课标对七年级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实词)的积累和基本文意的疏通。《咏雪》是第二十五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一则,此文在《世说新语》中被编入“言语”门。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表明了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作者未加一句评论,但意图明显。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使文言文学习扎实有效,让学生乐于接受传统经典文化。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在本课学习中的难度有三:即基础积累,课文美点赏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一、课标·教材·学情 课标对七年级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实词)的积累和基本文意的疏通。《咏雪》是第二十五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一则,此文在《世说新语》中被编入“言语”门。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表明了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作者未加一句评论,但意图明显。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使文言文学习扎实有效,让学生乐于接受传统经典文化。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在本课学习中的难度有三:即基础积累,课文美点赏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  相似文献   

7.
①人文人景,在作者变幻的白描笔法中欣赏冰雪西湖的静与美。 ②人境人情,在作者真切的湖心自怜中体悟孤高情怀的痴与怨。  相似文献   

8.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全文安排2课时,本课是第1课时。这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积累词语;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3.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9.
【课标·教材·学情】 “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孙权劝学》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的: 1.学会“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了解湘西的人性美及《边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课标·教材·学情】 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我们把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培养学生独立学语文的能力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方面获得发展。《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的精华章节之一,学生通过学习它首先要获得语文能力(以上五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导学航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鸿门宴》一课语言优美,语法现象丰富,情节生动而富有戏剧性,是学生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典范文本。可通过科学的导学设计,引导学生自觉地梳理知识、解读文本、提升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课标·教材·学情】 《紫藤萝瀑布》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属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体味人生,关爱生命”,学习要求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这对于刚刚跨人新学段、才十二三岁的中学生来说,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在学习的过程中,宜“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设想] 《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父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本课学习的重点是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这种鉴赏在《荷塘月色》中已经学过,学生是比较熟悉的。再加上课文浅显易懂,完全可以让学生借助注解自读课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真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重在教给学生阅读思考的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课标·教材·学情】 《智取生辰纲》所在单元主要学习古代长篇小说中的几个有名片段,目的是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本课节选自《水浒传》,主要是记叙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通过教学,学生能养成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小说中人物的习惯;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熟悉一定数量的古代口语;理解人物形象,感受小说巧妙的情节安排。  相似文献   

16.
【课标·教材·学情】 《变脸》是有“巴蜀鬼才”之称的著名剧作家魏明伦的作品,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场,记叙了老艺人水上漂和孤女狗娃间的命运碰撞,体现了破除重男轻女世俗观念的愿望,引发人们对悲剧命运根源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7.
【课标·教材·学情】 课标要求高中学生“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依据课标,我们要明了演讲辞的特点和风格,学会演讲,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目标定位】 ①理解“父亲”形象,领会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构思。②感悟作者的感情,启发学生要读懂父亲,感恩父亲。 【创意解读】作者李森祥以其平实的笔法,将视角转向父亲以“台阶”为中心生活的点点滴滴,给读者展现了平淡而又丰富,丰富而又相对单调的人情画卷。  相似文献   

19.
【创意说明】 本文选取的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远在万里之外留学的儿子的两则家书。 如何教学这样的一篇文章?文题中的“家书”似乎可以成为串接课堂学习的一根红线。  相似文献   

20.
【课标·教材·学情】 培养学生勤读、好思、善悟与质疑、探究的习惯,是“课标”的要求,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包身工》思想深刻、构思讲究、表达典范,是培养阅读能力与学习习惯的一篇好课文。然而就一般高一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想文化素养来看,学习这篇课文,在内容把握、语言体味欣赏,特别是在社会时代、思想文化的理解和情感体会上会有较大的难度和距离。因此,宜恰当设计学习方案,引导学生学会、会学、学有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