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是什么?我们应如何教历史?历史课该怎样上?对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可以说我们许多长期在一线从事历史教学的老师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多年来,我们一直受考试分数的左右,使得历史课堂教学显得十分功利,使原来生动有趣、学生喜爱的历史课失去了吸引学生的色彩,更不用说展现历史的魅力了。经过调查,部分学生感到学历史和听历史课很厌恶,是硬着头皮在学。日前,我听到我女儿的一句话,让我非常震撼。那时她正在复习小学六年级的历史,她突然说:“以后打死我也不读文科。”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背历史头痛。  相似文献   

2.
宋国献 《考试周刊》2009,(21):121-121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许多学生特别是男生对与社会有关的知识其实是很感兴趣的,只因为他们不喜欢教条式的、枯燥乏味的历史课,故而影响了历史科目的成绩。但是成绩不好并不代表学生就真的对历史不感兴趣,只要学生对历史有兴趣,我们的历史课就有希望,而对于如何把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确实需费一番心思。从教以来,我一直在进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且小有收获,下面介绍一些做法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志强 《山东教育》2004,(11):45-46
传统的历史课让许多学生头痛,也有很多学生简单地认为历史就是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对历史产生了厌恶感。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尝试着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构思:新课标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许多老师采用“历史活动课”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去参观各种纪念馆、博物馆、历史遗迹等,让真实的历史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既学习了历史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真可谓一举多得。但问题是并不是每个学校都具备这样的条件,于是我就想,何不设计一个虚拟的展览馆,让学生“身入历史”,在亲身感受历史的过程中,学习历史。基于这种想法,我把整堂课设计为带领学生参加“郑和下西洋”展览馆的形式,非常新颖。具体有四个展厅,如图。  相似文献   

5.
历史学科被列为初中升学考试科目后,已引起各学校和历史老师们的高度重视,但由于起步晚,就该学科的许多教法.多数人还处于探索中。尤其是毕业阶段的复习,更是历史老师们感到棘手的问题。通过近几年的历史教学.我常在平时教学,特别是在毕业阶段的复习中引进课堂竞争机制的办法帮助学生熟记知识,收到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6.
周二下午第一节课,我到501班上科学课。许多学生围了上来,我想肯定是昨天学生观察蔷薇花丛后有许多发现,急于向我“炫耀”。只听曹德斌迫不及待地说:“沈老师,今天教室门上、墙上爬了许多蚂蚁。”我一看,嘿!确实有许多蚂蚁。我想,今天的科学课可以先让学生讨论蚂蚁的问题.这也能反映本单元的探究主题“生物与环境”。上课铃响了,我开门见山.直接提问。  相似文献   

7.
参加成人高考的许多学生未曾系统地学习历史,在校短的时间内(约72学时)仅靠机构记忆会使学员记忆负担过重,为此,我进行了“把趣味性还给学习”的尝试,让学生由“背”历史到“学”历史,效果是好的。  相似文献   

8.
由于承担市级课题《历史学习方法的变革》研究,近一年来,我们对高中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现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调查,发现其中许多学生,仍然在沿续初中甚至小学的老办法,追问其无法提高成绩的原因,绝大部份同学的答案是‘没有背好’,我们很少听到有人对自己学习方法的反思。同样我们的许多教师也过多地专注于‘教法’,对于学生‘学法’指导很少。这事实上造成教师和学生在‘学法’方面的共同缺失。为了纠正这种问题,结合我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在指导高中文科学生学习方法上的经验,我认为在学习方法上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如何调动学生学史的主动性,是历史教师应该研究的一个看似平易而实又非常重要的问题。据我的教学体会,要而言之,应注意如下几条。一、情境交融、激发兴趣有兴趣的学习,能促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增添学史兴趣的关键则在创造历史情境,使学生回溯历史,感受历史。历史教师把历史“再现”在学生面前的种种努力,至少必会触动学生的历史想象力。有了丰富的想象,何愁兴之不高、趣之不来?二、指导阅读,开展讨论阅读最基本的一点是要读通,读顺畅。如在中国古代史中,有许多非常用字,要教会学生认识。如蚩尤部落的蚩(chī),禅…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中历史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缺乏对许多重要历史概念的阐释和一些历史问题的说明,致使学生对许多历史知识的学习停留在一知半解的水平上。因此,应加强历史概念教学的力度,加深学生对各重要历史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以培养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认为,要达到上述目的,必须做到下面几点:一、充分认识历史概念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首先,历史概念是在历史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思维活动抽象概括而成的,反映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内在的本质的特征。由于历史知识是由众多的相互联系的历史概念组成的,因此,准确、全面地…  相似文献   

11.
我校是上海市重点高中之一,学生素质较好,思维非常活跃。在高一(7)班《中国国民大革命史》(上海市《高级中学课本历史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2版)单元教学结束以后,我按惯例,安排时间给学生,请他们提出本单元学习中的疑问,我来答疑。在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中,我觉得有两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一是“老师,你认为1924至1927年中国国民大革命谁最受益?”二是“如果你是国民大革命时期1927年7月15日时的一个普通中国人,你支持谁?”第一个问题我没有注意过,而且很重要!我学和教了这么多年都没注意过的重要问题一下子被学生提出来,因此很欣赏。  相似文献   

12.
彭伟东 《教师》2012,(34):102-102
在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有这样一种认识:文科教学尤其是像历史、政治之类的学科,教师最重要的是将知识的重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当堂记住。而我通过二十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发现,历史课堂的高效性是建立在学生兴趣基础上能够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去用历史的思维分析问题。如何才能创建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教育最耀眼的是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学生,对所有的学生都爱得起来,只有爱心,没有歧视,对学生的生命负责。在我40年从教生涯中,接触过许多不同的问题学生,遇到过许多难以处理的棘手问题。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和校长只有真正热爱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理性善待每一个学生,才谈得上教育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提问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孔子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可见提问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人认为提问很简单,其实不然,提问也是一门艺术,这里边有许多问题需要考虑到,譬如:  相似文献   

15.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教学本身所固有的趣味性是任何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尽管有许多的历史事件,如果教师不能把整个事件的背景、经过以及相关的问题向学生交代清楚,学生也会感到迷惑,无法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该门学科失去了信心。所以,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就成为历史课堂教学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善于布阵设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另外,救  相似文献   

16.
一、历史细节问题的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类似的抱怨:“老师,历史知识离我们好远啊,总也记不住,如果历史知识有生命力就好了。”很多教师的回答是:“记不住就反复背,多背几次就记住了。”其实,曾是学生的我们自己也知道,这种回答苍白无力,无法让学生满意。正是学生的困惑促使我反思:能否通过挖掘与课文重难点相关的细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记忆?经过多次课堂教学实验证明,恰当的选用历史细节,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助我们把握和理解历史的大脉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去年市教育局让我讲一节初中的示范课,我以《美国的诞生》为例,应用“历史课堂的细节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下面我把教学中一些感悟写出来和同行们交流。  相似文献   

17.
岳麓版《历史》必修I第二课有一幅“战国铜壶金银错宴乐图”.许多学生不理解,课本也没有相关文字说明。我查阅了相关资料,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许多有识之土意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危害,纷纷呼吁为青少年补上传统文化教育这一课。我认为,作为高中班主任,我有责任、有义务去利用自身的历史专业优势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启蒙和普及,而且,高中新课改的实施也为我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我在初中从事历史教学已有12年,其间接触过不少历史教学方法.发现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方法很多,但能够做到简单、易行、实用、有效的方法却不多。近期我拜读了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的弗雷德瑞克·德雷克教授等著《一个改善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系统方法》一文,并在教学中作了尝试。这次尝试给我很大的帮助与启发,我认为这不失为一种全新的材料教学法.可以“给学生的历史知识和理解能力注入充足的养料”,能达到启发历史思维的目的.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课堂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对一个历史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讲课技巧?还是拥有自己的教育观?许多教师认为教材分析是最重要的,因而师范大学成了制造合格的教书机器的工厂,于是,历史学中成“体系的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截长续短地变成各种条条框框,再由此执行极具政治功能性质的历史解释,教给学生去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