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初中语文课本收录《安塞腰鼓》一文起,安塞腰鼓开始从民间走向课堂。因此,有必要对安塞腰鼓的魅力和艺术文化价值做出探讨,以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安塞腰鼓》一文描绘了陕北黄土高原上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文中采用特殊的句式和多种修辞手法,表达出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以及陕北人民粗犷的生活情状。教学这篇散文,主要通过感情朗读、整体感悟以及学会构思等方式,让学生沉入文本,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和文章独特的语言魅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要通过体味作者对艺术的独特体验,使学生在阅读中认识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价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安塞腰鼓》是一篇用激越的鼓点敲出的豪放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赞歌.  相似文献   

4.
《安塞腰鼓》与《观舞记》都是以散文形式描绘舞蹈艺术的。安塞腰鼓与印度舞蹈充满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前者是陕北的地方民族艺术,后者是印度古老的民族艺术,同样具有民族风情。两篇文章共同以精美的语言将舞台艺术转化为相对抽象的语言艺术,表现出非凡的语言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安塞腰鼓》,文情并茂。作者取题“安塞腰鼓”,但他并没有把文章写成一种传统民间表演艺术的简单介绍,而是充分运用联想和想像,在描摹声音、舞姿的基础上,激情满怀地赞颂表演者的气质和伟力,赞颂黄土高原人民群众世世代代不屈的追求和奋力拼搏的精神。这种艺术审美和人格审美的交融,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案例】《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教学前,我一直担心,因为对于我们这边江南地区的学生来说,文章中的安塞腰鼓、黄土高原毕竟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了,学生没有真切的体验,  相似文献   

7.
安塞腰鼓的历史渊源与健身功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塞腰鼓——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物的表现。安塞腰鼓——是一种舞蹈艺术。安塞腰鼓——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健身运动项目。安塞腰鼓——众多社区开展的最为广泛的健身活动。  相似文献   

8.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越生命、宣泄磅礴力量的美文。安塞腰鼓在文章中作为人类生命和力量的一个载体、一种象征,具有其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具体性和抽象性。安塞腰鼓作为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粗犷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作者从其中体察、发掘出的是中华民族的性格和人类的生命本质,其内涵丰富,意蕴深厚。  相似文献   

9.
《安塞腰鼓》一文气势恢弘,语言简洁有力,学生只要通过朗读,就可以真正体昧到安塞腰鼓的节奏、气势,感受其生命力,领略安塞腰鼓的内涵。在这篇文章中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教师结合自己对文本的体验和文本自身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引导,可以提高小学生自我阅读的兴趣和效率,帮助学生再学习中获得有价值的体验。以下课例谈的是自己的一些引导措施。课例1《安塞腰鼓》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饱含激情的文字,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再现了"安塞腰鼓"的冲天激情和生命力的张扬。借歌颂安塞腰鼓,  相似文献   

11.
【课文新解】《安塞腰鼓》的层次美刘成章的《安塞腰鼓》,通过描绘一群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舞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两篇有关舞蹈的抒情散文——《安塞腰鼓》和《观舞记》,可以比照进行赏析。一、从风格和手段看《安塞腰鼓》主要表现阳刚之美,而《观舞记》主要表现阴柔之美。《安塞腰鼓》中"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  相似文献   

13.
【课文新解】《安塞腰鼓》的层次美刘成章的《安塞腰鼓》,通过描绘一群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舞  相似文献   

14.
《安塞腰鼓》通过描摹安塞腰鼓这种极具地域文化色彩,极具民族精神特征的艺术形式的演示情状,歌颂了农民的精神解放、开拓进取意识,张扬了不羁不绊、大歌大舞、震天撼地、威武雄壮的时代精神特质。课文淋漓的元气、蓬勃的想象、诗化的语言,给  相似文献   

15.
<正>《安塞腰鼓》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赞美了黄土高原人民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文章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十二至十六自然段。2.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和内涵,感受黄土高原  相似文献   

16.
人鸟情依依     
夏飞 《教育文汇》2007,(9):44-44
今天,我准备给学生上《珍珠鸟》。说实话,对于这篇散文,我起初并不是十分喜欢,因为在我看来,它既没有《安塞腰鼓》的恢宏壮观,又没有《华南虎》的浓烈抒情;既没有《登上地球之巅》的惊心动魄,又没有《伟大的悲剧》的曲折情节。只有在描写珍珠鸟与作者建立信赖关系后,“嗒嗒”啄着作者颤动的笔尖时,语言才渐趋活泼、但较之《丑小鸭》,我总觉得它好像还是少了点什么。  相似文献   

17.
<正>【文本解读】《安塞腰鼓》是当代散文家刘成章的名作,充满力量之美。这篇文章发表于1986年,但作者的创作灵感早在1977年便埋下了。刘成章在《关于<安塞腰鼓>》一文中写道:“还是在出门上厕所时,无意瞟了那么一眼。但这一瞟就放不下了,觉得那些农民后生简直神透了,他们舞臂啸风,踢腿喷火,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扑打着我,点燃着我。”《安塞腰鼓》是一篇典型的先有情、后有文的“为情造文”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正>安塞腰鼓是广泛流传于中国陕北地区的一种鼓舞艺术,其因发源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而得名。安塞腰鼓历史气息浓郁,据资料考证,其已经走过数千多年的历史。2006年,安塞腰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塞腰鼓走出陕北地区,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得到诸多美誉。如今,在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背景下,安塞腰鼓作为特色文化的典型代表,无疑是地方文化生态建设与国家文化形象构建的重要研究对象。从地域文化视角深入探索安塞腰鼓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发掘安塞腰鼓的多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案例】《安塞腰鼓》教学案例 我先叫同学们合上课本,然后播放无声的安塞腰鼓表演视频。这时有学生喊道:“老师,怎么没声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写作旨在通过《安塞腰鼓》教学案例的分析探讨提高现代散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文章主体部分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教学实录,记录了作者在平时教学《安塞腰鼓》的几个教学片断,叙述了运用自读、自疑、教学相长的"非预设性"教学策略进行教学的过程。第二部分是教学反思,阐述了本教学片断的收获和启示,总结经验,指出需继续探究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