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一次高三复习公开课上,笔者讲评一份高考模拟试卷,其中的文言阅读题材料出自《史记·刺客列传》,传主是用匕首劫齐桓公求返鲁地的曹沫。我即兴联系初中课文《曹刿论战》,告诉学生曹沫就是曹刿。在评课活动中,听课的老师们对我的"曹沫即是曹刿"一说颇为怀疑。他们说,"曹刿"和"曹沫"写法不同,两人的表现也不一样,一个足智  相似文献   

2.
徐社荣《用怀疑的态度对待文本——兼评(曹刿论战)》一文认为:“许多历史文献急需重读,需要解读出新意来。”在这一观点指导下,提出《曹刿论战》的教学“可以定位到‘论’这个字上,定位到曹刿这个人身上来,定位到这个人的胆略、智慧和能耐上来”。  相似文献   

3.
鲁庄公十年春,当时还是一个普通百姓的曹刿,以一个偶然的机会,率领鲁国军队,在长勺一役中大败齐军。在指挥战斗中,他临危不惧;在对战局的分析中,他以“再衰三竭”之论,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正确的判断能力。这次的战功,如论者所云,的确是伟大的。然而,在战前,他对国内形势的估计,却概括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以为国内的文武官员都是平庸之辈,不能担当这场战争的重任。鲁国的官员真是如此吗?  相似文献   

4.
刘人庆 《现代语文》2013,(12):48-5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课文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中进一步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许多中学语文老师以新课标为指导,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组织语文探究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不少老师组织语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常常不得其法,把探究、创新等同于提出不同的观点,课堂上的研讨探究变成了学生之间“抬竹杠”;我们认为:探究活动固然必须探异求新,但更须明确探究的本质是求真,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同样重要,舍此,探究活动只是一场游戏而已,又有什么意义呢?本文拟以一节具体的课堂教学为例,阐述语文探究活动应同时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证精神的培养,避免剑走偏锋,执于一端,并以此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4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我们高三数学老师何尝不是如此呢?不仅要研读课标、考试说明,领悟其精神,更要做比学生多得多的高考模拟试题,从中精挑细选,给学生“全面、平衡的营养品”,还要接受学生的“挑战”——质疑、求教(往往是高难度题目),更有多次接受全市模考“检阅”,成绩出来,几家欢乐几家愁.高三复习一路下来,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喜悦,真正领略到“无限风光在险峰”,呈现几个片断,与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6.
2010江苏高考英语试卷紧扣《考纲》,呈现了"重视基础,凸显能力,突出语篇,强调交际"的命题特色,认真把握了"稳中有变,稳中求新"的命题思路,体现了浓厚的时代气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突出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考查的同时,彰显了人文意图和教育功能,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2011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有了明晰的界定,即“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真语文”教育应该在语言文字的感知和运用上下功夫,带领学生在课文文本的语言丛林中探寻。“真语文”教育的基本要求应该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1]。  相似文献   

8.
毛彬勇 《考试周刊》2010,(43):178-178
教学相长指的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本文作者在一次区级物理公开课的备课过程中,亲身体验了一次教学相长的过程,获益匪浅,在此与同行共享。  相似文献   

9.
真正的知音     
“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对于高三的莘莘学子来说,《招生考试通讯》也许就是这样一位值得你为她奏一曲高山流水的知音。 这位知音能够给你所需,供你所求,传播高考信息,传授备考策略。“备考自修室”名师荟萃,深入浅出,指导高三复习,针对性强,授之以渔,使考生能真正地掌握规律,科学统筹,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找到在题海范围之外的捷径。其中的模拟试题更具特色,权威预测命题方向,真正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高三考生查漏补缺的不可或缺的制胜宝典。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育作为高中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教育活动中,对学生形成认识世界的科学态度和思想方法,对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江苏新高考的形势下,高考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语文第二册选编了杜牧的《阿房宫赋》一文,其中“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几句较难理解,课本也没有加注,查看教师用书,参考译文为“一个人的心思就是千万个人的心思,秦王喜欢纷华奢侈,千万的百姓顾念自己的家。为什么搜刮的时候一丝一毫都不放过,挥霍的时候却如泥沙一样呢?”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在高三第一轮复习《平面向量》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向学生提供了这样两道试题:  相似文献   

13.
《媒体连着我和你》是《品德与社会》(苏教版)四年级教材“我与外界的联系”中的一课,从内容上看,教材主要包括“认识电视”“认识广告”和“认识网络”三个部分。最近,在学校举行的课堂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中,笔者听了两节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执教内容分别为《媒体连着我和你》中的“认识电视”和“认识网络”两大主题。现将部分片段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