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建文 《广西教育》2006,(7B):56-57
阅读教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对话”引入语文阅读教学领域之后通常理解为: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感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把握文本是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作为教师来说,首先要读懂文本、读透文本,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并确定训练的重点,从而达到高效的阅读。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呼声越喊越高,要求学生加大阅读量,加强语言积累的同时,语文教师有必要先静下心来与文本亲近,去深入地细细品味。在阅读教学中重视以文为本,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性阅读、个性化建构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展开亲密对话。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要落实到每次的阅读教学中,重视文本中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中的概念思维使教师、学生、文本都处于相互分离状态,教育行为体现出一种单纯的外施性特征。这种教育实际上是漠视师生个体对文本的整体解读,将教育过程看作是客观性知识的传授过程。动态的关系思维将教师、学生和文本放在开放而宽松的关系之中:从师生和文本的关系来看,他们不再是外在于文本,而是与文本融为一体的;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来看,他们是相互影响的,师生之闻的距离和亲密关系并存。  相似文献   

7.
陈国磊 《黑河教育》2013,(12):30-30
在初中阅读教学的文本解读中,如何进行文本分析,引导学生获得多元化的理解和体验,是教师最为关注也是最为关键的问题。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将自己在教学中的文本分析方法进行简要叙述。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单独操作,也可以进行组合使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小学英语教师对文本解读的理解和实施存在不少问题。教师在解读文本时需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文本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和地位;文本中的插图等非语言文字信息;文本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文本中的语言功能、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课堂文本阅读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作为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中介,教师的思想深度、审美情趣决定了他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及对学生理解文本的导向作用。萨特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一般而言,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任何限制学生思维空间的倾向,都会影响文本分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互动式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意三方面问题: 一、教师的作用教师在互动教学中,应扮演组织者、策划者、参与者、合作者的重要角色。在语文阅读教学的互动模式下,它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文本,而不是教师带着文本走向学生。因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是十分明显而突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作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而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比较短小,往往以不连续、不完整的情节自由地组成文本。有些文本只取生活中的一个横截面或纵剖面,而整个过程都省略了。有的教师一谈到写作或对课文进行分析,总试图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种模式去分析记叙文;对议论性的文章,总想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样的套路去剖析解决问题。其实,细心的教师发现,文本的解读有许多步骤是可以省略的。  相似文献   

12.
马蜂     
现代阅读理论揭示,阅读不是读者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是读者与文本交流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首先是一个阅读者,他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是教师与其他人无法取代的,而他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只能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实现。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任务只是把文本介绍给学生,激发他们阅读文本的欲望,促使学生直接面对文本。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由一系列复杂而又专业的活动所组成,其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涉及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效果。因此,对教材文本解读方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文本解读的几个概念】1.解读这里的“解读”主要是指教育教学中的解读,不同于一般的解读,它针对的是课堂教学,对象是教材,主体是教...  相似文献   

14.
文本的解读是教师以文本为媒介,与潜在地存在于文本中的作者交流,进行心灵碰撞,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解释、建,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与文本物我同化、相融、互生的过程。文本解读又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与文本对话是教学有效的关键点,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蕴于文本对话中的是教师的自我理解、自我反思、意义追求与意义超越,是教师教学素养的根性觉醒。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质量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实施状态,故此,探寻文本对话的实践路径将成为有效教学的本源。一、文眼品读,把脉章络文本有"文眼",是文本中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重建文本的过程。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领会编者的选文意图、领会作者的独特体会、领会文本的多元价值,实现在语文课堂上完成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7.
阅读文本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前提,而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和情操的熏陶都是源于对文本的解读。对话作为一种教学精神,它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关系的主旋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人在知识中的“适意安居”。  相似文献   

18.
王娜 《学苑教育》2022,(36):74-76
“千课一面”的现状让学生对课堂产生了厌倦,让教师感受到了职业倦怠。从司空见惯的文本中发现“陌生化”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感受文本别样的美,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语文课堂中,教师带领学生发现文本词句中的“陌生化”、文本语句中的“陌生化”、文本结构中的“陌生化”、文本章法中的“陌生化”,以及文本情感中的“陌生化”,从而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激起学习的兴趣,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展开积极的对话,最终完成对文本的体验,达到文本育人的价值。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因其肩负的任务不同,解读文本的目的也不相同。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文本、获取教益的效果。在文本解读中起主导作用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承担起改革的重任,本文主要谈论中学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朱晓洁 《学语文》2011,(3):80-80
对话教学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范式。一、师本对话.明确语文对话教学目标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承担了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咨询者、促进者的角色。所以,教师首先要真正与文本进行对活。作为教师,对文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明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