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我正充满感情满怀自信地范读“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时,突然一个学生打断了我的诵读:“老师, ‘橘子洲头’的顿似乎应该在‘洲’,而不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系高中语文传统课文,现在又入选多家新课标高中语文课本。开篇几句,历来以为是倒装句,是为了词的格律而作出的语序调整,应理解为“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点明了时间、地点和写景抒情的独特环境。这样的理解,有简单化的嫌疑,尤其是对“独立寒秋”的解读,是很不到位的。  相似文献   

3.
1.材料一《沁园春·长沙》 一九二五年秋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物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183;长沙》时,我正充满感情满怀自信地范读“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时,突然一个学生打断了我的诵读:“老师,‘橘子洲头’的停顿似乎应该在‘洲’字上,而不应在‘子’上,因为‘橘子洲’是一地名,不应拆开来读。”我当时怔住了。这个问题很突然,一直以来,我都是这样读的,并认为在“子”上停顿理所当然。经这么一问,我倒认为学生是对的。是啊,专有名词怎么能分开来读呢?我肯定了学生的质疑,并纠正了自己的读法,尽管读起来感觉很别扭。  相似文献   

5.
此词约写于一九二六年,盖对景怀旧之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三句一起双开。“独”、“秋”、“江”、“洲”点明人、时、地。“立”字自然呼出下文的“看”字与下阕的“忆”字。“看”与“忆”是贯穿全词的两根总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线。“秋”字不是押韵, “看”字是领字,直贯七句。山、林、江、舸、鹰、鱼,是独立于深秋江畔洲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头时所看到的特征性的景物。“新遍”的“遍”、尽染”的“尽”、“碧透”的  相似文献   

6.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相似文献   

7.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 《学苑教育》2019,(12):F0002-F0002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相似文献   

9.
诗歌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下面向广大教学同仁介绍我们诗歌教学的具体做法。 第一步:穿过语言,扫除障碍。 语言障碍包括陌生词句、典故运用、时代背景、作者创作动机、有关诗歌理论知识等。如教《沁园春·长沙》时,我们作了这样一些提问和交代:①“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打破了一般语言顺序,这是为了适应词的格律要求,按一般语言顺序应是什么?②“看”的内容是什么?③“谁主沉浮”这里“沉浮”指什么?①从古汉语角度来讲,“粪土”“当作什么来讲?⑤1925年,革命迅猛发展,预示革命的到来,关于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日益尖锐。⑥复习诗词的一般知识。  相似文献   

10.
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正是常常通过比较教学来启发诱导学生去想问题,开阔视野,发展思维能力的。通过联系比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加深理解。如在学习“词”时,我在教学中运用教学中运用比较,化难为易,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开头三句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因其词序的排列与我们现在说话的习惯不同,学生在用语体文口译时总说不顺当,我们在示范译出后指出写词要讲究平仄格律,遣词造句与今人说话有异,并且举出辛弃疾《永遇乐…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中注意启发诱导学生去想问题以训练学生多种思维的能力。这种训练可采取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常用的方法是联系比较,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加深理解。试举例阐述如下。例1: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开头三句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因其词序的排列与我们现在说话的习惯不同,学生在用语体文口译时总说不顺当。我们在示范译出后指出写词要讲究平仄格律,遣词造句与今人说话有异。并且举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的句  相似文献   

12.
独立寒秋,可以观赏自然的风景;独立寒秋,可以打开自己的心胸;独立寒秋,可以锻炼顽强的意志;独立寒秋,可以感受民生疾苦……“寒秋”,不仅仅指一种自然季候,更指一种艰难的生活和人生处境,它们或是个人、家庭和社会层面的。或是生理、心理层面的,或是情感、精神层面的。在“寒秋”中“独立”,  相似文献   

13.
王飙 《教育文汇》2011,(10):55-55
许多年来,我一直怀着一颗朝圣者的心,热切向往那独立于湘江中流的橘子洲,渴望置身其中,看看湘江北去的壮阔场景,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站在那里“指点江山”的洒脱神情,聆听那滚滚的流水激荡的湘楚壮歌。  相似文献   

14.
独立寒秋     
独立寒秋。毛泽东想到的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苏轼想到的则是“寂寞沙洲冷”。所以,“独立寒秋”仅是表象,实质是心中的那份情结。只要心中那份“独立寒秋”的情结在,无论是“独”是“众”,是“寒”是“暖”,是“秋”是“冬”,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创作的秋景词《沁园春·长沙》,历来备受世人推崇,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秋之歌。该词脱尽了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其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壮阔高远的深秋境界,引领读者去感受词人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的豪情壮志,从而独步诗坛。《沁园春·长沙》是一首长调,她以传统的形式反映现代的生活内容,颇有创意,可见词人的匠心独运。词中描绘的“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拼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生动活泼的全景式写意风景画。全词共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写寒秋景物,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寒秋…  相似文献   

16.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同学们一定很熟悉毛主席的这首《沁园春·长沙》了,可能有不少同学也去过长沙,亲眼目睹了漫山红叶的胜景,可是同学们知道深秋时节为什么有的植物的叶子会由绿变红吗?植物的叶子呈现绿色,主要是因为植物叶子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不过,植物叶子中除含有大量的叶绿…  相似文献   

17.
独立寒秋,可以观赏自然的风景;独立寒秋,可以打开自己的心胸;独立寒秋,可以锻炼顽强的意志;独立寒秋,可以感受民生的疾苦。独立寒秋之时.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相似文献   

18.
独立寒秋《沁园春·长沙》中“独立寒秋”的“独立”,“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粪土”,“激扬文字”的“激扬”,典出何处,颇有争议。现就此三者谈谈我的看法。《沁园春·长沙》开头三句,一向被解释为在深秋季节,诗人独自一人旧地重游。照字面讲,这样解释并不算错,然而经此一解,诗的意境便泯然不见了。如果了解了“独立”一词的出典,再读这三句,便会觉得诗意盎然。  相似文献   

19.
每当读到毛泽东同志《沁园春·长沙》,我总是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我仿佛看到在寒秋时节,主席高大的身躯伫立橘子洲头,我仿佛看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壮美秋色,我  相似文献   

20.
李超 《辅导员》2010,(24):61-61
湘江东流归大海 独立寒秋志不移 茫茫黑夜何方去 八七会议须自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