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鼎 《现代语文》2007,(2):24-24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癸丑年三月三日,会稽内史王羲之,五十又一岁,会亲友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兰亭,参加者即时赋诗,当时所赋诗歌缀篇成集称为《兰亭诗集》,王羲之为诗集作序,即《兰亭集序》。这次集会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的《兰亭集序》是《兰亭集》的序言。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召集谢安、谢万、孙绰等四十一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了上巳节的修禊仪式并借此写下了一系列的同题《兰亭诗》,会后这些《兰亭诗》被整理成《兰亭集》。王羲之挥毫泼墨,为集子写下序言。  相似文献   

3.
邓华 《现代语文》2004,(6):45-45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兰亭(今浙江绍兴境内)聚会,行修禊事,流觞赋诗,结成一集,题名为《兰亭集》,王羲之为其写一序言,即《兰亭集序》。  相似文献   

4.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上巳节,王羲之招集谢安、谢万、孙绰等四十一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了一次恬然飘逸的雅聚。名士俊逸们竞骋文才,挥毫泼墨之间成就了独具特色的《兰亭集》。诗人们或描绘山水,或借山水抒情,或以玄对山水,整个诗集如同一轴水墨山水长卷,情韵流淌,玄思幽远。  相似文献   

5.
《兰亭集序》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公元303—361年)于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与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人在兰亭集会上饮酒赋诗后作的一篇序言。文章按书序的体例,先叙述兰亭修禊事,述群贤少长一觞一咏作诗,抒发欢乐的情怀,然后从相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的《兰亭集序》是《兰亭集》的序言。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召集谢安、谢万、孙绰等四十一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了上巳节的修禊仪式并借此写下了一系列的同题《兰亭诗》,会后这些《兰亭诗》被整理成《兰亭集》。王羲之挥毫泼墨,为集子写下序言。传说这篇序文用鼠须笔写在蚕茧纸上,被认  相似文献   

7.
据传,《兰亭集序》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亲笔写的序。原序共书写28行,324个字。序中凡是相同的字,写法各不相同。其中“之”的写法, 更是变化多端。《兰亭集序》成了王羲之书法中最好的珍品。  相似文献   

8.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人,世居会稽山阴,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出身于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青年时期颇有美誉,朝廷召他为侍中、吏部尚书,都辞谢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的一生写下了无数精美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则是他最成功的杰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谢安等41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流觞曲水,饮酒赋诗,吟成许多妙诗,结集为《兰亭集》。51岁的王羲之于酒酣之时,用蚕茧纸、鼠须笔趁兴疾书,为此诗集作了序,这…  相似文献   

9.
《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一篇序文.全文生动地记叙了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一群文人墨客"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临川赋诗的盛况.本文立意高远,慧心独运,于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使文章真切自然.也正因为其立意深远,文笔清新流畅,浸透着生命哲理.将这些意境同读者的阅读体验与作者的创作初衷得以共鸣,...  相似文献   

10.
提到王羲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潇洒飘逸的书法。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兼采众家之长,论者称其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故有“书圣”之美称。其实,王羲之在诗文写作方面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和名士41人(一说42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临流赋诗,各抒怀抱。王羲之为这些诗做的书序《兰亭集序》,以文采书艺双绝而流传千古。  相似文献   

11.
李桂林 《现代语文》2009,(12):22-22
几千年前,越王勾践在兰亭种植了兰花,如今早已人去花枯,王羲之墨宝《兰亭序》也已追随唐太宗掩埋在历史的某个角落。但是几千年后,浙江绍兴之兰亭却因着王羲之独特的书法和优美的文字散发着幽幽兰香,永不变味。  相似文献   

12.
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各有千秋。唐之前书史对其评价比较客观。唐之后,由于唐太宗偏爱或政治需要,力推王羲之书,王羲之“书圣”地位遂立,王献之名走向衰微。王羲之《兰亭》书法,名动天下,但有些名实脱略。功力欠佳,风格近俗,相对王羲之其他作品言,应是较差的。我们对待前贤经典,要客观求实,不必人云亦云,盲目崇拜。  相似文献   

13.
正《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行书。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兰亭"修禊",会上每人作诗,由王羲之作序。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生死无常的感慨。全文共28行,行11、14字不等,计324字。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至宝,并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太宗死,以真迹殉葬。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与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于三月三日(修楔日,魏以后人们在该日到水边嬉戏,并举行一种仪式以祈福消灾)在会稽郡山阴县兰亭集会,这是一次尽风物之美,集人物之盛,录吟咏之雅的风流盛会。他们“曲水流觞”,陶醉于山水之间;饮酒作诗,诉诸于各人怀抱。最后由王羲之即席作序,记叙这次集会的盛况,这就是脍炙人口的《兰亭集序》。 唐代诗人杜牧曾有“大抵南朝多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的诗句。“旷达”与“风流”绝不仅仅是指东晋  相似文献   

15.
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和宋代朱熹《诗集传》是诗经学史上两部重要的著作。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称《毛诗正义》为《诗经》研究的第二个里程碑,《诗集传》为《诗经》研究的第三个里程碑。洪湛侯《诗经学史》认为《毛诗正义》集汉魏《诗》学之大成,《诗集传》是“诗经宋学”集大成的权成之作:  相似文献   

16.
东晋王羲之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兰亭集序》也表现了高超的文学造诣。文章借兰亭集会,抒发了人生苦短、应有所为的积极用世的思想,对当时崇尚玄学的社会风气进行了一个有力的抨击。文章显示了王羲之坚决不与世俗同流的精神风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费振刚、胡双宝与宗明华三先生辑校之《全汉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用力甚勤,大便于汉赋之研究。然为“全”者,实非易事,此学人之所共知。故见窄识浅如愚者,亦得一二遗珠以为此《小补》云。不当处,祈方家有以启之。一、补句P150:王褒《甘泉赋》。《文选》卷35《七命》李注引有“耀照形之玉壁”一句。P159:刘向《行过江上七雁赋》。杨慎《丹铅杂录》(丛书集成本)卷10“雁赋”条引有“顺风而飞,以助气力;衔芦而翔,以避结缴”四句(题作《雁赋》)。P278:傅毅《洛都赋》。《韵补》(丛书集成本,下同)卷1:“旄”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徐陵《玉台新咏序》是一篇标准的“序作者之意”的序文,并无不可信之处。认真解读序文,我们可以得到关于《玉台新咏》一书的这些情况:《玉台新咏》是一部“撰妇人事”“以给后宫”的女性读物,属《隋志》著录的南朝编撰的诸多备后宫讽览的《妇人集》者流。撰者徐陵的编撰意图是希望这部诗集“可代彼萱苏”,使“寂寞多闲”的后宫妇女“微蠲愁疾”,“聊同弃日。”这部诗集之所以形成了专录艳歌的特征,一方面如撰者所言,主要是因后宫“惟属意于新诗”而投其所好,另一方面则是禀承了南朝诸多《妇人集》“撰妇人事”的传统。如此,自唐至今关于《玉台新咏》编撰目的及编撰情况的种种不合于序的说法就应该得到修正。  相似文献   

19.
墨池记     
曾巩(公元1019-1083),字子固,汉族,抚州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元丰类稿》50卷、《续元丰类稿》40卷、《外集》10卷等。墨池在江西省临川县.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处。曾巩仰慕王羲之的盛名,曾专程去临川凭吊墨池遗迹。州学教授(官名)王盛请他为“晋王右军墨池”作记,于是曾巩根据王羲之的轶事,写下了这篇著名散文《墨池记》。  相似文献   

20.
<正>农历三月上旬第一个巳日,这一天古人称为"禊日",士人会到郊外的水边撩水擦洗身体,祈福除灾,古人称之为"修禊事"。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收为诗集,王羲之为诗集写的序文,即为《兰亭集序》。《兰亭集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序文的开篇,作者便用骈散相间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