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浅谈汉字与书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其仙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4):123-124
书法因汉字而产生,并因以汉字为表现形式而独具魅力,汉字又因书法艺术的传承与演绎而更加精彩.文章从书法艺术在产生、传承及发展等方面与汉字千丝万缕的联系等角度,分析了汉字与书法之间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3.
就社会用字而言,现在随意使用繁体字及不规模简化字的现象颇为严重。若想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笔者认为学校教育是关键,语文教学是重点,而作为培养未来小学教师的中等师范学校的书法教学更是重中之重。 写好三笔字 (毛笔字、粉笔字、钢笔字 )是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之一。因此,不少中等师范学校将之定为基本功考核项目,并为此开设了书法课。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弘扬民族文化都具有积极意义。但中师开书法课,也存在不少困难。困难之一是全国尚没有统一教材,甚至有些省市还没有自己的教材,即使有… 相似文献
4.
刘碧秀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2,15(4):44-46
汉字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明的伟大贡献,汉字具有线条美,结构美,神韵美,含意义美和音韵美的特点,弘扬汉字的形神美,让汉字为世界更多的人理解,推崇和使用,是中国语言字工作的一项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吴为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50-151
中国汉字、书法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变化,推陈出新,其深厚的内涵及博大的审美价值一直没有改变,依然鲜活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当代艺术设计,使艺术设计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打上清晰的中国文化烙印。 相似文献
7.
8.
李新强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4):71-73
意象是书法形象的基本特征,书法意象是生命的意象,是书家人格化的象征,书法创作中的意象思维是指导书法创作者进行创作的重要思维形式,意象思维在书法欣赏过程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罗婷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4):190
汉字是中华文化中一块瑰宝,它是开启汉文化宝藏的钥匙,是通向汉文化的必经之路。因此它也成了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意在通过感受汉字之美的感悟来促进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书法是古人聪明和智慧的结晶,它可以陶冶人的性灵,提高文化素养,培养人坚强的毅力、求知的信心和恒心,严肃认真的态度和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同时,还可以通过修身养性、调整心态,达到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良好功能。就当今社会而言,写就一手好字,掌握书法的技巧,在某种程度上是许多人就业创业独特的敲门砖,成为他们发展自我、把握机会的重要优势。继承和发展书法艺术,既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也是 相似文献
11.
王学军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4):40-41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对写字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认识不足,这集中反映在对实用书法与书法的理解上面,正确区分实用书法和书法牵扯到我们在传播书法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实施什么样的素质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杨立言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22(2):114-117
王羲之的书法理论与实践,使汉字通过毛笔书写走上了今体书写科学的巅峰。王羲之不仅是汉字书写的领军人物,更是用笔科学的典范。他走过的书写发展道路,是汉字今体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汉字书法是藉以汉字的一种“图画性”很强的衍形表意文字,它借助于蒙恬造笔形成的我国独享盛名的书写工具——毛笔,使书者在灵性飞动,意绪飘扬的氛围中,独获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从而产生书法这门辉煌灿烂的艺术之葩,也产生了对书法美的探求。 相似文献
14.
15.
阐述了汉字书写能升华为艺术的条件。主要在于 :1 .汉字本身具有潜在的艺术气质 ;2 .汉字的书写工具、材料具有特殊性能 ;3.书写时一气浑成 ;4.书写中追求意象 ;5 .抒发抽象的感情 相似文献
16.
在少数民族学生中进行汉字书法教育是传承祖国优秀文化、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笔者主要谈面向藏族学生的汉字书法教学,从重要性与难度、需注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兴趣培养、习惯养成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 相似文献
17.
18.
19.
李月秋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2,23(3):126-127
中国书法是节奏化的自然,表达着对生命形象的构见,是反映生命的艺术,是表达作者情感,抒发意气的载体,是沟通作者与欣赏者交流和对话的桥梁,它有着独特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20.
对国际中文教育背景下汉字书法传播的研究,即是对汉字书法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功能与作用的深入理解,对其在不同文化圈中传播现状的具体梳理,对其未来发展路径的科学规划。具言之,汉字书法具有实用与欣赏的双重价值,在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当前其最主要的功能应当移位成为海内外汉语学习者学习、热爱汉语的重要工具。在不同文化圈中,汉字书法的传播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亦不同。在汉字文化圈中应注重中华文化的深层体认,在非汉字文化圈中应注重中国元素的浅层感知。综言之,要做到“变与不变”,从而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其中“变”在于要转变过去的国际中文教育、传播观念,学习、掌握、运用芯片时代的各种新信息、新技术,“不变”在于要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把握自身文化的特点与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