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40、50年代以来陆续发现和收藏的"徽州历史档案"(又称徽州文书、徽州文书档案、徽州契约文书等),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上的第五大史料发现.徽州历史档案是徽州社会的民间记忆,是进行中国传统社会多维实态研究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它使人们的目光再次凝聚徽州、解读徽州、重构徽州.今天,徽学的兴盛和徽州旅游业的发展,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说明了当今对徽州社会记忆建构的成功之处,这种成功蕴含着徽州历史档案的"记忆基因".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徽州出家现象较为普遍,出家者包括农民、胥吏、妇女和士绅等社会各个阶层。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原因,如因生活贫困、家庭变故、民族气节等,折射出明清时期徽州社会动荡不安,以及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的社会现实。出家为僧的遗民,或从事文学艺术创作,颇有建树;或在出家后一心向佛,成为"名僧",推动了徽州佛教事业的发展。徽州宗族对出家现象的不同态度,显示出徽州社会存在多元、多样的生活方式,也说明徽州宗族社会存在松懈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徽州是社会史研究的典型区域,研究徽州报刊史对于深化区域社会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搜集整理相关报刊资料的基础上,以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深描民国旅外徽州人创办与发行报刊,积极营造文化舆论空间,进行思想启蒙与文化传播的社会动员活动。同时,结合历史因素与时代特点阐述处于徽州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旅外徽州人文化自觉所形成的动力机制,分析旅外徽州人的办报实践在开通徽州社会风气、增进社会福祉、唤醒国家意识与投身社会革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旅外徽州人的办报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国人救乡救国的文化自觉,以及从传统到现代的知识分子自我调适与文化适应过程,是中国传统乡土社会在近代转型过程中自我改造与革新的主体性实践,这为徽州传统社会向近代化转型提供了“想象中国”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徽州历史档案,是以安徽徽州地区为主(主要包括今天的歙县、休宁、黟县、绩溪、屯溪、祁门和婺源县及黄山市屯溪区、徽州区),包括其它地区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名人在1121年至1949年间,重点在南宋到清末间(1190年至1911年)各种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关于徽州地区社会经济、土地制度、商业经营、政治制度、文化、宗教、教育、风俗、人口、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各种文字、图表等形式的原始记录,真实地记录了徽州社会发展的历程。学术界对徽州历史档案的研究,同徽州历史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新旧碎锦杂录>两种抄本(王振忠教授收藏),版本不同,内容亦不尽相同.主要反映地处徽州交通要冲的歙县南乡薛坑口一带的社会生活.诸如,徽州好儒、重科举之风,咸同兵燹波及徽州等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就<新旧碎锦杂录>的两种不同抄本而言,除了相同的部分外,方校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阄书、继书、合同、议单、会书、关书等内容上,从中可见徽商与徽州社会生活的诸多侧面;而葛校本的史料价值主要反映在各种联匾、设祭式、点主式、坑口开光祭文等所折射徽州社会生活与民间信仰的内容之中.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徽州文书的大量面世,被称作继有字甲骨、汉晋木简、敦煌文书、清朝大内档案之后,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五大重大发现。几十万件徽州契约文书的发现,进一步引起中外学界对安徽徽州地域特色文化的特别关注,徽商研究、徽州经济社会史研究、徽州历史人物研究等等渐成热潮,至九十年代,徽州文化研究终于在国内外蔚成和中国敦煌学、中国藏学齐名的徽州学。徽州文书作为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民间实态的不可多得的宝贵原始文献,也更为中外学界所关注。徽州文书不仅跨时长、数量大,而且涉面广、种类多。除大量买卖田地房屋的民间经济交易文书、诉讼文书、红白喜事文书、各类民事合约合议合墨等等之外,还有不少深刻反映徽州社会历史实态特色的宗族文书、商业文书等等,给人们全面深入地认识当时的社会实态提供了极为真实生动具体的原始文献材料,丰富了中国历史的内容。本文介  相似文献   

7.
通过历史视角下的徽州民生档案研究,可以真实地了解和再现历史上徽州农村社会的真实情况,其中包括老百姓真实的生活、劳动、人际交往及社会结构、土地关系、文化发展等情况。古徽州民生档案作为人类历史记忆的共同遗产,正在受到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档案学家、史学家的青睐。在文化遗产保卫战中,档案部门要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8.
徽州历史档案,多产生于安徽徽州地区(主要包括今天的歙县、休宁、黟县、绩溪、屯溪、祁门和婺源县及黄山市屯溪区、徽州区),时间从1121年到1949年间,重点从南宋到清末间(1190年至1911年),内容涉及政务、土地、赋税、工商、宗法、文化和邮政,几乎涉及整个徽州文化领域,其独特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文化凭证功能。徽州历史档案作为徽州社会历史发展的真实记录,客观地反映了徽州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是研究徽州历史,总结徽州发展的历史经验,促进徽州各方面发展的凭证。徽州历史档案的文化凭证功能,还表  相似文献   

9.
徽州素有"谱牒之海"的美誉。谱牒作为原始资料,可以反映社会历史实态。学界逐渐从不同角度研究徽州谱牒档案,既有对传统领域的承继,也有对新兴领域的探索,出现了对徽商、徽州教育、徽州宗族、徽州文化、家谱理论五大领域的研究。还有诸多领域尚未开垦,要加强分科研究,将谱牒档案数据化、数字化,使学科研究系统化、理论化。  相似文献   

10.
史一丰 《中国出版》2017,(18):69-69
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徽学研究以其丰富的史料、多维度的视角、丰硕的研究成果与藏学、敦煌学并列为三大显学。已有徽学的研究主要涵盖徽州文书、徽州艺术、徽州宗族制度、徽州民俗、徽州医学、徽州教育等方面。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1.
李平 《兰台世界》2013,(12):15-16
明清以来徽州会社的兴盛有经济、信仰等多方面原因,这些会社的突出之处在于其祭祀和信仰特征,因此祭祀祖先、供奉人物或神灵在各种性质的会社中均极为普遍.然而徽州会社及其迎神活动的兴盛给社会风俗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明清以来徽州会社的兴盛有经济、信仰等多方面原因,这些会社的突出之处在于其祭祀和信仰特征,因此祭祀祖先、供奉人物或神灵在各种性质的会社中均极为普遍。然而徽州会社及其迎神活动的兴盛给社会风俗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胡娟  刘勇 《新闻世界》2010,(6):107-108
《徽州日报》作为民国时期徽州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丰富的内容,为后人研究民国时期的徽州社会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试通过对《徽州日报》17年间关于女性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探讨民国时期徽州女性在解放运动过程中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4.
白筱晴 《档案》2022,(5):36-40
文章首先对明清徽州家谱档案构建宗族认同的背景进行分析,继而指出明清徽州家谱档案构建宗族认同的两个方式,最后从个人、群体以及社会三个层面阐明了明清徽州家谱档案构建宗族认同所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由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徽州 文化研究所姚邦藻主编的《徽州 学概论》一书,旨在以半个世纪 以来“徽州学”各种专题、各个方 面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尝试着对 “徽州学”进行整体地把握和系 统地描述,从而为构筑“徽州学” 的学科体系作出一份积极的贡 献。全书40万字,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徽州学通论”,从学理上对“徽州学”的涵义、“徽州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徽州学”的基本范畴进行界定和阐释,对该学科框架体系的建构作了有益的探索。下编是“徽州学分论”,分别以徽州人、徽州人文、徽州技艺等三大板块,对…  相似文献   

16.
徽州文书是徽州区域的活态记忆库。徽州文书数字化理论和实践均有待深入,本文从徽州文书数字化可行性和必要性,论述徽州文书数字化三个阶段及其路径,通过多方参与、众包等模式构建徽州文书树形结构数据库。  相似文献   

17.
徽州文书的遗存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伯山 《历史档案》2004,1(1):122-126,136
徽州文书是历史上的徽州人在其具体的社会生产、生活、发展与交往过程中为各自切身利益形成的原始凭据和记录,它是徽州历史、文化、社会发展最真实、具体的反映。其大规模的发现并获得确认最初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事,当时就发现有近10万余件,其数量之多,研究价值之大,  相似文献   

18.
鲁朝阳 《出版广角》2018,(11):85-87
徽州文书整理成果的持续出版,以刘伯山教授为代表的徽州文书整理工作与后续的研究,对于认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层历史真实,对于研究和辨清中国传统农村社会自宋代以来社会、历史、文化发展变化的多维真实情况,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之地的徽州山区,历史文化底蕴极为丰厚,这里不仅保存下来的文书文献资料汗牛充栋,浩若烟海,而且散存于徽州一府六县(即徽州府歙县、休宁、婺源、绩溪、黟县和祁门县)城乡各地的碑刻资料极其丰富。这些碑刻文字所反映的徽州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领域的内容十分广泛,是徽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姚丽雅 《兰台世界》2006,(20):58-59
徽学的兴起主要缘于20世纪50年代徽州文书档案的大量流传和发现。本文用事实证明徽学兴起是建国以后由徽州文书档案的厚积而薄发,从而阐述徽州文书档案自身价值和社会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